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电影】搜索到相关结果 109 条
-
21世纪中国女性电影在创作实践中的转变
-
作者:
赵小敏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创作实践
主体意识
-
描述:
21世纪中国女性电影蓬勃发展,中国女性导演认识到要在电影创作中凸显女性的主体意识,塑造有主体性的银幕女性形象,就必须自觉运用属于女性电影自己的叙事模式和电影语言。话语就是权力的象征。在女性主体意识萌发之后,女性语言成为女性意识表达的外在工具。
-
试从中国女性电影的情感视角解读女性意识的嬗变
-
作者:
董玉芝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意识
情感视角
-
描述:
中国女性电影塑造的女性形象,其实也是女性意识的体现。本文从女性的情感视角来看,她所表现的女性审美、女性的觉醒以及女性的困惑来解读女性意识的嬗变。
-
米拉·奈尔与宁瀛女性电影比较分析
-
作者:
吴凤颖
胡楠
来源:
边疆经济与文化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米拉·奈尔
宁瀛
-
描述:
米拉.奈尔与宁瀛作为中外比较有代表性的女性电影导演,其影片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米拉.奈尔塑造的女性具有独立的女性意识,并为争取自身权利而奋斗,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异向意义;宁瀛的女性形象没有体现当下中国妇女的生存状态,也就没有针对女性存在的普遍性问题阐释自己的女性观,缺乏对女性寻求独立精神的价值指导。
-
囚禁·认同·突围——论中国女性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嬗变
-
作者:
耿明海
左云霞
来源: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主流电影
视角
个体意识
-
描述:
本文对中国女性电影中不同视角下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归纳,从中梳理出女性在女性电影文本中的大体发展脉络,从而更深层地探讨女性意识的传达与女性个体意识的健康发展,打破男权统治下的主流电影的统治堡垒。
-
《钢琴课》与“女性电影”探微
-
作者:
孙一文
来源: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钢琴课
女性意识
-
描述:
在众多优秀的女性电影中,新西兰女导演简·坎皮恩的《钢琴课》是一部以女性的视角叙述主人公埃达沉默背后的激情和生命意义的影片。通过对埃达内心细腻圆润的刻画,将一个哑女的意志和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被誉为"女性意识"觉醒的佳作。本文以《钢琴课》为例,从"女性电影"出发,探讨简·坎皮恩如何传达女性"无声"的抗争及其对主流电影中女性形象之颠覆与电影语言之解构。
-
小议电影《钢琴课》第一人称女性叙事
-
作者:
施定芳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第一人称叙述
《钢琴课》
-
描述:
女性电影佳作《钢琴课》以女性为叙述主体,采用第一人称画内"我"者叙述人,让女叙述人艾达用意念中的声音来说话,使影片叙事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取向。同时由于引进了女性叙述视角,使影片结构沿着‘自我’的情绪轨迹和情感宣泄徐徐展开,注重刻画女性心理现实,有利于刻画女性形象,张扬了艾达对自我及真爱的追求。
-
放逐“女性”的女性电影: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电影解读
-
作者:
葛延峰
来源: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叙事视角
女性形象
-
描述:
20世纪80年代,第一批女导演的出现使中国的银幕上出现了女性微弱的声音。但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发展造成男权文化的过于凝滞,后现代对主体性的消解和愈演愈烈的消费文化更使女性电影的发展遭遇一系列困境,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逻辑混乱的情节设置;回归传统的人物塑造;模糊不清的叙事视角。在这种迷途中创作的女性电影,女性又一次成为被放逐的主角。女性电影的困境折射出女性生存的整个社会文化环境,要解决这些问题,最主要的是从根本上改变大众由来已久的男权思想,为女性电影的发展提供一个宽容的文化语境。
-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三种批评模式
-
作者:
严红兰
来源: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受众
电影符号学
女性主义
-
描述:
自上世纪70年代诞生以来的女性主义电影理论,迄今为止主要形成了三种批评模式:一是研究电影文本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二是对电影的接受者,即受众进行研究;三是建构女性电影传统。这三种批评模式各有侧重点,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女性主义电影理论这种别具特色的电影批评理论。
-
李安电影的女性主义分析
-
作者:
高晓雯
来源: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性别观点
李安电影
阴阳
-
描述:
"女权主义电影理论"又称"电影女权主义",它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融合了媒体、电影、文化、性别等其他不同领域各个流派的理论和实践创造,涉及领域错综复杂。至20世纪90年代,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呈现百花齐放的论述态势,已经从抗议父权制度下两性不平等的政治运动,成为批判主流电影、女性电影甚至电影机制的主要文化思潮。李安作为横贯东西方文化,熟练游走于商业与艺术之间的成熟导演,在银幕上塑造了各种鲜活、生动和颇具魅力的女性形象。同时,李安电影中展示出的高度灵活,豁达的性别视角,
-
中美女性电影的比较研究——以2013-2015年中美票房收入前25中的女性电影为例
-
作者:
武瑶瑶
来源:
厦门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文化
叙事
-
描述:
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制造出了“活动电影机”,自此,电影这种媒介形式在人类生活中正式诞生。作为一种视听相结合的艺术表现方式,电影不仅仅是一种传播媒介,更是一种思考载体,承载着民族的文化生活,表达着时代的价值观,其对女性意识的建构及塑造出的女性形象,更是引发着大众关于女性及社会性别等议题的各种思考。 本文以2013-2015年中美电影产业票房收入排名前25中的女性电影为研究对象。从生产(传播者)- 内容(传播内容)- 接收(受众)三个层面,结合文化研究、符号学和叙事学领域的相关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