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特质】搜索到相关结果 5 条
-
从单性特质的女性形象看华顿的女性观
-
作者:
李银波
刘映荷
来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特质
女性特质
女性观
-
描述:
伊迪丝.华顿笔下《欢乐之家》中的丽莉和《国家习俗》中的安丁在单性特质缺陷下,在生活中付出了不同的代价,丽莉在单一的女性特质下死亡,安丁则在单一的男性特质下过着损人损己的生活。女性只具有单一的女性特质或单一的男性特质都不足取,男女特质共存且和谐发展的人格模式才是华顿心目中理想女性应具有的人格模式。
-
男权社会下创业妇女的处境
-
作者:
汤珺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缺失
拓荒
女性特质
亚历山德拉
-
描述:
美国著名女作家薇拉•凯瑟在美国文学史上创造了一系列的拓荒小说。《啊,拓荒者》是她的成名作。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亚历山德拉这个勤劳、睿智的女拓荒者形象,突出了其作为西部女性的典范,也是创业妇女的典型。但她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以牺牲压抑自己的女性特质和性别缺失作为代价换取的。本文着重分析在男权社会下创业妇女所面临的艰难处境,结合作者薇拉•凯瑟自身的生活环境和性格特征来分析亚历山德拉这一坚韧,勇敢,却又不对世俗低头的独特女性形象,以探究作者创作出这一形象的根源,即对于世俗偏见压力下创业女性的推崇,同时又坚持女性
-
《撞上门的女人》和《宝拉·斯宾瑟》中的爱尔兰女性形象
-
作者:
王志敏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主体性
父权
女性特质
他者
女性形象
-
描述:
罗迪·多伊尔是当代爱尔兰最成功的小说家,被誉为继乔伊斯之后书写都柏林的文坛泰斗。多伊尔的小说关注的是都柏林的普通工人阶级,其中两部小说《撞上门的女人》和《宝拉·斯宾瑟》以爱尔兰女性为主题。通过研究这两部小说,这篇论文表明爱尔兰女性已经从传统缄默走向现代独立。同时,该论文认为,爱尔兰女性的地位和经历,是由经济体制、国家制度、教会、社会、文化结构以及妇女运动决定的。依据波伏娃的他者理论,本文指出在二十世纪前半叶爱尔兰女性被物化为他者。随着二十世纪后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妇女运动的影响,爱尔兰女性开始走向独立
-
淡谈李贺诗的“冷艳”风格
-
作者:
翁娟鸦元锋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特质
政治理想
个体生命
审美属性
李贺诗歌
女性化
创作思路
风格
仕进
女性形象
-
描述:
"冷艳"在李贺诗中总是与女性这一命题息息相关的。"冷"在李贺诗中对应的是女性的阴冷;"艳"与女性相伴在一起,具有柔弱与浓烈两种特征。这使得李贺诗歌的"冷艳"风格在审美属性上偏于"女性化"。
-
勒克莱齐奥作品中的女性声音
-
作者:
冀可平
来源:
北大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勒克莱齐奥
女性特质
他者
传承
声音
口头叙事
源头
女性
-
描述:
在当代法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上,勒克莱齐奥均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作家:1963年,正当法国现代主义文学渐趋式微之时,年仅23岁的勒克莱齐奥凭借他出版的第一本小说《诉讼笔录》一举夺得勒诺多文学奖,成为令人瞩目的文坛新星;1980年,其另一部作品《沙漠》又取得巨大成功,并于当年荣获法兰西学士院首届保尔 · 莫朗文学奖;2008年,勒克莱齐奥最终问鼎诺贝尔文学奖。而目前在中国,除去一些翻译作品,访谈录和介绍性文章,尚未存在任何专著对该作家进行深入研究或整体探讨。本论文综合运用主题分析、文体学、叙述学、神话批评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