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文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144 条
-
继承与超越:从弗吉尼亚·伍尔夫到多丽丝·莱辛的女性文学
-
作者:
张晓丽
王丹
来源:
理论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超越
继承
弗吉尼亚·伍尔夫
女性文学
-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现代主义女性文学先驱,多丽丝.莱辛是后现代主义时期女性文学主要书写者,被公认为继弗吉尼亚.伍尔夫之后英国最杰出的女性作家。两者在文学创作理念和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本文试图从作家的主体性、女性人物自主性及女性文学审美视角等方面分析伍尔夫和莱辛文学创作的相似性,从而揭示出不同时代女性作家之间的延续性以及女性文学影响的承继关系。
-
国统区女性文学论析
-
作者:
闫顺玲
来源: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特视角
救亡图存
知识分子
女性文学
国统区
-
描述:
国统区女性文学虽然从创作数量、质量及影响等方面都无法与沦陷区、解放区的女性文学平分秋色,但关露、郁如、赵清阁、杲向真、冰心等一批颠沛流离的国统区女作家以其独特的视角,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表现抗战前后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存状况及革命道路,描绘特殊背景下人们的欢笑和痛苦,展现了女性的悲哀和风采。这是沦陷区、解放区的女性文学无法比拟的。
-
略谈中国当代女性文学“身体写作”之外的话题
-
作者:
范莹
来源:
神州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体写作
历史
社会底层
伦理
女性文学
-
描述: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女性文学的园地里可说是"红杏枝头春意闹",一派繁荣景象。20世纪80、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大陆女性写作高潮的涌现,我们发现评论界在谈到女性文学时,就会与"身体写作""欲望叙事"这类的西方女权主义理论概念相关联,有关女性身体书写的文学、文化现象引起了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有一点不可否认"身体写作"确是当代女性文学写作的一大特色,有的作家成为"女性文学"中"欲望叙事"的代表人物,并因此而走红。现在就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与探讨: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是否就囿于"身体欲望"写作中,在"身体写作"之
-
性别视角下的新时期女性文学母性叙事
-
作者:
唐晴川
刘丹
来源: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说叙事
母性
母亲
当代
女性文学
-
描述:
在意识形态中心话语霸权逐渐消失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降的女性文学母性叙事开始回归女性性别主体,逐渐剥落母亲神圣的面纱而显示出其凡俗而驳杂的内心世界,在文化策略上解构了父权文化关于母亲神话的定位和角色认同,然而也有一些女性文学叙事不惜以牺牲母亲的自然属性和天性来颠覆传统母亲形象,在解构男性期待目光下的那些忠贞隐忍、逆来顺受的"闺阁天使"母亲形象的同时,使女性文学母性叙事陷入了自我伤害的写作误区。随着母亲形象被极端丑化,一些女性作家开始致力于寻找理想母亲的写作尝试,呼唤与渴望"新母性"的回归。
-
日本平安时代女性文学流行原因初探
-
作者:
宋会芳
来源:
文学教育(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平安时代
假名文字
庄园经济
摄关政治
女性文学
-
描述:
平安时代随着庄园经济、摄关政治等体制的发展,以及经济实力的增长导致国风文化的繁荣并出现了假名文字;这一系列原因导致了平安时期女性文学的繁荣,以致出现了《源氏物语》、《枕草子》这样被称为平安文学双璧的女性文学作品,而且还产生了对近代私小说产生了莫大影响的日记文学。
-
女性想象与历史认知:关于当代女性文学几点思考
-
作者:
董之林
来源: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消解传统
拆解男性神话
历史认知
疏离倾向
女性文学
-
描述:
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商家和学者共同关注女性文学,这种偶然中的必然现象,促使女性文学研究要突破以往那种简单化的非此即彼的判断方式。在历史叙事中的女性文学,既不能脱离历史和传统,又对历史和传统轻视女性的某些方面反其道而行之,其特点在于:借用传统话语方式,消解历来被认为不可一世的传统,丁玲首开先河,她的作品显现了一位女作家在一个革命大时代孤寂的身影。借书写日常生活,呈现对主流叙事的疏离倾向,茹志鹃的《百合花》等作品把女性写作的疏离性或"不可思议性",潜入表层叙述的底里。通过对男性神话的拆解,转而进入对以往
-
一场梦中的辉煌:市场经济下的女性文学创作
-
作者:
井粲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商品
消费文化
身体
消费
女性文学
-
描述:
中国现当代的女性文学到了90年代中期以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各种女性作家的作品层出不穷,本文着重从中国市场经济下的消费文化背景中来考察中国当代女性作家的创作,通过女性作家的作品分析,来说明社会经济因素对于女性创作的影响,挖掘出当代女性作家创作中的不足,并反思女性文学的创作。
-
一场镜中的辉煌:市场经济下的女性文学创作
-
作者:
井粲
来源:
东京文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商品
消费文化
身体
消费
女性文学
-
描述:
中国现当代的女性文学到了90年代中期以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各种女性作家的作品层出不穷,本文着重从中国市场经济下的消费文化背景中来考察中国当代女性作家的创作,通过女性作家的作品分析,来说明社会经济因素对于女性创作的影响,挖掘出当代女性作家创作中的不足,并反思女性文学的创作。
-
女性视域中的城市与怀旧:以《长恨歌》观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之现代性
-
作者:
赵文
来源:
东京文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与怀旧
《长恨歌》
王安忆
现代性
女性文学
-
描述:
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九十年代达到一个高峰。当代女性写作不可避免地与民族国家现代化进程相关联。王安忆的《长恨歌》以细腻温婉的鲜明视角表述了女性对城市的深切眷恋之情与怀旧之感,在现代性叙事中拓展了当代女性文学表现空间。
-
女性文学中的医患关系分析:以《黄色的墙纸》《觉醒》《钟形罩》为例
-
作者:
桂婷
来源:
海外英语(中旬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觉醒
医患关系
黄色的墙纸
女性文学
钟形罩
-
描述:
女性文学作品中的疾病叙事非常多,但多数评论关注女病人,极少对作品中的医生形象和医患关系进行系统的分析.该文以《黄色的墙纸》《觉醒》和《钟形罩》三部女性文学的代表作为例,说明在女性疾病叙事中,女病人对医生的角色期待是作为女性与男权文化的沟通者,沟通的成败取决于医患关系的模式.而医生思维模式和性别的差异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医患关系模式——以《黄色的墙纸》为代表的家长—婴儿式,以《觉醒》为代表的家长—青少年式和以《钟形罩》为代表的成人—成人式,这三种模式共同反映了女性在男权文化下的生存状态以及对平等沟通模式的渴望.
<
1
2
3
...
8
9
10
...
13
14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