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文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2840 条
-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玩偶之家》
-
作者:
田苗
来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依附
女性文学
自我觉醒
-
描述:
易卜生创作的娜拉形象一直深入人心,该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娜拉从依附到觉醒的心理转变过程,强调女性只有获得自我人格和精神的独立,从根本地作为人的意义上意识到自我价值,才能获得真正彻底地解放。
-
漂流、再思、超越:林湄女士访谈录
-
作者:
江少川
来源:
世界文学评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海外写作
文学观
女性文学
《天望》
-
描述:
林湄,荷兰著名华人女作家,祖籍福建福清,出生泉州,华侨世家。1973年自上海移居香港,曾任新闻记者、编辑。1989年移居比利时,1990年定居荷兰,从事专栏和专业作家创作。曾任比利时根特国立汉学院特约研究员、欧华写作会、欧华学者协会理事、欧洲纯文学杂志荷露主编。1995年于荷兰埃德芬召开个人作品国际研讨会。著有《我歌我泣》、《精神王国的求索者》(随笔)、《如果这是情》(散文选集)、《生命、爱、希望》(散文诗集),长篇小说《泪洒苦行路》、《漂泊》、《浮生外记》、《爱瑟湖》,中短萹小说《不动的风车》、《罗经理
-
对情感世界中“另一半”的审视与重构:当代女性作家笔下男性形象嬗变轨迹
-
作者:
宋小梅
来源: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形象
女性文学
两性和谐
-
描述:
通过选取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作家笔下有代表性的男性形象进行分析,考察当代男性的生活、生存状况、思维方式及感情,从具有代表性的女性文本中男性形象的嬗变中探寻男性是如何被变成的,以及女性创作者对男性的价值判断,揭示女作家对男性形象的塑造和扭曲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
转型时期俄罗斯文学发展面面观
-
作者:
殷桂香
来源: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批判主义文学
传统派文学
后现代主义文学
女性文学
-
描述:
苏联的解体给文学以巨大的冲击 ,一直雄踞苏联文坛的社会主义文学及其创作原则———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遭到了彻底的颠覆 ,文学创作呈现多元化格局 ,后现代主义文学成为解体后的俄罗斯文学最亮丽的景观
-
中英女性文学的差异与趋同
-
作者:
孙海芳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趋同
女性解放运动
女性文学
差异
-
描述:
该文从女性文学概念的界定,女性文学的兴起、发展,女性解放运动对女性文学的影响,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依附地位等方面入手,分析比较了中英女性文学在女性解放运动意义上的差异,以及在女性相同的文化历史地位上中英女性文学内容上的趋同。
-
澳门女性文学面面观
-
作者:
刘小新
朱立立
来源:
华侨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澳门
女性文学
概观
-
描述:
本文概要描述了澳门女性文学的发展情况并作了初步的评价
-
“女性文学”批评之批评
-
作者:
阎秋霞
来源:
晋阳学刊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女性意识
女性文学
-
描述:
批评界对“女性意识”的过分关注,导致“女性文学”难以获得博大境界。若能扩大批评视野,遵循协调原则,也许对解读女性文学的丰富内涵会有所帮助。
-
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近代化学术研讨会在青岛召开
-
作者:
刘琳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青岛市
中国近代文学学会
女性文学
-
描述:
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近代化学术研讨会在青岛召开
-
需要攀升的中国女性文学
-
作者:
何莲芳
来源:
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文
攀升
女性文学
-
描述: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前 5 0年 ,女性文学具有“双声”和“复调”的审美特征 ,即在表现现代女性独特生命的过程中 ,体现着时代色彩和具有启蒙意义。后 5 0年女性文学从揭示男女政治平权后的性别歧视的理性审视到抒写和披露女性幽密心灵的吟唱发展为以物欲化的场景 ,表现女性灵魂无着的焦灼与后现代社会人的反叛情绪。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是崎曲的。本文从女作家的身份认定、女性生命的哲学反思、女性视角三个层面对女性文学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意欲使女性文学具有更丰富的人文内涵
-
中国女性文学的文化选择
-
作者:
刘阳
来源:
重庆社会科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
女性文学
文化选择
-
描述:
新时期以来,中国"女性文学"经过20多年的蓬勃发展,为中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所注目,成为中国文学一道亮丽眩目的风采。这一成就来之不易。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女性创作开始觉醒,到新中国成立的五、六十年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女性创作"直至九十年代以来女性文学创作的空前丰富和繁荣,无论女性意识的觉醒、觉悟及女性文学的发端、发展,无疑都成历史的必然和文化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