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文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2840 条
-
以短篇小说《晚菊》为主论二战后初期日本文学中的女性视角
-
作者:
张素侠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战
战争受害意识
原子弹爆炸文学
女性文学
-
描述:
本文以林芙美子和大田洋子等作家为例,探讨二战后初期日本女性文学中的女性视角和反战主题。
-
20世纪末中国女性文学性伦理表现之意义反思
-
作者:
苏状
来源:
兰州学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
伦理
女性文学
-
描述:
20世纪末中国女性文学创作主要以性伦理的颠覆表现为特征.文章试图挖掘这种性伦理表现时于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重大意义.并认为其是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反叛之路的必然阶段,一方面性是传统父权和夫权压制的历史起点和症结所在,因此是女性意识觉醒的关键,另一方面对性的独特感受又拓展出女性文学创作的独特话语和文化空间,并在这种颠覆中流露了人存在最复杂、最深刻的形而上意义的挣扎,不应被忽视.
-
商品经济对女性文学创作观念的影响及其价值思考
-
作者:
刘秋源
来源:
文史博览(理论)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观念
价值实现
商品经济
女性文学
-
描述:
商品经济对女性文学创作者的写作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进而使得创作者在对待情感、社会价值及创作本身的态度上都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女性文学在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繁荣的同时,也面临着情感诉求的困境、消费文化与创作生产之间的弹性关系,以及"大众化"与底层关怀缺失的矛盾等新的压力与挑战。
-
柳如是与黄真伊诗歌比较
-
作者:
郝君峰
来源:
韩国研究论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柳如是
妓女文学
女性文学
黄真伊
-
描述:
女性文学一直是长期生活在"男尊女卑"的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中韩两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妓女文学在整个女性文学中占有较大比重。柳如是和黄真伊分别作为中韩妓女文人的代表,相似的才华、经历和命运让她们对人生有着相同的认识,对未来有着共同的追求。
-
由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概况看卫慧的创作
-
作者:
王瑜
来源: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卫慧
商业利益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
-
描述:
女性写作在我国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女性文学在我国的发展却是近百年的事。文章首先对女性文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加以简要梳理,然后联系当今文坛女性写作的现状对卫慧的小说创作加以剖析,揭示其创作话语的伪女性实质。
-
二十世纪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在中国
-
作者:
哈旭娴
来源: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播
中国
美国黑人
女性文学
-
描述: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传入中国。国内对它的介绍,从时间上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自己的译介特点,这些阶段特点又和当时国内思想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纵观黑人女性文学在中国传播的20几年,国内对它的翻译与研究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又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局限性。
-
大陆对台湾50、60年代女性文学研究综述
-
作者:
王勋鸿
来源: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台湾文学史
女性文学
台湾文学
-
描述:
台湾50、60年代文学的研究一直是处于台湾文学的盲点,本文试图从该时期女性作家的研究入手,探寻二十多年大陆台湾文学研究的脉络,分三个时期细梳了大陆对该时期女性文学研究的状况。
-
唐宋女性文学探析
-
作者:
陈文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宋文学
社会教育
女性文学
-
描述: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发展史上,唐宋女性文学是黄金时代.唐宋女性文学的繁荣与唐宋女性教育发展和社会政治经济条件是紧密相连的.
-
新时期女性文学的爱情书写与现代启蒙叙述
-
作者:
乔以钢
来源:
长江学术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现代启蒙叙述
爱情书写
女性文学
-
描述:
在新时期创作中,女性文学的爱情书写,因时代赋予的批判功能而承担了启蒙精神,其实质仍是一种国家话语的美学形式。与此同时,新时期女性文学的爱情叙事又具有将启蒙主义精神从社会领域引申到性别内部的意义。不过在这些爱情故事中,矛盾的构成主要并不是出于女性价值与男权传统的对立,而更多的是性别模糊的现代人群与传统人群的冲突。作品对女性文化身份的认定,又往往透露出女性参与现代化事业的困境。
-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的女性命运书写
-
作者:
何满仓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境遇
女性命运书写
女性文学
性别境遇
-
描述: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写作特点是集中性与多元性并存。女性作家多是写城市与乡村中的女性生活遭遇,从中可以看出女作家写作时对女性自身性别境遇、生活境遇及女性在社会中的处境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与审视,建构了区别于男性文学的话语方式和写作方式,从而推动了中国现代两性文学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