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文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150 条
-
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的文化姿态
-
作者:
刘希云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与世抗辩
私人化写作
自审意识
女性文学
-
描述:
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文学一改往日的温情与浪漫,呈现一种深刻的自审意识和与世抗辩的文化姿态,另外也以风格鲜明的私人化写作表现出对意识形态中心话语的颠覆。这些变化显示了进入20世纪90年代女性意识的深化,蕴涵着女作家们与时俱进的文化思考。
-
斩不断的“情爱”情结——女性文学情爱主题特征概述
-
作者:
张华
来源: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准自叙传"形式
乌托邦
情爱主题
女性文学
-
描述:
论文在梳理女性文学情爱主题流变的基础上,归纳出情爱主题的四个特征:即情爱主题由理性的对应向内在化、纯粹性转变;情爱主题由模式化向个性化、多样化转变;主观色彩强烈的"准自叙传"形式;对建构神话和乌托邦的执着,其中包括从精神恋神话到"性唯美"神话的建构以及从寻找理想男子汉到单性爱情乌托邦的营造。
-
转型时期俄罗斯文学发展面面观
-
作者:
殷桂香
来源: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批判主义文学
传统派文学
后现代主义文学
女性文学
-
描述:
苏联的解体给文学以巨大的冲击 ,一直雄踞苏联文坛的社会主义文学及其创作原则———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遭到了彻底的颠覆 ,文学创作呈现多元化格局 ,后现代主义文学成为解体后的俄罗斯文学最亮丽的景观
-
中国女性文学的文化选择
-
作者:
刘阳
来源:
重庆社会科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
女性文学
文化选择
-
描述:
新时期以来,中国"女性文学"经过20多年的蓬勃发展,为中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所注目,成为中国文学一道亮丽眩目的风采。这一成就来之不易。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女性创作开始觉醒,到新中国成立的五、六十年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女性创作"直至九十年代以来女性文学创作的空前丰富和繁荣,无论女性意识的觉醒、觉悟及女性文学的发端、发展,无疑都成历史的必然和文化的必然。
-
心灵的呼唤——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嬗变
-
作者:
农莉芳
李蔚松
来源: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困惑
女性文学
-
描述: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 ,中国女性文学始终贯穿着女作家探寻女性意识的主题。在这近百年的探索过程中 ,女性文学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自“五·四”新文化运动至 70年代未探寻“与男人一样”的作为“人”的价值阶段 :二是 80年代探寻“与男人不一样”的作为“女人”特有的价值阶段 :三是 90年代以来探寻“与别人不一样”的作为“个人”的价值阶段。从不同阶段的女性作家探寻女性意识的不同特点中 ,可以透视出 2 0世纪女性作家在崛起及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及面临的困惑
-
俄罗斯女性文学的历史和现状
-
作者:
陈方
来源:
百花洲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俄罗斯
文学评论
女性文学
-
描述:
俄罗斯女性文学的历史和现状
-
一朵时代风雨中的双色奇葩——谈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倾斜与补偿
-
作者:
王君义
张立群
来源: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倾斜
女性意识
补偿
女性文学
-
描述:
女性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她的出现不仅标志着长期被男权压迫的女作家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还为新时期女性文学的蓬勃发展打下基础。现代女性文学的突出标志是女性意识的凸现。然而,在长达近30年的发展过程中,现代女性文学的女性意识发展是不平衡的,存在着不同阶段的倾斜与补偿。本文正是从这个前提出发,从时代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等方面来探讨各个时期女性意识在文学中的发展与演变,进而把握整个时代文学中女性意识发展的脉络。
-
女性文学女儿化审美心态的对抗与突围
-
作者:
隋丽
来源: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儿化
审美
女性文学
-
描述:
相对于强大的男权传统和文化,女性的叙事始终处于"女儿化"的言说,仍然残留着男权传统的烙印。恋父心理、自恋与欲望化、弑父动机与杀父情结的描述,表现了女作家对男权传统和文化进行对抗与突围时特殊的审美心态。
-
解构“母亲神话”与重建“母性关怀”——切入女性文本的一种视角
-
作者:
王虹艳
来源: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亲神话
母性关怀
女性文学
-
描述:
母亲作为女性文本最常见的性别角色,隐含了女性写作、女性意识的诸多信息,她不仅是一种伦理象征,同时也构成了女性文本中重要的文化、审美空间,她是父权社会建构起的神圣的性别神话,同时也是女性文本中即将建构起的文化与伦理关怀的一个重要砝码.笔者通过关注女性文本对传统的"母亲神话"的消解,来透视中国女性文学的总体特征以及一种基于性别意义上的母性关怀的可能性.
-
现实一种:商业化时代的乡村女性
-
作者:
石万鹏
来源: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乡村女性
商业化
女性文学
-
描述:
当下女性文学存在着亲近都市疏离乡村的写作倾向,作为尚欠缺言说能力的乡村女性,成为女性文学中的缺席者,她们的现实生存和文化困境被普遍忽略了。铁凝、方方、严歌苓的有关商业化时代中乡村女性命运的小说,弥补了这种缺席与忽略,既拓展了女性写作的叙事空间,又揭示了作为现代化的表征———商业化所隐藏的男权中心的本质,以及对乡村女性的压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