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文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150 条
-
美国女性文学中的日记文学-从玛丽·麦克雷的日记看l9世纪妇女文化
-
作者:
徐颖果
来源: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日记文学
妇女文化
自我
玛丽·
l9世纪
女性文学
麦克雷
-
描述:
日记文学是美国20世纪70年代重新评价和发现女性文学以后提出的一个新概念。19世纪妇女的家庭生活崇拜和女性之间的亲密关系,是构成美国妇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妇女文化又是研究美国女性文学和了解美国文学文化所必不可少的内容,对此,日记文学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资料。
-
中国女性文学研究批评的不足之处
-
作者:
贾春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性别抗争
女性意识
中国
婚姻
家庭
女性文学
文学研究
女性主义
-
描述:
杨剑龙在《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撰文指出,中国女性文学研究批评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中国女性文学研究批评缺乏中国的理论与话语。由于东西方女性主义理论文学本身的不同,出发点、立足点亦不
-
新时期藏族女性小说发展轨迹
-
作者:
亚嬉
来源:
民族文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藏族文学
新时期
发展轨迹
中国文学
女性小说
女作家
藏族地区
美与丑
女性文学
短篇小说
-
描述:
1980年,甘肃藏族女作家益西卓玛的短篇小说《美与丑》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由此掀开了新中国藏族文学史上女性文学崭新的一页。由于历史上藏族地区文化发展的独特性和妇女社会地位的低下,在解放以前,还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位比较有名的女性作家。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以其充满活力的姿态照耀着刚刚从寒冷的季节走出来的人们的心灵。藏族文学也渐渐成为了中国文学关注的亮点,在藏区那片神奇的土地上,不仅有特色纷呈的传统文化和风格独特的藏族作家作品,还出现了一支初出茅庐却很有活力的创作队伍,他们用风格各异的笔法,向
-
卷烟市场治理良策
-
作者:
李友文
廖立成
来源:
民族文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藏族文学
新时期
发展轨迹
中国文学
女性小说
女作家
藏族地区
美与丑
女性文学
短篇小说
-
描述:
卷烟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2002年全国卷烟商业实际总销量约3400万箱,分别比2001年、2000年下降了280、230万箱,幅度为8.97%、7.26%;全国3.1亿烟民消费按国家确认标准测算为4500万箱。按实际总销量计算,尚有1100万箱的缺口,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思想认识上的制约。烟草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家
-
贴近心灵行走的网络精灵:解读日本女作家田口蓝迪
-
作者:
许金龙
来源:
外国文学动态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田口蓝迪
《插座》
日本
《拼图》
长篇小说
女性文学
《天线》
精神危机
-
描述:
在日本的语言类工具书中,有关蓝迪的词义有两个比较醒目的解释,第一是"卤莽的人",另一个就更为不雅,其意为"好色之人"。我想,今后出版的相关辞书肯定还会多出一个词义,那就是"蓝迪为日本女作家田口惠子的笔名"。田口蓝迪本名为田口惠子,1959年出生
-
女权桂冠下的菲勒斯中心
-
作者:
郭怀玉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菲勒斯中心
妇女解放
第三人
创作论
女权主义者
张洁
《无字》
叙述方式
潜意识
女性文学
-
描述:
女权桂冠下的菲勒斯中心
-
边缘化、个人化、唯美化——林白的女性写作特点
-
作者:
刘绍武
来源:
写作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女性欲望
女作家
性别歧视
女性写作
林白
边缘化
个人化写作
女性文学
经济建设为中心
-
描述:
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转型、文化意识形态“大地震”的断裂与组合的时代,中国当代女性在反对性别歧视、反抗性别遮蔽、追求性别平等的斗争中虽遭遇严峻的挑战,却仍在艰难跋涉的精神是可歌可泣的。女作家的责任就是用自己的笔来反映、讴歌或反思女性意识觉醒后的女性形形色色的行为。而九十年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商业化时代的乡村女性
-
作者:
石万鹏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话语
女性视角
乡村女性
乡村世界
性别体验
女性写作
历史与现实
中国当代
女性文学
中国女性
-
描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文学成为中国当代极为重要的写作现象,众多女作家以明确的女性视角和女性情怀关注中国女性的人生情状和生存境遇,并以其对女性化经验和性别体验的真实书写来拆解经典的男性叙事和男权话语,在“景片裂隙处”重建女性历史与现实。但是,纵览90年代以来的女性写作,我们会发现女性文学中的“现实”大都集中在城市里,几代作家都钟情于“都市故事”里的“都市姐妹”,而面对“乡村故事”和“乡村姐妹”则普遍持一种无意识的冷漠态度,导致女性写作领域或者说写
-
女性意识与女性写作
-
作者:
贾美艳
来源:
黄河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欲望
男性话语
女性意识
人类社会
女性心理
女性写作
初步探索
女性文学
文化现象
主流话语
-
描述:
人们把女性心理称为“人类经验的二分之一”。专事描写女性心理和女性经历的女性文学自然也包容了人类的文化的二分之一或更多。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提出,并非将其孤立地抽出于人类社会和人的意识之外,而恰恰是从女性意识的发展和进化建设里识读出人类社会的进化和人类意识的文明程度。从女性意识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中,可以折射出整个社会的文化现象。本文试图将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放置于整个民族文化的深层变化中来辨析,且对世纪之交如何在广阔的人文背景上找到一条更自由更壮阔、人本意识与文本意识兼备的女性写作之路作一初步探索。
-
用语言建构的宏伟建筑——王安忆小说《长恨歌》读解
-
作者:
吕颖
来源:
朔方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言建构
新写实
独特性
语言方式
王安忆小说
文学潮流
王琦瑶
上海弄堂
女性文学
长恨歌
-
描述:
在新时期众多的女作家中,王安忆始终是多产而善变,异常活跃的佼佼者。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坛经历了伤痕、反思、寻根、新写实、新历史、女性文学、晚生代等此起彼落的文学变更,流派纷呈,佳作叠出,新人不断,但王安忆自始至终都能坚持“十几年一贯的严肃文学书写姿态”。她说:“我自以为是一个远离一切文学潮流的作家,其实却得了一切文学潮流的好处。每一次生死攸关、而又荒诞不经地冲破禁区,都为我的创作开辟了道路,使我一无负担、二无拘束地在往昔的战场上自由自在地活动。我是一个幸运的孩子,能够在前人或同辈的掩护之下,从容不迫地考虑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