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解读伍尔芙小说《海浪》的音乐之声
作者: 史小曼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流文学   相结合   意识流小说   象征主义诗歌   伍尔芙   世界文学   作品   女性文学   海浪   代表作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芙是英国著名的女性文学家,也是英国现代作家的代表,她一生著作颇多,深刻地影响着英国社会的发展。意识流小说是伍尔芙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虽然伍尔芙是一名意识流文学家,但是她对欧洲甚至是世界文坛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她的意识流代表作如《到灯塔去》《海浪》《幕间》等一直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文学的发展,自伍尔芙以后,一代又一代新兴作家受到伍尔芙创作主张的影响,得以成就了无数举世瞩目的作品。伍尔芙的代表作《海浪》是一部有着深刻价值观意义和社会历史意义的作品,它是作家独特文学艺术和象征主义诗歌相结合的产物,是西方
有效的女性叙事转身与追索
作者: 田泥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女性意识   叙事方式   玫瑰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   铁凝   女性主义   历史阶段   中国女性  
描述: 铁凝从最初的《哦,香雪》,到《玫瑰门》,再到《笨花》等作品,贯穿新时期到转型期再到当下,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卓立文坛。而回溯她的文学之路,我们看到了铁凝的求索之途,其实是充满诸多变数的。无疑,1988年的《玫瑰门》是铁凝叙事方式发生重大转变的标志与有效的转身,一改之前的从容、淡定与柔美,以犀利的笔法进入女性生活现实与历史的层面,揭示形形色色的女性,颠覆了把女性神话化的男权文化策略,拆解了母性神话的幻想,直逼女性自身的文化痼疾。当然,铁凝从《哦,香雪》的“清纯”到《玫瑰门》的“世故”,引发了读者群的严重分化与狂
诺奖获得者门罗:用一生的时间去爱短篇
作者: 付秀宏   来源: 华人时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形式   契诃夫   加拿大   心理描写   中国旅行   门罗   女性文学   诺贝尔文学奖   短篇小说   获得者  
描述: 她从中国旅行回去最大的感受是:在中国竟有那么多人……82岁的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有些意外地荣获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并爆出单凭短篇小说也能荣膺最高文学奖的佳话。门罗不是契诃夫,胜似契诃夫。这一事件,证明独特的文学匠人也能成为大师。古语日,法乎其上,得乎其中,门罗以一生的时间经营短篇小说,把这种文学形式带到完美境界。正是细腻的情节和现实的心理描写,把人们带入了加拿大女性的情感
新时期女性小说话语权威的建立
作者: 陈淑梅   来源: 文学评论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话语权威   新时期   女性小说   女作家   第一人称   艺术水准   叙事话语   女性问题   女性文学   历史线索  
描述: 关于女性文学或女性小说,本文沿用一般的较为宽泛的看法,将女性小说定义为女作家所写,关注女性境遇、探讨女性问题的小说。本文论述以第一人称小说为例,并通过分析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遇罗锦《春天的童话》,刘索拉《蓝天绿海》,万方《在劫难逃》,这样一些在当时有影响或具有一定艺术水准的文本,在历史线索上,说明它们很有代表性地体现了叙事话语的阶段性的变化。
身体写作:从追求解放到走向堕落
作者: 胡沛萍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女性诗人   身体写作   女性主义文学   女性意识   当代文学   精神解放   女性主义写作   文学创作   女性文学  
描述: 在中国,理论界和文学界对“身体”的全面关注与认识是1990年代的事。“身体”能够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与社会上掀起的消费主义潮流有着巨大的关系,更与文学创作中“私人化”的写作潮流紧密相关,尤其是跟一批“女性主义”作家的创作密切相关。每当谈起“身体写作”,人们津津乐道的也仅仅只是这批“开风气之先”的“女性主义”作家,这是时代风气之使然,因为她们赶上了消费主义盛行的年代。但是,我们仍然要指出,中国当代的“身体写作”早在1980年代的第三代诗歌那里就开始了,如果非要把“身体写作”与女性作家挂钩(在中国这一概念与“女
内省与扩张——略论两代女性作家文学创作的不同姿态
作者: 顾梅珑   梁峰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年代   女性意识   内省   姿态   女性创作   和扩张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   出生  
描述: 女性写作与女性意识的觉醒是90年代文坛一道亮丽的风景。男性话语体系、父权制价值中心、社会化宏观叙事第一次受到了来自边缘的个性挑战。然而不同的女性群体和现实生活构成不同的特殊矛盾,带来了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文本与审美倾向都极为相异,形成了不同的女性神话。本文以60年代和70年代出生的两代女性作家不同的创作姿态为关注点,总的说来,60年代出生的女性创作总体是一种躲进小屋充满哲思与隔绝的内省姿态,70年代出身的女性创作却愿意面对世俗,展现出略带孩子气的率真迷茫的扩张。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学,一代文学是一代人的心灵
美国黑人女性成长小说初探
作者: 苏红莲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说类型   成长小说   风格迥异   世界文学   黑人女性   影响深远   成长历程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教育小说  
描述: 中,成长小说的发展一直悄然地改变着整个文学发展的轨迹和格局变化。[1]然而,令许多研究者头痛的是,对于有着悠久创作传统且影响深远的成长小说,在学界至今没有出现一个统
浅析《飘》背后的美国女性主义
作者: 许丽娜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主义   鲜明特征   女权运动   女权主义   政治权利   女性主义思想   叙事手法   女性文学   教育权利   经济权利  
描述: 自19世纪30年代以来,一系列的女权运动开始兴起,妇女们不懈地追求和争取着自己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教育权利等诸多方面的平等权利。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在这一大背景下于1936年出版,被视为一部女权主义的产物。《飘》采用传统的现实主义叙事手法,但是内容上却与当时时代的鲜明特征紧密契合。这部著作的问世轰动了美国乃至整个世界,
编后
作者: 子衿   来源: 新作文(高中生适读)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作家   台湾   书页   张晓风   画面   舞蹈   文字   女性文学   力量   镣铐  
描述: 当文学遭遇女性,你能想到的第一幅画面是什么?一段段厚重的文字仿佛变成了身披白衣的少女,她们手戴镣铐,舞蹈在书页上。沉重,引人怜惜,却充满了力量。这种力量从古至今一直都存在,沉静却不能被忽视。"女性擅写性灵文字。一情一景一细一节,都能化出万千情思满腹感慨。"这是女作家素素评价台湾散文家张晓风时说的一句话。诚如话中所说,
流动的风景与凝视的文本-谈单士厘(1856-1943)的旅行散文以及她对女性文学的传播与接受
作者: 罗秀美   来源: 淡江中文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单士厘   旅行散文   归潜记   近代文学   闺秀文学   旅行文学   女性文学   癸卯旅行记  
描述: 單士釐為近代女遊並有文本流傳的第一人。由於外交官夫婿錢恂出使之便,單士釐得以隨夫遍遊世界風光。她出訪日本,遠較秋瑾早上五年。此外,也遊歷俄國、義大利、荷蘭、英國、法國等地,並將行旅途中所見所聞化為文字,留下《癸卯旅行記》與《歸潛記》兩部旅行散文。做為近代女性書寫旅行散文的先驅,這兩部文本自有其典範意義及價值。關於單士釐走向世界的意義已有相關論文討論之,而本文擬由單士釐在旅行散文中觀看世界的方式,閱讀她如何以既傳統又現代的女子視角帶領讀者進入流動的風景當中觀看世界。我們發現單士釐觀看世界的方式融合旅行者與研
< 1 2 3 ... 197 198 199 ... 256 257 25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