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文学批评】搜索到相关结果 16 条
-
欧美女性文学中的“天使”与“妖妇”
-
作者:
孟高旺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天使”系列
人物分析
“妖妇”系列
-
描述:
女性文学批评一直是研究女性文学作品的一种文学观点,生活在父权社会下的女性一直是备受大家关注的。本文首先从理论上介绍女性文学中的一些女性文学观念、女性写作权利等;其次,从女性人物形象“天使”系列与“妖妇”系列结合作品分别论述;最后,围绕在父权思想下,女性形象的“天使”与“妖妇”分别赋予怎样的思想进行论述。
-
评安吉拉卡特的《与狼为伴》的女权意识
-
作者:
余丹
来源:
科学时代(上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安吉拉·卡特
颠覆
童话
-
描述:
本文通过解读安吉拉·卡特改写的童话故事<小红帽>,从女性文学批评的角度,论述了作品中的女性文学的现代意义及其魅力.作者通过对传统童话的颠覆,打破了传统二元对立的模式,从故事的道德主题和具体细节重新展现了西方女性主义对女性形象与地位的认识,探索了最终男女平权的新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方向,塑造了现代女性的新形象.
-
隐喻、道德与童话新编:评安吉拉·卡特的新编童话《与狼为伴》
-
作者:
王虹
来源: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安吉拉·卡特
童话
-
描述:
本文从女性文学批评的角度对童话故事《小红帽》的隐喻意义和道德主题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 ,将英国女作家安吉拉·卡特的新编童话《与狼为伴》与其原型《小红帽》加以比较 ,从故事的隐喻意义和道德主题方面的变化看西方女性主义对女性形象与地位的认识 ,并从《与狼为伴》的结局看女性文学的发展方向。
-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角下张爱玲与菲茨杰拉德作品的比较研究
-
作者:
郑龙萍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女性意识
男权意识
女性形象
-
描述: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西方社会经历了女性主义的第一次浪潮。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与中国女作家张爱玲可以被看做这一时期东西方女性文学创作的代表。两者在作品中都使用大量篇幅去塑造具有时代特色的女性形象,在各自国度都受到了热烈追捧,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而,对于两位作家所著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对比分析有显著意义,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不同国家社会转型时期女性的真实生活状态。然而,关于二者的对比研究仅有一篇名为《浮华世界凋零的玫瑰—菲茨杰拉德和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异化形象》,主要从环境、爱情、婚姻、亲情及母性
-
审视男性群体的别样眼光――中国女性文学批评视角缺失的反思
-
作者:
宋小梅
来源:
人民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男性形象
两性和谐
-
描述:
女性文学批评是以女性为中心的文学批评,其研究对象包括女性形象、女性创作和女性阅读等。它要求以一种女性的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的解读,揭示男性中心主义传统文化对女性创作的压抑,努力发掘不同于男性的女性文学传统,重评文学史;它探讨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研究女性特有的写作、表达方式,关注女作家的创作状况以及女性文学理论的发展。 伴随着中国女性文学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经过20余年的积累,对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史都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已成为参与并重构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的重要力量之一。但是作为一种中西理论话语、文
-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以凯蒂和宠儿为原点比较研究<喧嚣与骚动>和<宠儿>
-
作者:
冯君
来源:
大连外国语学院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后现代主义
虚幻人物形象
-
描述:
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廉·祸克纳和托尼·莫里森都长于刻画女性,共同关注在惨痛的历史、种族、人性、家庭、社会背景下的美国社会边缘女性的遭遇和命运。本文研究范围限定为以后现代女权主义理论观点比较研究威廉·福克纳的《喧嚣与骚动》(1929)和托尼·莫里森的《宠儿》(1987)。通过比较研究,这两部前瞻性、预见性的文学作品,超越时空、种族、性别的藩篱,成为美国文坛奇葩,争奇斗艳,又互为补充,共同描画美国悲剧妇女形象的历史长卷。前部小说中的模糊的花季凋零少女凯蒂变成了后部小说中的水中还魂的如月亮阴晴圆缺变化无常的宠
-
对《沙恭达罗》和《西厢记》中爱情的解读
-
作者:
刘晓燕
来源:
戏剧杂志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西厢记
沙恭达罗
爱情
中印文学比较
-
描述:
本文从女性文学批评的视角以《西厢记》和《沙恭达罗》为文本 ,比较了中印文学的女性形象。文学作品中爱情的性质 ,是由叙述话语权决定的。在《沙恭达罗》中 ,宫廷作家迦梨陀娑出于对宗教的阪依和对国王的歌颂 ,依照印度古老的神定爱情观 ,描绘出宗教性的天籁的理想之爱 ,为女性在宗教、自然中谋得独立的精神支柱。在《西厢记》中 ,寻求自我安慰的失意文人创造出意淫式的爱情 ,淹没了女性自己的声音和形象建构 ,苑囿了女性自我意识的发展。
-
另一种风景:方方小说中女性形象再解读
-
作者:
安琛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意识
方方小说
女性文学批评
小说创作
理想爱情
新世纪初
当代女性知识分子
文人气质
女性形象
女性生存状态
-
描述:
方方于20世纪80年代初登上文学舞台,其小说创作中所蕴涵的文人气质和取材视野一直为很多评论者所称道,在女性文学蓬勃发展的今天,方方对各阶层女性生存状态、生存意识的关注和表现具有一定的普泛意义。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新世纪初,方方创
-
论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与进程
-
作者:
王军
来源:
国外理论动态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批评理论
女性文学批评
女性主义者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女性主义批评
西方女性主义
文学史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中国女性
-
描述:
中国女性文学创作历史悠久,然而在20世纪初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影响下,才诞生了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经历了引进、吸收、扬弃、改造和重建的过程,也就是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同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相结合的过程。现在,这个过程正迈向另一个新阶段———构建系统化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开始中兴,并成为当代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界定,中国学术界可谓见仁见智。人们通常将女性文学分为“广义的女性文学”和“狭义的女
-
女性文学批评话语的当前处境:由戴锦华兼论当前女性文学批评
-
作者:
牛学智
来源:
朔方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男性文化
新时期
中国当代文学
批评话语
女性文学研究
女性写作
女性形象
女性处境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孟悦与戴锦华合著的《浮出历史地表》(2004年)无疑是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研究史上的一部奠基性著作。这部著作无论对自古以来女性形象的发现、归纳,对女性成长历程的精细把捉,还是对女性经验模式的归类等等,与陈顺馨《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2007年)一起构成了女性批评话语的高峰。她的《涉渡之舟:新时期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我宁愿看作是一部旨在提问题的开放式作品,戴锦华的困境,必将是今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及写作面对的难题。套用她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