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文化】搜索到相关结果 139 条
-
韩国女性文化艺术运动的现实与展望
-
作者:
李慧景
来源:
当代韩国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资本主义
80年代
女性主义者
男女平等
韩国女性
文化运动
文化艺术
女性问题
女性文化
-
描述:
一 80年代 韩国社会自觉地开展民主化运动已有30年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以后迅速进行的现代化、产业化过程,促使女性从传统的社会领域开始走进资本主义的社会公众领域。这样,虽然看起来女性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增多,但实际上,这一过程却是将家长式的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儒家思想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加重了女性的压力。与近代社会所倡导的自由、平等观念相反,女性所受的压力与不平等更为明显,促使女性开始认识自身的处境。
-
中国的妇女学研究
-
作者:
金一虹
来源:
社科信息文荟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学
妇女问题
八十年代
婚姻家庭
女性研究
女性学
研究视角
女性文化
妇女研究
热势
-
描述:
中国的妇女学孕育子八十年代初,发轫于八十年代中,至今已近二十年了。从零星分散幼稚的前学科阶段到初具学科轮廓与规模、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今日,可以说是已经进入了健康发展的成长期。 就像一般新兴学科其萌生大都需由一个“母体”孕育,妇女学也有她的“母学科”——婚姻家庭研究。不仅“圈外人”常把妇女学混同于婚姻家庭研究,就是研究者自身也曾对两者间研究对象及逻辑起点有何差异含混不清。但恰恰借助婚姻家庭研究在八十年代初的热势,蕴含于其中的妇女问题得到不仅来自女性学者而且来自男性以及社会的普
-
编辑学研究领域性别意识的缺失及其思考
-
作者:
曲雯
来源:
编辑之友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意识
编辑学
编辑活动
女性研究
中国妇女
先进性别文化
妇女发展
女性文化
性别研究
研究领域
-
描述:
编辑学研究领域性别意识的缺失及其思考
-
从反主流文化到女性文化的建立:浅析当代新妇女运动的主要特征
-
作者:
闵冬潮
来源:
西欧研究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左派运动
资本主义
社会主流文化
父权社会
妇女解放运动
妇女运动
女权主义者
反主流文化
女性文化
妇女组织
-
描述:
西方妇女运动由来已久,但以60年代以来的妇女运动发展得最为充分。作者通过对60年以来欧美新妇女运动的分析介绍,认为,欧美新妇女运动由追求两性平等,到反对父权社会主流文化、创造新的女性文化,发生了一场革命。
-
科技发展与妇女解放
-
作者:
杨桂香
陈凡
来源: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就业
心理素质
世界妇女大会
男权文化
女性劳动力
物质生产
妇女解放运动
女性文化
科技发展
现代科技
-
描述:
科学技术与女性解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在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之际,探讨这个问题更有着特殊的意义。首先,本文作者在分析科技发展对女性就业、女性素质及女性自醒等方面影响的基础上,论证了科技发展为妇女解放提供的前提条件。同时,作者还就科技发展对改变整个社会的妇女观,以及科技发展对妇女组织活动的影响这两方面的问题,阐明了科技发展为妇女解放创造的客观基础,其目的在于使女性同男性一样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
-
女性主义文化与女性产品设计
-
作者:
夏琳
宋仕凤
来源:
艺术·生活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界妇女运动
女性主义运动
法国
十九世纪
西方女性主义
女性地位
产品设计
女性文化
工业设计
二十世纪初
-
描述:
女性主义、女性主义运动及女性文化女性主义“Feminism”一词起源于法国。法国社会主义者Ch·Fourier曾用它来表达一种有关妇女解放的新观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女性主义”开始在英美等国家流行,最初是用来描述当时的妇女争取选举权的运动。而这一词汇的发扬光大是在二十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的第二次妇女运动高潮时期。自第二次妇女运动高潮以来,这一词汇被赋予了越来越丰富的含义。
-
关于当前妇女发展的实证研究
-
作者:
兰刚
来源:
理论界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职工
妇女解放
妇女地位
实证研究
妇女运动
妇女就业
经济发展水平
妇女发展
女性文化
妇女观
-
描述:
迄今,有目共睹的中华成功的改革、有效的开放,确实给广大妇女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和希望。妇女主体意识进一步觉醒;群体自身进一步解放;妇女运动正蓬勃地发展。与此同时,我们又不难发现,在当今传统妇女观与现代妇女观的矛盾冲突中,使妇女感到有些困惑。妇女如何面对现状、走出困惑、健康发展,本文拟作一些实证研究。
-
女性文化刍议
-
作者:
赵捷
来源:
学术探索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化的展望》
文化存在
主导文化
男子
女书
母性崇拜
人的存在
女性文化
民俗文化
情感文化
-
描述:
近年来国际上妇女运动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女学研究在浪潮的冲击下诞生,并迅猛地渗透到人文学科的各个领域,其势不可挡.随着研究向纵深发展,出现了“女性文化”一说.很快,这一新说在我国女界也逐渐流行开来.但是,我们的社会对“女性文化”似乎持不以为然或不屑一顾的态度.之所以如此,除传统观念的影响外,主要是存在着种种疑惑.归结起来,主要有三:一是对“女性文化”一说成立与否的疑惑;二是对女性文化存在的疑惑;三是对女性文化价值和意义的疑惑.本文拟围绕这一连串疑惑,谈几点看法,就教于有识之士.
-
提高素质:中国女性迈向新世纪的起点:“女性素质与社会发展”讨论会综述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宣传舆论
妇女学
道德品行
发展阶段
中国妇女运动
社会大背景
走向世界
历史时期
道德责任感
女性文化
-
描述:
今年5月27日,江苏省妇女学研究会和省社会学学会在南京联合召开了“女性素质与社会发展”专题讨论会,与会者40余人。发言的同志结合江苏实际,对女性素质的现状及特点、女性素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高女性素质途径和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将其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女性素质问题的提出及其研究内容和方法 与会者认为女性素质问题的提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产物。而对改革开放的形热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女性较之男性有更多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因而女性要求提高自身素质,迎接社会挑战。这标志着女性在新的历史时期的觉醒和奋起,
-
“民国机制”下的女性文学研究
-
作者:
谭梅
来源:
江汉论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题研究
妇女文学
当代文学
中国女性文学
盛英
女权主义
女性文学研究
女性写作
女性文化
戴锦华
-
描述:
自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从性别的维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开始,有关文学与性别关系的研究,构成了当代学界一个广受瞩目的问题。孟悦、戴锦华的《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盛英的《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林丹娅的《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常彬的《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1898—1949》、康正果的《女权主义与文学》、乔以钢的《多彩的旋律——中国女性文学主题研究》、戴锦华的《涉渡之舟——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王绯的《空前之迹》等等学
<
1
2
3
...
9
10
11
...
12
13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