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意识】搜索到相关结果 148 条
-
《弗兰肯斯坦》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雷倩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的构想
玛丽·雪莱
女性意识
叙事结构
母性
自我
-
描述:
自玛丽·雪莱1818年首次发表《弗兰肯斯坦》(又名《现代的普罗米修斯》)以来,它已经成为了哥特式小说,科幻小说的典范,开创了浪漫主义恐怖小说的先河。20世纪80年代早期对玛丽·雪莱及其作品《弗兰肯斯坦》的研究表明它不仅是女性作家早期文学作品之一,而且它反映了处于19世纪初期英国社会的女性角色和女性生活。本论文是《弗兰肯斯坦》的女性主义解读,探讨和研究了玛丽·雪莱的丰富的女性意识。她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在父权社会中,以独特的叙事结构反映出社会对女性构想,同时,这样的叙事结构也反映了作者的女性意识并颠覆了占统治
-
社会转型中的女性意识与女性成才
-
作者:
宋杨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嵌入性
女性研究
社会转型
女性主义
女性成才
-
描述:
社会转型中的女性意识与女性成才
-
论香港导演关锦鹏电影独特的女性视角
-
作者:
陈国华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视角
导演
女性意识
女性题材
女性话题
香港电影
女性形象
红玫瑰
长恨歌
-
描述:
香港电影一向充满大男子主义,女性总是作为配角出现,真正的女性电影寥寥可数,而其中被公认为最虔诚、用力最深、成绩也最显著的,便是关锦鹏。关锦鹏执导的电影是选取女性题材、
-
“莎菲女士”在延安:丁玲对革命女性地位的探讨
-
作者:
盛汝真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灵创伤
莎菲
女性意识
革命
传统道德
丁玲
延安
毛泽东
女性形象
时代情绪
-
描述:
一丁玲是一个敏锐感受时代情绪的作家,尤其对女性的关注和描写,折射女性的心理体验。她最早的作品如《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暑假中》、《阿毛姑娘》,描写了负着时代苦闷与心灵创伤的叛逆女性,喊出了她们的不满与不平,基调哀怨而又激愤,
-
清丽、越轨的笔致:论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女性导演的女性意识表达
-
作者:
宋家玲
刘硕
来源:
扬子江评论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导演
女性作者
中国电影
新世纪
女性意识
男女平等
表达
影片
女性形象
创作方式
-
描述:
在倡导男女平等的前提下,由于男性与女性在生理及体能方面的不同,有些职业仍然会在性别的选择上有所偏爱和侧重,导演便是其中之一。在世界范围内,虽然女性导演并非屈指可数,但是与男性导演的数量相比依旧属于
-
《情感》栏目的创新与突破
-
作者:
刘阜
来源:
记者摇篮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栏目
生活态度
情感世界
文化视角
女性意识
自我选择
人生态度
当代女性
女性形象
创新
-
描述:
《情感》栏目是一档女性栏目,它通过对各届女性的精彩人生的记录,反映了当代女性在事业、情感、家庭中,表现出的执着的生活态度和自我选择的人生态度。作为以女性为对象的专题节目,为反映人物
-
《傲慢与偏见》:一个女性的世界
-
作者:
刘际华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伊丽莎白
中产阶级妇女
女性意识
简·奥斯丁
女性世界
婚姻
爱情
小说
女性主义
女性人物
-
描述:
英国作家简·奥斯丁的六部作品都是以女性为主人公的,而光彩夺目的《傲慢与偏见》是极具代表性的一部。小说以18世纪末中产阶级妇女的爱情、婚姻为主题,浓墨重彩地描绘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在读者面前展示了多姿多态
-
论简·奥斯丁的女性觉醒意识
-
作者:
徐朝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作家
叙述者
女性视角
女性意识
简·奥斯丁
文学创作
男性叙事
女性文学
小说
女性人物
-
描述:
在传统文学创作中,一直是男性作家统治着文学舞台,他们在作品中反映的基本上是男性主宰的世界,都是以男性为中心铺展开情节。而女性一直是以被叙述和被窥视的对象而存在的,女性在男性作品中不是天使,便是魔鬼。
-
强悍的上班女郎
-
作者:
李一鸣
来源:
大众电影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办公室
女权主义
主流电影
故事
主流叙事
都市女性
女性主义
女性人物
黑社会犯罪
-
描述:
上班女郎的故事可以看作是现代都市女性自己的传奇,它们的出现给女性进入电影的主流叙事提供了一种新的契机。大多数电影总是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朝着一种类型化方向发展。例如它的故事、人物、背景以及情节模式,甚至嵌入其中的社会意识形态。对大多数常规化的电影来说,战争、冒险、黑社会犯罪和大多数动作片基本上是男性一统天下和角逐于其中的世界,而留给
-
“双性同体”写作在中国新时期女性文学创作中的困境
-
作者:
霍巧莲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男权文化
双性写作
女作家
女性意识
女性世界
双性同体
文学创作
女性写作
弗吉尼亚·伍尔夫
-
描述:
双性同体(anddrogyny)是西方女权主义批评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弗吉尼亚·伍尔夫认为,女作家在脑子里男女之间一定要先合作然后创作的艺术才能完成。男女之间必须先完成一段婚姻。整个的心一定都要打开,如果要想明了作家是把他的经验异常完整地传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