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李玉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及女性意识研究
作者: 邓延庆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意识   李玉   女性形象  
描述: 电影作为一种用形象打动心灵的艺术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①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影创作形式的局面和市场氛围的多样化,中国电影产业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百花齐放”的文化格局为中国电影市场营造了更广大的平台,这使得“女性”这个命题在电影的多元化背景下饱受关注,更使得越来越多的影片将目光转移到了女性的生存状态上,以特色各异的艺术方式去演绎和展现她们感情故事的酸甜苦辣。而李玉作为国内为数不多却又独具个性的女性导演,她的电影体现着独特的女性意识。从2001年到2012年,李玉拍摄了《今年夏天》、《红颜》、《苹果》、《观音山
女性文学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以张爱玲的《金锁记》为例
作者: 杨琳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女性意识   《金锁记》   女性文学  
描述: 本论文旨在探讨对外汉语文化课教学如何透过小说解读认识中国文化这一问题。论文通过对张爱玲小说《金锁记》的教学,让第二语言习得者对中国新时期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有所认识。论文主要有以下内容:一、简析中国新文学时期作品中的女性文学、女性意识,并分析女性意识引入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意义;二、通过《金锁记》教案设计,分析小说中人物所代表的新旧交替时期的女性意识与觉醒的矛盾,同时与西方女性意识作对比,了解二者的不同;三、对有关中国新时期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做出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提供有关对外汉
巾帼才情叹芳华—古代女性文学视阈下的萧观音及其创作研究
作者: 黄敏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女性意识   萧观音   契丹族  
描述: 作为辽代文坛乃至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史上最为闪耀的星宿之一,契丹族女诗人萧观音,兼具巾帼才情与倾世芳华。近千年来,学者们对其极尽祸福荣枯的短暂人生与珍存于世的不朽诗词所蕴含的认识价值与文学价值,阐释不绝。基于学术界对萧观音的研究现状之考虑,选取她的文学创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联系诗人特定的女性文化身份及其所处的特殊历史时代背景,更为全面地进行性别层面的观照。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简述萧观音的生平经历,对其父母的考证情况、诬案始末进行简要说明;介绍该论题的研究现状、选题意义以及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第二
新世纪女性小说的“双性同体”实践
作者: 白昊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世纪女性小说   女性意识   双性同体   女性主义  
描述: “双性同体”理论自80年代引入我国之日起便被作为性别观念与两性共存的理想状态,因而其实现需要经历长期的尝试与磨合。新世纪女性小说的“双性同体”实践依然处于在探索中发展,在自审中完善的阶段。本文以新世纪女性小说为依托,以“双性同体”理论为基础,探索我国新世纪女性小说的“双性同体”实践在文本、艺术上的特色以及该理论在文化审美价值上的特色,本文由如下部分构成:一、绪论:对我国“双性同体”理论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新世纪“双性同体”理论的整体界定;梳理我国女作家新世纪女性意识的“双性同体”共性趋向,阐释新世纪女性
试论消费时代中国的女性意识与女性写作
作者: 崔静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消费时代   中国   女性写作  
描述: 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消费”逐渐成为中国一个值得关注的经济现象,消费时代的中国文学,也作为一种相伴生的文化现象出现。消费时代的女性文学出现了“市场化”的走向,这引发了学术界的争论。尽管褒贬不一,但女性写作还是在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中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消费时代中国的女性写作理论是转型中国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研究的视点放在当下中国的消费文化语境中,考察中国女性的现实生存处境,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女性的性别意识和“性别话语”的变迁,再进一步揭示消费时代中国女性写作的艺术规律,为女作家的创作提供
1980年代台湾新女性主义文学研究
作者: 杨淑荣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   女性意识   新女性主义文学  
描述: 1980年代的台湾新女性主义文学在台湾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最主要的是因为它所倡导和宣扬的新女性主义在女性解放层面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为女性描绘出一方真正属于“自己的天空”。本文以1980年代台湾新女性主义文学创作潮流中所出现的小说为研究内容,以主要作家的代表作为研究对象,对小说文本中所呈现的时代、人物、故事情节以及作者的思想观点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概括出此次创作潮流在主题内涵、人物形象塑造上所体现出来的一些共同特征。本文主体部分有三章。第一章梳理了台湾女性文学从光复前到1980年代的发展流变。1949年之前
夏洛蒂·勃朗特及其创作中的女性意识文化研究
作者: 谢衡兰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夏洛蒂·勃朗特   人格美   精神美  
描述: 19世纪的英国文坛上空升起了一颗耀眼的新星,这颗新星就是夏洛蒂·勃朗特,她是一个用心灵在书写的女性作家,虽然生命于她是短暂的、痛苦的、孤独的,但她却用灵魂铸就了四部不朽的文学经典:《教师》、《简·爱》、《谢莉》、《维莱特》。尽管每部作品的叙述内容与创作风格存在差异,但小说中的所有女主人公身上从内而外散发的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人格美和精神美是高度一致的,这与夏洛蒂骨子里透露的独立、坚韧、顽强、拼搏的性格气质是息息相关,强烈地折射出其内心丰富、深刻的女性意识。她将这些女性意识融入到作品创作的每一个细节,努
多丽丝·莱辛科幻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李景   来源: 语文建设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科幻小说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莱辛在科幻小说中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建构了一个内蕴丰厚的女性世界。文章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从面对困境的抉择、独立的女性意识和母性意识三方面,探讨莱辛笔下的女性形象。
浅谈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的演变与发展
作者: 许乐   来源: 活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电影   女性意识   女性特征   女性形象   女性文化  
描述: 电影是一门被人观看,给人以心灵启迪和震撼,满足人的心理和精神需求的视觉艺术。历时百年的中国电影,创造了无数个令人难忘的银幕形象,其中总不乏各种各样的女性形象。中国电影在百年风云起伏与人世沧桑变换中,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女性在电影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女性形象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趋势,构成电影一道光彩夺目的景观,它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给人以全新的视觉女性形象,让人们看到中国百年电影发展的历史,看到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地发展变化,演变与变迁。
莫言笔下跨性别视点的女性形象解读——以戴凤莲、上官鲁氏、孙眉娘为例
作者: 陈俐   李家富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莫言   女性意识   跨性别视点   女性形象   “回归民间”  
描述: "乡土作家"莫言以跨性别的视点建构出了一个个颠覆传统性别意识的女性形象。这些来自乡土的女性形象,她们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大胆地挑战女性生存的极限,用生命践行自由自觉的现代女性意识;她们野性、叛逆,极具韧性的生命精神表现出了作家素朴的女性意识以及"回归民间"的审美诉求。
< 1 2 3 ... 12 13 14 ... 15 16 1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