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池莉的女性观
作者: 陈俊平   来源: 中南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写实小说   池莉   女性观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描述: 池莉初登文坛就被誉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这使人们对她的小说形成了一种误读,忽略了女性观在其作品中自然的潜性的显现。其实,池莉的小说自始至终都以鲜明的女性意识观照和表现着女性的生存本相,深刻挖掘着根深蒂固的父权意识下的女性生命力和创造力,力图确立女性独立的人格和价值观。 本文将池莉的创作以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末为两个分界点,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来探讨池莉女性观的成长和成熟。 文章认为,前期,池莉对于传统的女性角色持认同态度,其笔下塑造的女性形象都处于边缘地位,是依附
言说与被言说:左翼文学中女性的自我想象与他者想象
作者: 黄丽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左翼文学   收编   他者想象   自我想象  
描述: 在中国绵延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女性是有生命而无历史的,女性一直是依附于男性的,是缺席的。上个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打破了古老中国的桎梏,“人的解放”、“女性解放”的口号的提出,使得千百年来处于服从于人的奴隶地位的女性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在如此强大的思想解放的号召下,女性喊出“我是我自己的”的响亮声音,她们作为备受瞩目的群体登上历史舞台,谱写着自己的历史。女性从长久的缺席变为在席,无语成为有语。当三十年代左翼文学时代来临时,女性写作由五四时期的个性写作转向了集体写作、革命写作,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逐渐淡化、
知识女性的情感想象和精神探索
作者: 杨靖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黄蓓佳   女性意识   小说创作   精神探索   情感想象  
描述: 黄蓓佳作为新时期卓有成绩的女性作家,她的小说从思想到艺术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黄蓓佳的创作发生过哪些变化,她都自始自终保持着对知识女性的关怀,她在表现女性情感和精神方面,较之多数女性作家更为平和与真实。她赋予女性可感可触的形象,将抽象的情感、精神和想象,最终回归于身体和精神的和谐,这种对女性意识的准确把握与冷静、客观的认识,使她的小说焕发出崇高的美学光彩。本文基于黄蓓佳小说创作的变化轨迹,站在一个新的角度,着手对她小说中塑造的知识女性的形象及生存图景进行分析,从知识女性的情感想象和精神探索两大方面,
论亦舒的小说创作
作者: 范岩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市场意识   香港意识   女性意识   亦舒   小说创作  
描述: 亦舒是香港著名的小说家,作为第二代本土作家,她以定位于香港都市中产阶级女性的言情小说获得文学声誉,与金庸、倪匡并称为“香港文坛三大奇迹”,其创作量之大,令人瞠目。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亦舒的小说在大陆迅速风行,海天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分别在1996年、1999年出版了亦舒的作品集。 长期以来,亦舒的小说只被视为茶余饭后的消遣性读物,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而且在有限的研究中,有的论者从严肃文学的立场出发,以严肃文学的标准来衡量亦舒的创作,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不符使亦舒小说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贬低
《荆棘鸟》中女性意识研究
作者: 珊丹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发展   考琳·麦卡罗   澳洲文化   女性意识   《荆棘鸟》  
描述: 考琳·麦卡罗是当代澳大利亚一位多才多艺的女作家。她著名的家世小说《荆棘鸟》在1977年问世后,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该书通过帕迪·克利里一家三代在澳大利亚的生活、爱情、以及死亡经历,生动刻画了女主人公梅吉与后来做了红衣主教的拉尔夫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本文以女性研究为基础,首先阐述了女性意识的基本涵义以及产生渊源。接着作者力图从社会背景与时代女性的关系这个层面上研究探索该书三代女性的女性意识。三位女性的不凡生活实际经历了一个从女性意识丧失,苦苦探求到觉醒的过程,揭示了社会发展与女性意识上升的密切关系。同时,
自由女性和她们的身份探索:多莉丝·莱辛《金色笔记》研究
作者: 施薇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重组   “以恶为乐”原则   身份问题   自由女性  
描述: 本文在女性主义和心理分析的理论基础上探讨了安娜·沃尔夫这位“自由”女性在面对混乱和即将发生的心理崩溃时所做的各种努力。首先,不同于以往将女性写作视为亚文化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金色笔记》的分析认定其应在主流文化中居一席之地。其次对自由女性应客观理解,认识到其中讽刺性及自由女性在婚姻,在与异性和子女的关系中的困境。认识到在目前阶段女性并没有真正自由可言,且女性的自由需要男性的支持和帮助来实现。再次,女性意识和她们的身份问题一直是女性研究得一个中心点,女性有权给自己下定义和支配自己。为了了解自己混乱生活的原因
网络文学中的女性写作初探
作者: 左小清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网络媒介   女性意识   消费文化   欲望写作   女性主义  
描述: 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的繁荣成为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而网络时代的来临更是将女性写作推向一个新的高潮。网络媒介给女性文学带来哪些变化?女性写作在网络时代呈现出怎样的独特面貌?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即是对此加以研究。 第一章主要阐述两个问题:一是网络媒介特征给女性文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二是网络空间中的女性书写呈现出的实际特征——即欲望的狂欢。第二章从正反两个方面评述网络女性写作的意义。通过追溯五四以来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笔者认为网络女性写作首先具有启蒙性质和追求解放的积极意义;但是深入考察网络时代的
女性意识的自审与重建
作者: 李蔚佳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意识   女权主义   女性叙事   自审意识  
描述: 张爱玲在其作品中不仅关注女性的悲苦命运,而且将笔触深入到女性内心深处,对女性自身的精神弱点作了严厉的自审,对女性在母爱,情爱,自爱等方方面体现出的种种心理痼疾和性别弱点进行了自我审视,自我解剖。 由于童年经历和教育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张爱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女性意识极其强烈的作家;她以女性特有的关照方式和性别敏感切入那个特定时代女性生活的内部,展示了她们不自主的卑微生存处境,再现了女性封闭、沉默匮乏、依附性等亚文化群体特征;张爱玲认为女性的这种群体悲剧一方面是根深蒂固的传统男权文化长期
激情的建构与救赎的无奈
作者: 蒋晶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比较   王安忆   女性意识   陈染   小说  
描述: 在璀璨的文学天空中,王安忆与陈染无疑是当代两颗耀眼的明星。王安忆善于在庸常而琐碎的叙事中融入女性独特的自我体验,以小见大地展现女性普遍的生存境遇,从而透视与观照平凡人的平凡人生。陈染则以个人化的写作方式游离于主流之外的边缘,从个体经验出发,开始形而上命题的思考与探究。她们以细腻的笔触娓娓述说着女性灵魂、女性人生,其独特而成熟的创作中,透露出清醒而自觉的女性意识。本文从“女性意识”这一视角切入,通过对这两位作家创作的横向比较,展示女性文学发展的共性与个性,进而揭示女性意识的当代演进。 文
知性与女性精神困境的双重变奏——论徐坤的小说创作
作者: 王宇坤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精神困境   女性意识   女性叙事   知识分子   徐坤  
描述: 作为以女性作家和年轻学者双重身份出场的徐坤,其写作具有多种多样的美学风格。她先以反串男角的身份冲入文坛,“如入无人之境”地肆意调侃;又以女学人的边缘身份在女性文学中开出了不同于“私人体验”的另一条道路。在九十年代的文化语境中,徐坤不但以游戏狂欢的姿态着力表现知识分子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精神危机和文化危机,还以深沉的女性意识展示着男权社会中女性的精神病苦。在男性角色与女性角色的互溶、交织中体现出女学人独有的特质与情怀。徐坤如此关注“人的生存”,这决非偶然,而是作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她的横空出世,
< 1 2 3 ... 9 10 11 12 1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