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悲剧】搜索到相关结果 13 条
-
男权文化下的女性悲剧——浅析《白鹿原》与《废都》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陆洁琰
来源: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文化
《白鹿原》
女性悲剧
《废都》
-
描述:
陈忠实和贾平凹在《白鹿原》和《废都》中都塑造了一系列形象生动的女性,并且试图通过这些女性悲剧来反思男权文化对女性产生的影响。由于男权文化的强大和根深蒂固,她们不可能完全走出男权文化的樊篱,因此作品反映了强大的男权文化对女性的压迫和侵害。同样是写男权文化下的女性悲剧,两部作品又各有其鲜明的特点。
-
李少红影视作品中的悲剧意识与男权批判
-
作者:
胡玉洁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少红
女性悲剧
影视作品
男权批判
-
描述:
"第五代"男导演的影片,虽通过塑造女性形象表现了中国女性的善良、无辜与坚韧、朴实、顽强的品质,但女性形象的价值仅是为了凸显男性"拯救者"的英雄气概而存在。身为女人兼导演的李少红则以自觉而深入的女性视角,虚化人物的历史境遇,来凸显作为历史中微不足道抑或刻意被"遮蔽"了的女性,以"重新改写、重新定义和重新阐释的积极态度来创造女性话语,追寻女性的新自我,以女性叙事来追求独立的文化品格,用自由的女性情怀的书写展露出一位女性导演的艺术视野"①。
-
社会变革与传统文化的二律背反--陕西男作家笔下女性悲剧命运的解读
-
作者:
安玮娜
来源: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作家
女性悲剧
陕西
-
描述:
80年代后风起云涌的社会变革、女性解放浪潮给陕西籍男作家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以巨大影响,他们在作品中着力塑造新女性形象并彰显女性意识,但他们仍无法摆脱三秦大地古老的男性审美标准和男权意识,因此在两种思想的共同作用下,这些男作家笔下的女性人物多挣扎于无可奈何的凄苦命运中无法自拔。
-
自我命运的悲歌
-
作者:
孙然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死场》
女性悲剧
情感源头
-
描述:
萧红的成名作《生死场》以东北乡村作为写作对象,描绘出了诸多的女性形象。她们在作者笔下被赋予了一定的悲剧色彩。这不仅是她们的命运,也是作者自身经历的写照和作者真实情感的流露。本文从作者写作的情感源头出发,探究《生死场》所反映的女性悲剧。
-
自我命运的悲歌——试析萧红创作《生死场》的情感源头与其中的女性悲剧
-
作者:
孙然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死场》
女性悲剧
情感源头
-
描述:
萧红的成名作《生死场》以东北乡村作为写作对象,描绘出了诸多的女性形象。她们在作者笔下被赋予了一定的悲剧色彩。这不仅是她们的命运,也是作者自身经历的写照和作者真实情感的流露。本文从作者写作的情感源头出发,探究《生死场》所反映的女性悲剧。
-
浅析《生死场》中女性悲剧命运
-
作者:
于卅
来源:
青年作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悲剧
萧红
女性生存
-
描述:
《生死场》是萧红小说作品中最为代表性的一部,小说真实的刻画了广大东北人民在反日斗争中思想的觉醒,其中,萧红以其独特的女性视野的着力的描写了东北沦陷前后底层劳动妇女的生存艰苦与挣扎,塑造了一系列生动而令人肃然起敬的女性形象。
-
转向与迷失:论近年来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女性形象塑造的倾向
-
作者:
张新英
来源:
中国电视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农村题材
影视创作
乡土世界
女性悲剧
女性形象塑造
农村三部曲
张菊香
喜剧风格
韩志晨
电视剧创作
-
描述:
作为乡土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女性形象一直是众多农村题材电视剧着力塑造的。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韩志君、韩志晨兄弟编剧的"农村三部曲"《篱笆?女人和狗》(1989)、《辘轳?女人和井》(1991)、《古船?女人和网》(1993)到新世纪以来《当家的女人》(2004)及"女人系列"——《女人的村庄》(2009)、《女人当官》
-
宫廷剧中女性形象对都市白领女性形象的解构
-
作者:
周婷
来源:
声屏世界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视角
都市白领
职场女性
深层意蕴
女性悲剧
影像化
女性形象塑造
相关理论
性别意识
女性成长
-
描述:
2012年《后宫甄嬛传》(以下简称《甄嬛传》)自播出以来引发收视狂潮,口碑极佳,被称为宫廷剧的终结篇,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之作。有观众认为这是对职场生活的映射,反映了都市白领女性的形象。本文从宫廷剧女性形象的角度切入,结合社会学与传播学相关理论,解读《甄嬛传》中对都市白领女性形象的塑造,并通过采访三十四名都市白领女性,比较宫廷剧中的女性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都市白领女性形象的异同,对宫廷剧在如何塑造女性形象方面提出建议。
-
谈苏童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刘欣欣
来源:
剑南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域文化特色
秋仪
创作历程
八十年代
悲悯情怀
多重性
苏童
女性悲剧
《妻妾成群》
文学特征
-
描述:
苏童作为一名崛起于八十年代后期的作家,已经有近二十年的创作历程.他以自身独特的美学追求,突出的地域文化特色,并凭借自己的知识才情,编造和虚构故事,以现实人生想象过去人生,创造了很多小说佳作,兼具古典艺术风格与初具现代艺术范型的综合而大气的文学特征,而卓然成为一位小说大家.苏童的小说创作独具个性,其丰富的内涵可以引发读者多层次、多重性的诠释角度。本文试图从目前研究者较少涉及的“悲剧内涵”这一
-
一季花开 半世流转:从繁漪形象的接受看20世纪中国女性意识的流变
-
作者:
章池
来源:
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现代话剧
女性生命
繁漪
女性悲剧
周朴园
心比天高
文学长廊
女性解放
《雷雨》
周萍
-
描述:
如果说《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的经典,那么繁漪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学长廊中女性形象的一朵奇葩.从1930年代初登场亮相,这个“可爱”在“不可爱”之处的独特女子便吸引了众多批评者的关注,褒贬纷争可谓丰富.但最令笔者感兴趣的是,人们对这位新旧交替时代的女子的情爱诉求和反抗行动的评价,从女性批评的角度看,正体现着批评者对于女性及其社会属性与文化身份的认识和定位.循此,对其作纵向的梳理与研究,自也能对“五四”以来中国女性意识的发展状况作一生动的历史管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