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闺阁中的女人——论《花间词》男权话语中之女性形象
作者: 朱虹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话语   女性形象  
描述: 在中国文学史上,花间词被尊为“词为艳科之祖”。不仅在于花间词中的用语之艳,更重要的是其中充斥了大量的“美女”形象,并描绘了一些男女的爱情生活。随着20世纪70年代对花间词研究的增多,许多研究之作在讨论花间词的艺术、内容时兼及对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也有少量完全从女性形象的角度进行批评的文章。这些研究都不约而同地肯定了花间词对女性形象塑造的成就,认为体现出了男性作者书写对女性的关注。 但是,这些研究均存在一个问题,即忽视了隐匿于文本话语中的性别身份以及在男性话语之下的女性存在意义再生产功能。个别从女性主义视角对
电视剧中的中国都市女性形象研究——基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产都市剧的分析
作者: 杨雁翎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电视生产   都市剧   女性形象  
描述: 大众传媒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方式,并对整个社会的价值建构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与转型,女性自我和群体意识逐渐从传统文化观念中挣脱出来。 电视剧是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大众传媒,电视剧凭借对现实社会的高度写实,深受观众的关注和喜爱。现实题材电视剧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真实缩影,剧中反映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和意识形态都是对社会整体的折射。因此都市剧成为了观察和研究女性形象变迁的一个窗口。 本论文以女性形象为切入点,选取了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具有代表性
席勒戏剧《玛利亚.斯图亚特》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李沁怡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丽的灵魂   崇高   女性形象  
描述: 弗里德里希.席勒(Friedrich Schiller, 1759-1805)是德国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席勒以超乎寻常的毅力和满怀理想主义的热情创作出大量弥足珍贵的戏剧、诗歌和美学著作,为人类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玛利亚•斯图亚特》是席勒在古典时期创作的一部五幕悲剧,取材于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和苏格兰女王玛利亚•斯图亚特为争夺王位而展开的斗争。这部戏剧充分证明了席勒是刻画女性形象的大师,他将性格截然不同的两位女性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论文以《玛利亚•
宫崎骏动画电影中女性形象分析——以《哈尔的移动城堡》为例
作者: 李多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动画电影   女性形象   宫崎骏  
描述: 宫崎骏是日本吉卜力工作室的核心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在全球得到广泛的传播,获得了令人瞩目的商业成功,与美国华特•迪士尼、英国动画师尼克•帕克以及动作捕捉先驱美国动画家罗伯•湛米基斯相提并论,他也曾被《时代》杂志评为全球最具有影响力的人物。 在他所有的作品中,女性形象是一抹独特的色彩,也是他动画创作意识形态的表征,其女性主义思想经常反映在电影当中,所以他电影中的主角多是坚强、独立的小女孩或年轻女性。宫崎骏通过对女性人物形象的独特塑造,赋予女性以及整部作品不平凡的意义。 宫崎骏在电影的制作过程中担任过很多角色,如
女性主义视角下马克斯•弗里施的《技术人法贝尔》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任钊仪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技术人法贝尔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本文以著名德语作家马克斯•弗里施的长篇小说《技术人法贝尔》为研究对象,以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女性主义代表作品《第二性》为理论依据,运用理论基础结合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尝试从女性主义角度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深入解读,旨在探析男性作家笔下女性形象的同时,进一步对上个世纪的女性主义发展进行反思。 小说《技术人法贝尔》的主人公瓦尔特•法贝尔是一名高级工程师,他笃信技术至上、相信数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认定只有男人才能成就事业;在他的词典里,女性等同于神秘、肤浅和非理性、迷信等等。因此,他逃避、拒绝、竭力地想要摆脱
以《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昂的婚礼》和《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为例,分析茨威格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接受
作者: 俞洁琼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茨威格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一生创作丰硕,在传记、小说、诗歌、戏剧等各种不同的文学领域中都有所建树,特别是他的小说和传记,颇受好评,而他也以自己在小说中对女性成功进行的独特、细致而又到位的描写而被誉为“世界上最懂女人的作家”。的确,在茨威格的众多中短篇小说中,女性角色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文选取了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三个女性形象:《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为了爱情执着一生的陌生女人;《里昂的婚礼》中为了未婚夫而锒铛入狱,在监狱中与爱人喜获重逢的勇敢女孩;《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中为了拯救落入歧途的陌生男
城市女性形象的社会建构
作者: 毛燕凌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社会建构论   女性形象  
描述: 本研究是以女性形象的社会建构为出发点,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之下,通过对北京城市中高学历女性的访谈,呈现出社会如何在交往过程中用知识、文化和对话等方式来建构出单身阶段、婚恋阶段、怀孕阶段和初为人母阶段这四个阶段的女性形象。 本研究的目标是:在现代中国社会的背景下,以那些主观上愿意进入婚恋关系和成为母亲的女性作为考察对象,来呈现城市(北京)高学历女性的单身、婚恋、怀孕和初为人母这四个阶段的女性形象被社会建构的过程。通过这些处于不同阶段的女性在回忆过去、叙述现在和想象未来的话语,为我们呈现出了社会如何建构这四个不同
试论时尚杂志对女性形象的建构:以《瑞丽》系列女性杂志为例
作者: 高楠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消费社会   时尚杂志   女性形象  
描述: 进入消费社会以来,人们对物品的需求已经由对其物质性的追求而转向对其意义的追求。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大众媒介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庞大的传播机器为我们重构和符号化了这个外在的真实世界,伴随着新传播科技的到来,人们在对网络媒介依赖程度加深的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对符号的依赖,我们应该看到符号的物质载体是语言,而语言从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同样承载了文化。这就造成了某一种语言所塑造的符号将不可避免的带有那个语言背后的文化属性。 伴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到来,各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早已披上了花样繁多的外衣,时尚工业就是其中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研究:以网络广告为主
作者: 程淼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广告   性别刻板成见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试图分析包括网络在内的媒介广告所展现出的女性形象,观察针对女性的性别刻板成见在网络广告中是否存在,如果存在,这种性别刻板成见的体现同电视等其他广告媒介相比,有何差异性。通过内容分析调查研究,结合针对具体广告案例进行的话语分析,本文最终得出结论,虽然随着妇女主体意识的增强,我国广告媒介展现出了更多自强自信、形象饱满的新女性形象,我国的社会性别关系朝着积极的方向变迁。但性别刻板成见在所有媒介广告女性形象表达中仍普遍存在:电视广告津津乐道于赞美“万能主妇”和“金牌妈妈”,暗示女性处于从属地位,其性别刻板成见
试论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意蕴的演变
作者: 魏红霞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电影   演变   女性形象  
描述: 一个社会里妇女在家庭、社会中的地位的变化,是最能体现时代的变迁与特质的。本文试图从剖析中国电影里的女性形象入手,以马克思主义观点为指导。……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