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同情的遮蔽:谢晋、林权泽电影中之女性观比较
作者: 吴丹   来源: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林权泽   谢晋影片   导演   谢晋电影   女性观   女性意识   女权运动   女性形象   男性   旧制度  
描述: 同情的遮蔽:谢晋、林权泽电影中之女性观比较
潘金莲真的罪不可恕吗
作者: 何慕兰   来源: 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社会   《金瓶梅》   中国古典小说   人类基本需要   性心理学   西门庆   女性角度   性行为   潘金莲   女性形象  
描述: 潘金莲真的罪不可恕吗
诺贝尔文学花圃中盛开的东方奇葩
作者: 杨传鑫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诺贝尔奖得主   索因卡   戈迪默   文学创作   马哈福兹   泰戈尔   女性形象   诺贝尔文学奖   大江健三郎   川端康成  
描述: 文章详细地阐述了7位摘取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的亚非作家的共同特点及成就,认为他们为20世纪的世界文学增添了光彩,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
从《哈姆雷特》看莎士比亚独特的人物塑造艺术
作者: 胡光全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复兴时期   形象塑造   悲剧   人文主义思想   人物描写   《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   人物塑造   女性形象   戏剧性的独白  
描述: 从《哈姆雷特》看莎士比亚独特的人物塑造艺术
母亲:永恒的生命底色──田中禾创作论
作者: 梅蕙兰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田中禾   母亲形象   女性眼光   太阳   女性世界   人性本质   底色   女性心理   大自然   女性形象  
描述: 母亲:永恒的生命底色──田中禾创作论
别一种视角 又一番感悟——读肖淑芬的《女性的星空》
作者: 李万武   来源: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乌苏拉   女性作家   《简·爱》   女性视角   文学形象   学术立场   夏洛蒂·勃朗特   星空   文学艺术   女性形象  
描述: 别一种视角 又一番感悟——读肖淑芬的《女性的星空》
泛谈中国人眼中的日本女性
作者: 董春琪   来源: 日本学论坛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泛谈   日本妇女   话语权力   传教士   林语堂   个性特征   日本女性   人眼   中国人印象   女性形象  
描述: 泛谈中国人眼中的日本女性
在历史中推进——建国50周年女性导演的电影艺术创作追求
作者: 冯岭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导演   女性导演   建国50周年   电影艺术创作   女性意识   影片   女性形象   女大学生   传统文化   精神体验  
描述: 回首相望,新中国已走过了50年光辉而艰辛的道路,新中国的电影艺术也历经了50年风风雨雨,在这个充满魅力和挑战的领域里,中国女性导演也风情尽展了50个春秋,她们精心磨砺,执着探索,创作出了大量内蕴丰厚、艺术创新的精品。在历史演进中,她们形成了前后相继,不同“代”的导演群,按约定俗成的说法,建国后至今已出现了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女性导演。我们就以此为线索,去探寻三代女导演各自不同的创作轨迹、价值取向和风格特点,揭示代与代之间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的人文内涵和艺术精神。第三代:个人精神体验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同化第三代
男权樊篱中的女性──试论《水游传》、《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梁燕   来源: 理论观察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国演义》   男权统治   男权社会   武大郎   女性悲剧   中国古代文学   文化观念   潘金莲   女性形象   巾帼英雄  
描述: 中国历朝历代都利用各种手段强化“男尊女卑”的观念,把“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作为封建伦理纲常,并以此制约女性。父系文化传承从各个方位向女性伸出触角,使女性身心在长期的积淀中被摧残、被畸形化,制造了一代又一代女性的悲剧。这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得到了普遍的反映。即使在描写男儿天地的《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中,也出现了一些女性的身影,虽然她们寥若晨星,却在其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她们的际通不同,但当我们撩开加在她们头上的各种面纱之后,会发现无论是高贵的皇族,还是贫民;无论是叱咤风云的巾帼英雄,还是温柔美丽的小女子,她
一个遗憾的弥补
作者: 张守仁   来源: 文学自由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婚外恋   中国作家   电影制片   当代中国文学   中篇小说   电影文学剧本   张弦   人物形象   女性形象   短篇小说  
描述: 我和张弦第一次见面大约在1978年秋天,筹备创办大型文学刊物《十月》之际。张弦在长春电影制片厂修改完电影文学剧本《苦难的心》之后,逗留北京期间,在崇文门东兴隆街51号北京出版社食堂搭伙。他当时身体清瘦,脸色憔悴。可能因为经济拮据,常用饭票买便宜的菜吃...
< 1 2 3 ... 7 8 9 ... 18 19 2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