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新中国版画中拖拉机形象的象征意义
作者: 李月秋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民公社   工农联盟   农业机械化   拖拉机厂   新形象   新中国   象征意义   女性形象   中国版画   社会主义建设  
描述: 从新中国成立到1976年,拖拉机作为一种新兴的事物在年画、宣传画、农民画、版画及国画、油画等绘画作品中大量出现。而在当时,这类作品中的拖拉机并不单是因其作为新事物或具有极高的生产效率
现实发展与精神传承:第13期“电影学博士论坛”综述
作者: 何晓燕   许立勇   来源: 当代电影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导演   新世纪   中国艺术   电影创作   电影学   数字技术   精神传承   中国电影产业   现实发展   女性形象  
描述: 2011年5月31日,由《当代电影》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电影电视系承办的第13期"电影学博士论坛"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举行。"电影学博士论坛"自2005年举办以来,一直倡导青年研究者能以
“性别与影像:台湾女性电影与跨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述评
作者: 王艳云   来源: 电影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上海大学   上海市   影像学   纪录片   跨文化研究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重点学科   台湾电影  
描述: 2010年12月10日至12日,由上海市第三期重点学科电影学、上海大学、台南艺术大学、台湾女性影像学会主办,上海市影视文献图书馆协办的"性别与影像:台湾女性电影与跨文化研究学术
剖析现代意识重塑灾难影片:夏季艺术电影沙龙“灾难影片与现代意识”国际电影论坛综述
作者: 李慧萍   来源: 电影新作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意识   电影新作   太阳   唐山大地震   天灾人祸   影片   女性形象   电影评论   灾难片   电影资料馆  
描述: 强大的冲击力,震撼的视觉效果,毁灭性的夸张演绎,人性面临极限的真实再现。在众多的影片中,总有这样一种类型让我们过目不忘,那就是灾难片。作为电影类型的一种,近年来,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革新和进步,各种题材的灾难电影已经成为了大众消费的主流类型影片。不仅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更是一种特有的文化
西方视阈下的“中国想象”:《功夫之王》的文化内涵解读
作者: 刘丹凌   来源: 中国电影市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方主义   中国文化   西方精神   后殖民主义   功夫   西方中心主义   战神   西方电影   影片   女性形象  
描述: 《功夫之王》似乎是一次中国文化的视听盛宴:功夫、侠义精神、民族神话等传统文化元素在影片中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白发魔女传》中的白发魔女,《大醉侠》中的金燕子,《少林寺》中的默僧、十三棍僧,《醉拳》中的"醉仙",《西游记》中的五指山,武侠经典场景竹林、客栈,反派典型——玉疆战神,李小龙的经典台词"你要喝我的茶,就要先倒空自己的杯"、"功夫就像水"等被一并抽离出来,纳入新的影像系统,通过巧妙地切割、拼接、变形,创造了新的视听感受。
唐代女性真的以肥为美吗?
作者: 高世瑜   来源: 文史知识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人   唐代妇女   审美观   杨贵妃   女子   艺术品   女性形体   女性审美   女性形象   唐代社会  
描述: 由于古代著名美人杨贵妃以"燕瘦环肥"之肥名传千古,而流传至今的唐代绘画、陶俑等艺术品中的女性形象又多是面如满月、肌肤丰盈,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一个共识:唐代女性以肥为美。在笔者看来,这种说法似是而非,不能说全无道理,但也并不尽然(参
女界革命大事记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知识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中国   大事记   革命   示范   中国女学   教会女校   宁波   妇女教育   女性形象   女权思想  
描述: 1844年,英国伦敦传道会东方妇女教育促进会委员爱尔德塞在宁波设立女校。教会女校出现伊始,被各种离奇的推测描绘成魔窟,却在接下来一个世纪的实践中为重塑中国女性形象和意识提供了有益的示范。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重读斯坦贝克的《菊花》
作者: 王蕾蕾   来源: 大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女主人公   生态女性主义   自然环境   心路历程   菊花   象征意义   约翰·斯坦贝克   女性形象   短篇小说  
描述: 美国著名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菊花》是一篇优秀的短篇小说。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爱丽莎·艾伦一天里的遭遇,描绘了她被压抑,觉醒感受到欣喜,再到希望幻灭的心路历程。《菊花》是一篇充满象征意义的小说,文中菊花,铁锅等都有浓郁的象征意义,因此很多的评论家
《柳河湾的新娘》的悲剧意蕴
作者: 张体坤   来源: 上海戏剧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剧形象   秦香莲   道德品质   女性悲剧   生命价值   现代审美意识   永恒价值   悲剧意蕴   女性形象   柳叶  
描述: 《柳河湾的新娘》是近年来绽放于中国西北剧坛的一朵奇葩,全剧的舞台呈现极其雅致华美,被上海媒体戏称为"海派秦腔",彰显着秦韵新声"热耳酸心、抒情优美"的别样风姿。它将崭新的现代审美意识倾注于古老的秦腔艺术,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感人至深的悲剧形象和曲尽人情的艺术处理,将一种带有女性特有的温婉、凄美生命体验,渗入人性化的精神内核,给予人们巨大的审美震撼和复杂、深刻的人生价值感悟。
《紫颜色》中黑人女性的自我构建
作者: 王海燕   来源: 飞天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颜色   自我意识   妇女解放   女性意识   黑人女性   自身价值   黑人文学   女性形象   男性   代表作  
描述: 1982年,爱丽斯·沃克的代表作《紫颜色》面世,在美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1983年,该作品获普利策文学奖。《紫颜色》是美国妇女文学和黑人文学的里程碑。小说主要取材于黑人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 1 2 3 ... 70 71 72 ... 85 86 8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