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东方女性形象的现象还原:高玉国工笔人物画的精神向度
作者: 郝青松   来源: 书画世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河北师范大学   精神向度   现象学   中央美术学院   现代艺术   艺术家   虚境   女性形象   现象还原  
描述: 高玉国高玉国,现任教于天津工业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现美术学院),1997年中央美术学院国画专业研究生班毕业,2010中央美术学院国画学院访问学者。倚栏独立,长裙飘逸,一个惊世女子低眸回视,令后人浮想联翩。时空颠转,太空虚境,遥远的那个世界的美丽,亦真亦幻。高玉国的工笔人物画系列创作,是
东方女性形象的现象还原:高玉国工笔人物画的精神向度
作者: 郝青松   来源: 中华儿女(海外版)·书画名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无功利   精神向度   东方   现象学   艺术风格   现代艺术   艺术家   女性形象   现象还原  
描述: 倚栏独立,长裙飘逸,一个惊世女子低眸回视,令后人浮想联翩。时空颠转,太空虚境,遥远的那个世界的美丽,亦真亦幻。高玉国的工笔人物画系列创作,是在消费社会文化背景下具有现象学意义的艺术真理探索。艺术世界的绵延,如一场探险之旅。一件艺术作品的深邃,正在于它表征了艺术家对自然、社会和人生世界的体悟深度。如果艺术只是自然世界的再现,因为它和真理之间的隔膜,就免不了被柏拉图逐出理想国的命运。所以艺术的历史就是不断追寻真理的过程,艺术家假艺术之手,探索自然、社
风俗与风情的平衡:中国近现代年画中儿童和女性形象的渐变
作者: 时璇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像内容   绘画作品   内在形象   岁时节日   民间年画   风俗   中国近现代   女性形象   儿童形象   中国民间  
描述: "年画"是"中国民间传统绘画的一个独立画种"。"狭义上,专指新年时城乡民众张贴于居室内外门、窗、墙、灶等处的,由各地作坊刻绘的绘画作品;广义上,凡民间艺人创作并经由作坊行业刻绘和经营的、以描写和反映民间世俗生活为特征的绘画作品,均可归为年画类。"在
从珍妮隐约的经济地位看其模糊的独立黑人女性形象
作者: 张彩波   来源: 黄海学术论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立   茶点   赫斯顿   模糊   经济地位   黑人女性   女性形象   珍妮   女性自我意识   经济基础  
描述: 一、问题的提出美国20世纪著名黑人女性小说家佐拉·赫斯顿的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在21世纪的今天仍是拥有广大读者群的经典之作。赫斯顿留下的文化遗产成为弗罗里达州的文化旅游的核心项目之一。《他们眼望上苍》小说的电影戏剧版本在美国引起巨大的轰动,这也充分说明其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小说女主人公珍妮成为黑人女性的重要代表。
当代少数民族女性形象的精神呈现:卓然木·雅森对于油画本土化的个性探索
作者: 尚辉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学教育   日本仓敷   美术学科   现代性   艺术科学   女性形象   新疆少数民族   本土化   油画   艺术学院  
描述: 卓然木·雅森:1958年生于新疆阿合奇县。1978年毕业于新疆艺术学院美术系并留校任教,1978年至1980年在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1996年至1998年赴日本仓敷艺术科学大学留学,1998年至2000年在日本岗山国立大学教育学部美术学科攻读美术教育专业,并获硕士学位。曾担任日本岗山国立大学教育学部美术学科客座研究员,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客座研究员。现为新疆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教授,新疆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山西元、明寺观壁画中女性形象的艺术特征:以芮城县永乐宫三清殿和汾阳市圣母庙壁画为例
作者: 谷正月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整体造型   寺观   汾阳市   永乐   中国古代   芮城县   后土   古代壁画   女性形象   壁画艺术  
描述: 古代壁画是中国美术史上最早的绘画门类之一。从秦、汉以后,直至清末,中国古代寺观壁画,几经变革,延绵不断并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主体。古代画工,在宣传教义的同时,将优秀的绘画作品留给后人,为人们研究壁画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山西省所保存下来的元代壁画数量之
1945年前后:主观的历史:墨白小说中的阶级与人性的冲突
作者: 江媛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私有财产   中国社会   人性   女性符号   权力   霍乱   隐喻   女性形象   男人   男性霸权  
描述: 《霍乱》,性的政治烙印《霍乱》根植于性爱,诊断出人性的痼疾,揭示了男性个体为满足私欲所借助的暴力及阴谋。性为此带上深刻的政治烙印,并经权力的暴力作用,将权欲转化成兽欲,将女人转变成私有财产。男性霸权及物化的女性形象小说《霍乱》以切入
西方电影中的女性自我意识建构
作者: 邢蓉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构   女性意识   发展潮流   女性角色   普拉斯   西方电影   女性形象   重要组成部分   女性主义   女性自我意识  
描述: 女性形象是西方电影影像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性别不平等的意识与价值观得到或多或少的呈现。女性自我意识的发展通过电影得到持续不断的阐释,基本同步于整个社会女性意识的发展潮流。总的来说,西方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经历了臣
性别视阈与“女妖”母题的现代性叙述
作者: 袁文丽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故事新编   男性作家   现代作家   母题   李碧华   女妖   现代性   女性形象   中国女性   徐小斌  
描述: 在现代作家的笔下,"女妖"母题叙事于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的塑造中沉潜了下来,以大致三种形态若隐若现地"浮出历史地表":一,以古典志怪的笔法进行虚构和书写的魔幻小说或以故事新编的方式对古典志怪题材进行重新的演绎
重建乡村社会的希望与危机:由《乡村爱情》系列故事谈起
作者: 曾一果   来源: 中国电视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危机   贴近生活   思想情感   爱情   故事   女性形象   农民形象   乡村社会  
描述: 近几年来,赵本山导演的“乡村爱情系列”电视剧收视率一直很高,引起观众热评。评论自然褒贬不一,喜欢的称《乡村爱情》系列贴近生活,真正表达了农民的思想情感,不喜欢的则认为《乡村爱情》丑化了农民形象,尤其是农村女性形象,创造的是一种“以俗为雅、以丑为美、以傻乐为娱乐的反智主义市侩美学的内涵”。如何冷静地看待《乡村爱情》热,给其一个客观的评价呢?
< 1 2 3 ... 67 68 69 ... 87 88 8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