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683 条
-
《鼠疫》的两个神话与爱之关系解读
-
作者:
黄金龙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希腊神话
荒诞
幸福
女性形象
-
描述:
加缪的作品,粗看起来,女性想象是不完整的、缺失的,其实不然,女性形象在加缪的作品如《鼠疫》中具有重要地位;其次,在加缪的作品中,歌剧《俄尔普斯和欧律狄刻》的上演也历来被人忽视,通过这两方面的分析,结合希腊神话,能对加缪的作品体现的"爱"的主题和对加缪的"反抗哲学"有更深刻的理解。
-
西施浣纱
-
作者:
王德清
冷新华
来源:
歌曲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韵
故事
女性形象
中国古典
西施
-
描述:
中国古典故事为千古东方美韵增辉,一撇一捺的诉说,诉说着中国女人的美丽,挣扎,自由,梦想。透过这些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可以看到中国古典女性的善良魅力。其中四大美女几乎家喻户晓: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她们的荣辱紧系着当时国家的命脉,百姓的幽幽性命。解读研究她们,方向远比距离重要。
-
萧红《生死场》中女性的“生”与“死”
-
作者:
郭灵云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死场》
生存
萧红
死亡
女性形象
-
描述:
萧红一生命运坎坷,她在小说《生死场》中塑造了众多生活暗无天日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在面对生存困境时苦苦挣扎,承受着心灵和肉体上的巨大苦难。萧红将自己身为一个女人体会到的父权社会中的苦难进行了浓墨重彩地描绘,将男权社会对女性造成的残害表现得淋漓尽致。
-
试论元代戏曲中人物形象的“重女轻男”现象
-
作者:
全玲玲
刘宏平
来源:
昌吉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代戏曲
影响
原因
人物形象
女性形象
-
描述:
元代的戏曲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它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女性形象尤其出彩,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涉及面极广,她们所闪耀的光辉甚至掩盖了剧本中男性角色,是文学上的“重女轻男”。了解元代戏曲中的这一特殊现象背后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对欣赏元代戏曲及相关作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美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作者:
沈晓敏
来源: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美国文学
多元文化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就已经开始出现,女性主义在文学批评领域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并有了新的成果。美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历经包括"女性形象"批评、"女性中心"批评、"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以及"多元文化身份"批评在内的四个发展阶段。而今的文化趋向于多元化方向发展,在尊重特殊与求同存异的前提下,美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开始融合发展,其独特的理论得以完善,同时也为文学批评领域注入新元素。
-
论方方小说中女性人物的悲剧美
-
作者:
周维
来源:
现代语文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家园
方方
悲剧命运
女性形象
小说
-
描述:
方方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和深邃凝重的感情来关注女性命运,关注女性的生存困境,并将女性命运放在了更广阔的历史和更真实的现实背景下思索。在她的文学创作中,方方成功地塑造了一批性格各异,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她作品中的人物主要有农村妇女、现代知识女性以及市井妇女。她们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命运也是大相径庭。但是作为女性,她们身上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方方写出了她们共同的苦难,让我们在同情怜悯她们的同时,也深切地感受到一种悲剧的美感。不仅如此,方方还对这种悲剧命运的形成进行了探索,试图找出一个完整而又深刻的答案。更难能可贵
-
《第九个寡妇》和《金山》女性书写之比较
-
作者:
胡佳洁
万涛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第九个寡妇》
《金山》
创作背景
女性书写
女性形象
-
描述:
严歌苓和张翎生于同一时代,都在中国接受了早期教育,后分别移居美国和加拿大,接受了西方文化的再教育。两位新移民女作家拥有相似的生活经历、相似的文化背景,她们的创作过程也存在相似性。本文主要从女性视角出发,分析两位作者的名作《第九个寡妇》与《金山》的女性书写。
-
拒绝宰制:巴尔加斯·略萨的反抗叙事研究
-
作者:
张琼
黄德志
来源:
太原大学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内部殖民
巴尔加斯·略萨
独裁
女性形象
-
描述: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政治与文学在后现代主义的去中心化过程中融合。因为中心化一直在西方和东方、男性和女性、白人和有色人种(尤其是黑人)、自我和他者、异性恋和同性恋等一系列两极关系中扮演着完全支持前者、激发对立矛盾的角色,所以巴尔加斯·略萨的创作从后殖民话语转向反抗叙事,在政治和文学层面均具有进步性。他的反抗文学支持文化发展中的异质性和多元化趋势。这种叙事旨在摈弃排他的对立情绪,呼吁种族、阶级、性别乃至意识形态间的联动与契合。
-
高行健戏剧创作与其生命历程的关联
-
作者:
阎瑞珍
来源:
师大学报(语言与文学类)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历程
冷文学
女性形象
高行健戏剧
禅思想
-
描述:
高行健戏剧创作与其生命历程的关联
-
留美背景对白先勇文学创作的影响
-
作者:
余铕
来源:
锦绣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留学美国
叙事方式
白先勇
女性形象
象征主义
-
描述:
白先勇是中国当代旅美作家中的杰出人物,他于上世纪60年代赴美留学,创作了一系列留学生题材的作品。《纽约客》和《台北人》是白先勇对“流浪的中国人”的“文化乡愁”的书写。留学经历让白先勇近距离地接受和学习西方文学,田纳西·威廉斯和威廉·福克纳对其创作主题和技巧有着比较深的影响。
<
1
2
3
...
64
65
66
...
67
68
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