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824 条
-
张萱与周昉的仕女画比较研究
-
作者:
高苏
来源:
宿州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女性形象
仕女画
-
描述:
选取张萱与周日方二人的代表性仕女画作《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等为研究对象,通过绘画题材的选择、人物形象的特点及风格上的世俗化倾向三个方面来归纳二人仕女画的相同点;通过构图、色彩运用及主题思想表达三个方面的分析来探究二人仕女画之间所存在的差异;以唐代社会的历史变迁为大背景,综合分析二人仕女画呈现出同异并存特征的内在原因;以具体绘画作品的分析及对比,归纳出二人仕女画创作的异同点,折射唐代社会的发展变化。
-
张爱玲小说对传统文化的超越
-
作者:
孙万丽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古典意象
古典氛围
女性形象
-
描述:
张爱玲小说中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不可忽视的是她小说中又糅合了西方文化,所以她的小说有对传统文化的超越和发展,形成了其独树一帜的小说风格。
-
从女性视角解读《纽约提喻法》
-
作者:
王淑芳
王琪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类型化
解读
《纽约提喻法》
女性形象
-
描述:
《纽约提喻法》消解了现实与电影的界限,以隐喻的手法揭示了人类,尤其是女性的荒诞无奈的生存状态。昏睡于传统社会关系中的女性无望地充当着被动、从属的"第二性";反抗中的女性前途无望,抛弃了旧有的身份却无法找到合适的新标签;强悍的男性化女性虽事业有成,但摧毁了生活的幸福和孩子的明天。女性主义的承诺在影片中遭到无情地反驳。
-
女性褒与贬:红颜还是祸水:英文版《杨贵妃传奇研究》译介
-
作者:
江丽容
来源:
译苑新谭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杨贵妃传奇研究》
杨贵妃
红颜祸水
女性形象
-
描述:
贵妃杨玉环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另外三个分别是西施、王昭君和貂蝉,成语"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描述的就是她们。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女人的故事比杨责妃更浪漫更充满传奇色彩。英文版《杨贵妃传奇研究》通过大量史料甚至传奇故事的研究,试图展示一个相对正面的中国古典美女形象,并致力于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古代史上独一无二的女性文学形象。
-
“超能女人”系列影视广告感性诉求特色分析
-
作者:
李文娟
来源:
今传媒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感性诉求
超能女人系列广告
超能女人
女性形象
-
描述:
广告诉求方式中的感性诉求,因其独特的诱惑力,在如今消费过剩的时代背景下,愈发受到广告主以及广告创作人员的青睐。2013年末,"超能女人"系列影视广告在各大电视台以及网络上热播,引发了社会各界的争议,而这也预示了影视广告感性诉求开始悄然发生变化。该系列广告已经开始摆脱了各种无谓煽情的单一模式,探究如何在广告表现中把握更多样的角度和内容,这种感性诉求方式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广告的文化内涵。
-
笑里藏刀与悲惨命运:浅析苏童《妻妾成群》中卓云的形象
-
作者:
韩静
来源: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一夫多妻
卓云
悲剧命运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苏童《妻妾成群》中的女性卓云的形象,通过旧式封建家庭里女性们的尔虞我诈、互相戕害的悲剧命运,深刻揭示一夫多妻的弊端和封建家庭内部的矛盾,在男权主义封建制度下,女人们的悲惨命运。
-
批评很强大 广告不在场:对广告文化批评的反思
-
作者:
黄秀莲
叶凤琴
来源: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消费主义
广告批评
女性形象
-
描述:
随着中国广告产业的蓬勃发展,对于广告的文化批评也日益丰富。由于目前我国尚缺乏完善的广告批评体系,因此这些批评通常套用国外的现成理论体系,先入为主地将中国广告置于"消费"、"欲望"等语境下进行批评。这些批评,言说着广告对意识形态的控制、广告导致了消费主义、广告充满了对女性的歧视……文化批评者毫不犹豫地对广告抡起了大棒,一声"棒喝"到底是为了"敲醒"还是为了"打倒",诸多学者站在不同的立场对广告进行批判,其目的性似乎不言自明。学者对中国现时广告的思考和批评实践值得赞赏,但如果脱离广告这一以实现经济价值为目的的
-
浅析大众传媒建构下的社会性别
-
作者:
宋欣童
来源:
南风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男性形象
大众传媒
女性形象
-
描述:
大众传媒融进社会生活的方式多种多样,涉及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社会性别源于社会及文化对其的建构,反映一种权力关系,其形成、改变与内化贯穿于人的社会化过程,大众传媒在建构社会性别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论文选取热播电视剧这]种大众传媒的典型形态,通过分析其对社会性别及与之相应的性别形象的建构,试图梳理出大众传媒建构下的社会性别图景,同时也就媒介化的社会性别对现实男女两性的影响问题作简要讨论。
-
宿命论角度《远离尘嚣》女主角的分析
-
作者:
张杰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剧命运
女性形象
宿命论
-
描述:
本文从宿命论角度出发,对小说《远离尘嚣》中女主角芭思希芭的生命轨迹进行探索,从人物情感的发展变化浅析芭思希芭命运悲剧的必然性,从而体会哈代作品中的宿命论观点。
-
论余华的女性观:以《活着》等长篇小说为例
-
作者:
韩巧花
来源: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虚构
男性意识
女性形象
-
描述:
余华长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可以分为贤惠型、泼辣型、无灵魂无意识型三种类型。无论哪种女性人物形象,在余华作品中都没有说话的权利,都处于一种被遮蔽的状态。这是作家男性意识的典型产物,表现出男性对女性的一种虚构与想象。
<
1
2
3
...
53
54
55
...
81
82
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