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684 条
-
仙人·妖人·女人:《西游记》中女性形象浅析
-
作者:
罗廷荣
来源: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环境
仙人
《西游记》
女人
女性形象
妖人
-
描述:
通过对《西游记》中几个有代表性的典型女性形象的分析,来理解那些生活在不同社会环境里的女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表现,进而探讨女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最佳结合点。
-
《飘》与《傲慢与偏见》中新女性形象的比较
-
作者:
安丽娜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特质
《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丁
玛格丽特·米切
《飘》
女性形象
-
描述:
飘>与<傲慢与偏见>这两本小说着重描写了女性的生活和她们的内心世界.本文旨在比较和分析这两本书中的两位女性斯佳丽和伊丽莎白,她们受不同的社会背景,生活环境的影响下,所表现出的各种特质塑造了新女性形象:那就是美丽却不失刚强,柔顺却不失主见.
-
曾国藩古文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李英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咸丰
曾国藩
道光
古文
女性形象
理学
-
描述:
曾国藩喜爱古文和历史,在学术上则偏向于理学.自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进京散馆,至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充江西乡试正考官出京,在京十三年,主要以理学为己任.
-
鲁迅与张爱玲小说女性形象塑造之比较
-
作者:
张亚男
来源: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比较
鲁迅
女性解放
女性形象
小说
-
描述:
鲁迅和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两位巨匠,鲁迅以犀利闻名,作品中的女性懦弱、卑微、朴素,有着质朴的性格;张爱玲以细腻见长,作品中的女性曼妙、聪慧、刚强,有着倔强的性格。通过作品阐释,文风和文学性格很不相同的两位文人在作品中塑造的亟待改造和改造中的女性形象不仅可见一斑,而且有利于我们深入探索两位文学巨匠塑造女性形象的异同及其成因。
-
从才子佳人小说到《红楼梦》女性形象爱情追求意识嬗变研究
-
作者:
马兴国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嬗变研究
《红楼梦》
才子佳人小说
爱情意识
爱情追求
女性形象
-
描述:
从清代初期的才子佳人小说女性形象追求才与美完美结合的爱情,到林黛玉追求人生志趣和人格价值一致的爱情,展现了从才子佳人小说到此后不久的《红楼梦》女性形象的爱情意识经历的一个嬗变的过程:从才貌之爱升华为知己之爱,从单纯的爱情追求升华到独立人格境界上的爱情追求。
-
“眼中人”的变化:浅析艺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贾甄
来源:
美术之友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廊
静物
艺术作品
女性形象
女孩
《无题》
行为
-
描述:
《女孩·烟·玩具》.是何森曾经在红门画廊的展览,此系列作品一反《无题》中揭示女性不为人知的行为.而是把女孩作为静物.放置在由单纯的粉红色里面和暗灰色平面的静物台之上.颇为大胆地做出在传统经验里属于男人行为的动作吸烟、上身赤裸、有意被夸大的形体。
-
民族心灵的风景:满族神话中女性形象的文化人类学考察
-
作者:
娄佰彤
来源:
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殖崇拜
妇女地位
文化人类学
满族神话
女性形象
萨满教
-
描述:
在满族神话传说中,女性通常是以爱与美,善与真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本文试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萨满教中的女神崇拜、生殖崇拜以及满族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等三方面对满族神话中这一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诠释,从而在某一方面揭示出满族文化的本质.
-
从才子佳人小说到《红楼梦》女性形象爱情追求意识嬗变研究
-
作者:
马兴国
来源:
现代语文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嬗变研究
红楼梦
才子佳人小说
爱情意识
爱情追求
女性形象
-
描述:
从才子佳人小说到《红楼梦》女性形象爱情追求意识嬗变研究
-
梦想照进现实:评苏童长篇新作《河岸》
-
作者:
汪杨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梦想
苏童
新时期文学
悲剧
长篇
女性形象
-
描述:
苏童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中描写女性的高手(1),那些叽叽喳喳、聪敏而又尖刻、美丽而又淫乱的女性形象(2)为苏童带来了很大的声誉,出现在他笔下的颂莲、秋仪、小萼、织云、冷燕、修红
-
丁玲与萧红比较论
-
作者:
张丽丽
来源: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思想意蕴
丁玲
萧红
女性形象
小说
女权意识
-
描述: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丁玲与萧红是两位女权意识非常鲜明的女性作家。在对女性的书写中,显示出不同的个性特色。两位作家在创作中不约而同地坚守着女性的写作立场,表现出极其鲜明的女权意识,真实地传达出中国妇女在性别歧视的社会中所承受的压迫与摧残,对占据主宰地位的男权观念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决绝的批判,从而在中国女性文学的空间中形成了艺术奇观。
<
1
2
3
...
47
48
49
...
67
68
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