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我国新闻周刊中的女性形象研究:以《三联生活周刊》、《Vista看天下》、《中国新闻周刊》为例
作者: 韦娜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刻板印象   新闻周刊   女性形象  
描述: 新闻周刊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段中大批量集结近期新闻事件、重新寻找不同角度将其编辑成另一种全新的新闻“故事”,在海量新闻报道披露新闻事件的滞后期,仍能吸引受众来阅读。在这种又一次的编辑中,重新建构了新闻事件中的女性形象得到了重新建构。在我们所处的这个媒介创造的世界中,无论这个世界是真实的抑或是虚幻的,我们要追问的是:究竟女性在其中是以什么样的面目出现的?基于此,本文选择了三份新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Vista看天下》、《中国新闻周刊》,来探讨其中所呈现的女性形象是否真实、全面。通过
唐传奇爱情题材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陈丹娜   来源: 内蒙古民族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爱情题材   悲剧命运   女性形象   唐传奇  
描述: 唐传奇爱情题材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试论中唐文学中浸染商业气息的女性形象
作者: 韩佳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商业气息   中唐   女性形象  
描述: 试论中唐文学中浸染商业气息的女性形象
论庐隐笔下女性形象的生存困境
作者: 赵艳霞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宗法父权   生存困境   “五四”时代   女性形象  
描述: 二十世纪初以来,一批年轻的女作家带着复苏的灵魂陆续地登上了文坛。她们在时代的大浪潮中用各具特色的创作方式,抒发着对时代、社会的看法,同时也呼唤出女性被压抑了几千年的灵魂,她们在“人的发现”中认识到了自我的价值,对长期处于混沌之中的女性自我意识进行了探索与发掘,开始了对女性自我命运和归宿的认识与思考。在这个时代中,庐隐用其独有的视角反思了女性的生存困境,她带着浓郁的时代气息走进了五四的文坛,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敏感的心体验和思考着现代女性的辛酸与艰难,并用直白、感伤的笔讲述着时代女性的曲折命运。在她的笔下,
吴趼人写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金海鸥   来源: 人民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形象   吴趼人   写情小说  
描述: 作为清朝末年最具影响力、最多产的小说家之一,吴趼人一生创作了包括历史小说、社会小说、写情小说、迷信小说、笔记小说等在内的三十多部作品,被称为“小说界一时无两之巨子”。 受 “小说界革命”的影响,吴趼人的小说创作表现出鲜明的政治特征,这种特点也表现在他的写情小说上面。他将男女情爱与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相结合,使其写情小说“虽是写情,犹未脱道德范围或不致为大君子所唾弃”,通过将情与政治的融合,凸显其“道德救国”的思想本质。 吴趼人的写情小说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女性为其创作主体。通过对女主人公守身如玉、多情贞烈
国产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嬗变--以1990年以来国产家庭伦理剧为例
作者: 于婷婷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国产电视剧   家庭伦理剧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国产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嬗变--以1990年以来国产家庭伦理剧为例
革命叙事中的女性知识分子形象
作者: 张云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革命   知识分子   女性形象  
描述: 20世纪中国文学中,“革命”是一个重要的叙述语词。从上世纪30年代前后开始,革命文学经过了左翼文学、延安文学的发展,在1949年后成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叙事范式。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在革命话语语境中也形成了独特的的审美面貌,女性作家从更为实际的层面上思考中国女性解放问题,革命文学中的知识女性形象不再是五四时期苦闷彷徨的个体,而是像男性一样积极参与社会基础的建构,在革命空间中追求自身的历史性主体资格。“革命”是研究20世纪女性文学无法绕开的关键语词,从革命叙事的角度研究女性文学可能更容易抵达女性文学
从东方到西方:王韬文言小说的异域文化想象
作者: 刘莉萍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异国形象   异国情调   女性形象   王韬  
描述: 王韬出生在许多著名文人曾生活或隐居过的甫里,是晚清重要的学者。王韬小说在晚清文言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学人对王韬的研究,大多数是集中在他的生平、思想、事业等方面,而对他的文学著作研究却显得不够。鉴于此,本文以王韬文言小说为研究课题,以其异国情调为切入点,把握作者对异国形象的浪漫化想象和对本国形象的现实化思考。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绪论、正文和结语。绪论旨在对王韬小说研究状况做全面的概括叙述。主要概括了王韬文言小说的异国情调及其研究的意义,有关王韬文言小说的研究综述以及本论文的主要研
屠格涅夫与沈从文创作比较研究
作者: 石志高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比较   人道主义   女性形象   诗意的现实主义  
描述: 屠格涅夫和沈从文是世界文学史上两颗耀眼的文学巨星,他们通过不同的文学道路登上了世界文学的高峰。令人惊讶的是,他们的创作在深厚的人道主义思想、诗意的现实主义风格、清新奇丽的文体、理想化的女性形象以及浓厚感伤的悲剧色彩等方面,都表现出惊人的相似,因而他们的创作具有明确的可比点。同时,沈从文毫不掩饰地声称,自己爱读《猎人笔记》,在创作上受到屠格涅夫的影响。采用诗性散文的笔调来写小说是沈从文从屠格涅夫那里得来的重要启发。两位作家的创作都充满了诗情画意,成为公认的诗性小说。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论述屠格涅夫与沈从文在
关于川端康成女性观的研究
作者: 欧阳雅芬   来源: 天津理工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孤儿根性   女性观   女性形象   川端康成  
描述: 川端康成,1989年出生于大阪市。幼年时期双亲相继离世,16岁成为孤儿。这种悲惨的遭遇实为人生之大不幸,但也正因此成就了川端康成的文学之路。1924年川端康成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国文系。1926年发表《伊豆舞女》,由此踏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小说通篇富于青春的浪漫气息,又弥漫着淡淡的伤感情绪,被誉为“昭和时代的青春之歌”。初期作品多为短篇小说,后被称为“掌小说”。继而发表《浅草红团》《禽兽》《雪国》等名作。独特身世产生的孤儿根性在其作品中有着深刻的体现,并逐渐发展成为“非情”“虚无”的文学观。川端康成不仅对文学
< 1 2 3 ... 41 42 43 ... 85 86 8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