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 】搜索到相关结果 620 条
《三言》的改编与女性形象生存智慧的研究
作者:
李嵩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新加坡新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代小说
改编艺术
三言小说
创作心态
女性形象
女性文化
描述:
明代著名学者冯梦龙编著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中,塑造了一群秀外慧中的女性形象,形象地表现了冲破传统观念束缚,争取女性自由的民主启蒙倾向。与以往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不同之处在于,这些女性自觉地表现出了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体意识,她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来经营自己的爱情、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甚至参与社会活动中,为自己在家庭甚至社会上赢得一席之地。 ...
边缘人的声音——简·里斯小说中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刘莹
来源:
东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边缘人
简·里斯
《黑暗中的航程》
《早安
《藻海无边》
女性形象
子夜》
描述:
出生于西印度群岛的简•里斯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深受西方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学者青睐的一位女作家。她的作品以独特的视角,深刻的主题和透彻的观察力,受到了众多评论家的赞誉。简•里斯作品的最大特点是关注一些命运悲惨的边缘女性,描绘并揭示她们的生存和命运问题。本论文将主要讨论简•里斯后期的三部小说中的女性形象——《黑暗中的航程》中的安娜•摩根、《早安,子夜》中的莎莎•延森和《藻海无边》中的安托瓦内特。这些女性都被社会排斥,生活在社会的边缘。在这三部作品中,简•里斯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展现了这些边缘女性相似但
超越边界:玛丽·雪莱小说主要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王隽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玛丽·雪莱
超越边界
重书历史
家庭政治
女性形象
普遍正义
描述:
在被埋没了一个多世纪之后,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雪莱(1797–1851)近年来开始受到西方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在中国对她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其作品所体现的伦理哲学总是晦涩难懂,玛丽·雪莱对罗曼蒂克的理想主义及个人主义中隐藏的破坏与悲剧因素的批判态度却清晰可寻,对在这二者并存的社会生活中的女性命运给予了深切的关注。她的思想精髓可透过其小说的主要女性人物大致捕捉到:在珀西走进玛丽生活不久,她的创作生涯也随着她的传世之作《弗兰肯斯坦》揭开了序幕。在这部哥特式科幻小说中,玛丽·雪莱创作了一位可爱、勇敢的
五代、北宋词中的女性
作者:
罗小美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创作手法
五代
北宋词
外貌描写
女性形象
文化思想
描述:
宋代之前的几千年史籍中,除了那些以宣扬儒家伦理道德为宗旨的“烈女传”、“后妃传”之类,系统记载历代妇女生活的文字寥寥无几。社会将女性禁锢于无形的牢笼中,贬低甚至漠视她们作为“人”的存在价值。直到五代、北宋,女性才成为词这种文学中的优势意象,在文学中被重视的程度也非历代可比。词中已然形成一个丰富多彩的女性世界。词中女性形象的大量出现,与词学观念、词的艺术特征密切相关,更与五代、北宋特殊的历史环境和文化思想密不可分。 王国维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宋词就是“一代之文学”。宋词,是女性的海洋。词的内
曹禺戏剧形象论
作者:
黄翠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循环命运
男性形象
女性形象
虚化形象
审美性
传统文化
描述:
戏剧形象是戏剧中的重要元素。曹禺戏剧中的众多戏剧形象更是具有经典性的意义。深入分析曹禺戏剧中的这些重要戏剧形象,不仅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曹禺戏剧的内涵,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把握曹禺戏剧的审美价值。
曹禺戏剧中的男性形象总是在矛盾冲突中得以丰富与深刻,这不仅是曹禺的个人人生经历和家庭记忆的反射,同时还是关乎作者在传统与现代价值取向的某种选择。作为曹禺戏剧中最受关注的人物,曹禺笔下的女性形象命运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她们往往以某种类似的面孔出现,却能够展示出别具一格的个性色彩,尽管由于时代背景以及曹禺个人的种种原因,曹
论张洁女性观的流变
作者:
崔翠红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爱情理想
女性观
小说创作
张洁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描述:
张洁是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开拓者,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本人通过对其笔下女性形象的历时性梳理,揭示出了张洁的女性观:女性要求得彻底解放,要靠女性自强不息,要靠对自身存在价值的认识和实现。张洁不仅把这种价值的实现和对女性命运的深沉思索放到社会现实和历史双重制约的复杂环境中加以考察和描绘,而且还把笔触伸向女性自身,指出了她们思想深处的“集体无意识”。 爱情话语原是男性中心文化中女性寄身的方式,张洁对这一话语的探索、发现,就是对于女性自身存在真相的探索、发现,是凸显女性独立人格的主要方式。这一话语在
无处不在又无法存在:论拉什迪作品中的“女性权力者”
作者:
阚牧野
来源:
南开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拉什迪作品
宗教文学
长篇小说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后殖民文化
描述:
英籍印度裔小说家萨尔曼·拉什迪,是最近十年国际文坛上最为耀眼的作家之一。限于意识形态原因,大陆对他的介绍可谓寥寥无几。在拉什迪的笔下,存在着一系列姿态奇异的女性形象:她们大多掌控权力,性格暴烈,深深纠缠于印度次大陆的动荡历史和宗教现实之中——这在伊斯兰文学中是极为罕见的。 本文拟从印度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的女性观入手,通过对拉什迪的创作历程和创作意识的分析,以拉什迪的长篇小说《羞耻》和《摩尔人的最后叹息》为例,进行文本分析,阐释拉什迪笔下的多种女性形象的象征性,进而全面论述本文主题:女性权力者形象是如何诞
决裂与突围——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戏剧艺术初探
作者:
李墨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解构主义
戏剧艺术
德语文学
戏剧创作
颠覆意识
女性形象
耶利内克
描述: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Elfr i ede Jel i nek 1946- )是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同时也是当代德语文学界最具有争议的女作家。耶利内克的剧本具有强烈颠覆意识。她将戏剧创作的原点以寄生物的方式根植于男性经典文本中,重写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重塑女性形象,通过情色与暴力的描写表现男权中心主义文化下女性的极度压抑与扭曲,颠覆父权价值体系中的审美观念与价值判断,表达女性群体的声音。同时,耶利内克以反传统的颠覆意识对传统的戏剧样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形成了耶利内克式的戏剧语境,使她的剧本“从
纯洁与堕落
作者:
何兴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喜剧
王尔德
堕落
冲突
女性形象
纯洁
描述:
作为19世纪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奥斯卡·王尔德在文学史上占有无可非议的重要一席。他的作品涵盖众多文学体裁,包括诗歌,童话,小说,戏剧。如今他的戏剧作品仍然广受传阅,关于他作品的研究文章及书籍数量之多,可谓汗牛充栋。然而,对于其戏剧作品的研究文章多局限于诙谐幽默的人物对话和戏剧情节产生的效果,偶有对其中人物角色的分析,也仅限于对其中“浪荡子”形象的解析。鲜有人关注王尔德在戏剧创作中一直挖掘的一个主题——纯洁与堕落的女性形象的冲突。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他同一时期的三部社会风俗喜剧——《温德米尔夫人的
两个伊莎贝尔——对《贵妇画像》和《公爵的儿女们》的跨文化研究
作者:
高黎
来源:
北京科技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小说女主人公
伊莎贝尔
贵妇画像
跨文化差异
《公爵的儿女们》
国际主题
女性形象
描述:
《贵妇画像》是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国际主题创作的代表作。通过对小说女主人公伊莎贝尔·阿切尔的心理和她与其它人物的交往过程的细腻描写,作者展示一幅生动形象的女性画像,与此同时作品中的国际主题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在《贵妇画像》发表的同时,英国作家安东尼·特罗洛普的作品《公爵的儿女们》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国际主题。这两部小说都是以描述一桩跨文化婚姻来阐述作家对国际主题的理解,而且,这两桩婚姻的女主角有着极其惊人的相似,她们都叫伊莎贝尔,都是美国人,都拥有很强的独立意识,都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是由于她们都是在
<
1
2
3
...
39
40
41
...
60
61
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