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836 条
-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蠡勺居士译作中女性形象翻译策略探析
-
作者:
张卫晴
张政
来源:
外语教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读者中心”翻译策略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介入性翻译
-
描述:
19世纪西方女性在寻求社会平等权利的运动后表现出独立、自信的精神面貌,而我国第一部西方小说翻译者蠡勺居士为契合目的语男权文化特征,彻底颠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将西方女性改写为纤细柔弱的中国女子形象,甚至改变她们的婚姻状况以符合中国封建社会对女性形象的要求。这种对女性文学形象介入性处理的翻译现象折射出晚清文学翻译“读者中心”的接受审美策略。
-
《时时刻刻》中的女性形象浅析
-
作者:
张玲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杀倾向
同性恋倾向
女性形象
-
描述:
<时时刻刻>以小说<达洛维夫人>为主线,通过三个女人一天的生活经历,将她们的世界联系在一起.影片反映了三个不同时代女性所共有的女性同性恋情结以及自杀倾向.通过镜头的交错,影片向我们细腻地展示了女性的特有的情感世界.
-
重识”文革“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金丹元
许苏
来源:
当代电影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革”电影
反思
女性形象
-
描述:
金丹元 许苏/Text/Jin Danyuan Xu Su 提要:十年“文革”是许多中国人心底的伤痕记忆,为了使其历史教训和痛苦经验不被遗忘或不为后人所误读,我们认为重新认识“文革”电影,特别是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或许会对当下的女性意识和女性主义批评具有积极意义。“文革”电影中出现了对女性形象的扭曲和异化,很显然政治霸权要比男权更为致命,而现代影像中的女性形象又往往表现为被“男性看的客体”,强化了对男性色情眼光的迎合,同样是另一种否定现代女性主体意识的极端。我们认为,艺术不应成为政治的附庸,女性形
-
论《祝福》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韦永霞
来源:
时代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祝福
女性形象
-
描述:
鲁迅是中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在<祝福>中塑造了三类女性形象:被奴役、被压迫的女性;封建礼教的代言人;有意和无意的帮凶.表达了作者时封建礼教的批判.
-
美国电影中的暴力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于志涛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电影
暴力
女性形象
-
描述:
美国电影塑造了许多暴力女性形象。其艺术与商业的融合,成功展现了女性的暴力,又考虑了暴力形象的两性差异。近年来,有学者采用社会学内容分析法,更深刻地揭示了美国电影中暴力女性形象的本质特性。暴力女性这一不同于传统电影女性的形象,并没有突破电影创作艺术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囿限。在男性主导的社会现实中诞生的这些女性形象,有天生的缺陷。暴力女性形象,始终在娱乐受众和追求女性自身解放之间矛盾地前进着。
-
论现代媒介对女性形象的影响
-
作者:
何双秋
来源:
新闻爱好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妇女》
女性形象
形象生产
-
描述:
本文从传播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以内容分析的方法对1990年以后《中国妇女》杂志中的女性形象做一个简单的归纳分析。概括出新世纪女性形象的复合性特点,社会系统的复杂化与简化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
自我的崛起:论劳伦斯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韩彦枝
来源:
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
社会时代
劳伦斯
女性形象
-
描述:
劳伦斯在其小说中成功塑造了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她们的共通之处在于都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追求自我的独立和完善。在当时社会历史背景下,女性的日渐独立和自我崛起,既是英国女权运动的激励,也是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客观的时代必然性。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描绘,劳伦斯表达了他对时代女性的关注和理解。
-
商业广告中女性形象的背后
-
作者:
孙利平
来源:
江苏商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商业广告
女性形象
背后
-
描述:
当前中国电视商业广告中频频出现女性形象时,我们从中可以发现广告背后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从女性主义和文化批判的角度分析,商业广告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及表现形式,明显地表露出以男性为中心的主流意识形态的思维倾向。
-
男权审美标准下的哈代女性形象解读
-
作者:
覃晓莉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思想
女性形象
审美标准
-
描述:
哈代是一位对女性怀有深切关怀与同情的男性作家,他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熠熠生辉的女性形象,而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对哈代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另一种解读,以揭示哈代由于性别身份的局限,及其笔下的女性形象所潜藏的男性的主观意识和偏见。
-
战后中国进步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嬗变
-
作者:
司尚品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进步电影
现代性
女性形象
-
描述:
1945—1949年是中国电影史上女性人物形象如繁花般绽放的一段浪漫季节。当时复杂的历史背景及中国电影自身的积淀为女性形象的多元化呈现和女性意识的深入表达提供了可能。本文通过对该时期“进步电影”的回顾,梳理其在女性形象创作中的几种类型,进而指出战后国统区进步电影通过密集而多样的女性形象塑造,使战后电影时期成为中国电影史上实现影像中女性角色现代性转型的重要历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