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A Study of Sula's Searching for Selfhood from the Feminist Perspective
作者: 曹霞   来源: 云南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文学   《秀拉》   自我价值   托妮·莫里森   黑人文化   女性形象  
描述: 1993年,托妮·莫里森作为第一位美国黑人作家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莫里森以其女性的独特视角、丰富的想象力和诗歌般的语言,描写了美国黑人,尤其是受压迫的黑人女性的屈辱和压抑的心态,同时也表现了她们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作为个体独立存在价值的探索。托妮·莫里森的作品不仅描述了一些从未在其他美国文学作品中出现过的黑人女性形象,而且散发着浓郁的黑人...
论苏童的女性想象
作者: 邓晶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两性关系   性政治   苏童   女性想象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从苏童笔下的女性形象、苏童笔下的两性关系、苏童的女性观和苏童女性想象的困境四个方面全面论述了苏童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作品中女性想象的斑驳面貌。苏童笔下的女性形象可以分为枫杨树故乡的祖辈女人,旧时代的红粉佳人,香椿树街上的女人及现实境遇中的人间女性四种。她们的生活背景在时间上跨越了新旧社会,在空间上覆盖了城市乡村。苏童对男女两性关系的认知被统摄在父权制意识形态下,K·米莱特所说的“性政治”策略及弗洛伊德的“阴茎羡慕”、“阉割情结”理论,一直作为潜在的幽灵游移在苏童文本的字里行间。但与此同时,苏童又在某种程
李少红影像研究
作者: 兰书琴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少红   电影语言   爱情体验   性别意识   女性形象   电影市场  
描述: 李少红是当今中国影坛最具活跃性的女导演之一,她个性化的艺术创作风格与对女性个体情感命运的书写,不仅奠定了她在影坛独特的历史地位,同时她的创作也代表了女性电影的一种创作风格。本论文除了绪论和结语部分,共分为三个章节,对李少红的电影语言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并且从女性体验的角度比较完整地分析了李少红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文章绪论部分,概括了李少红创作道路中鲜明的个性特征,正是这些特性奠定了李少红在影坛独特的历史地位。正文部分,首先以李少红的电影作品为研究对象,运用影像本体论对其电影创作的每个阶段的代表
黑人妇女的声音-托妮·莫里森和叛逆的秀拉
作者: 吴红兵   来源: 天津外国语学院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存哲学   托妮·莫里森   秀拉   美国黑人文学   女性形象   黑人女性作家  
描述: 黑人妇女由于其社会地位低下,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用文学的方式来自我表达。在那个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的社会,黑人女性的声音要么被忽略,要么只能通过白人作者或黑人男性作者过滤。因而,读者所得到的信息是不真实的。随着民权运动和女权运动的兴起,许多有创造性的黑人女性作家开始思考女性问题,并用文字讲述她们自己的故事。 作为迄今为止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致力于保存和弘扬黑人文化,为二十世纪美国黑人文学树起了又一座丰碑。她以丰富的想象力和诗一般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了非洲裔黑人在美国社会的生
论《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中两性关系的困境
作者: 李静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形象   两性关系   爱情婚姻危机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美国小说   女性形象  
描述: 索尔·贝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文坛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曾获得包括普利策奖及诺贝尔奖在内的各种奖项,被誉为继海明威和威廉.福克纳之后最杰出的当代美国作家。他的主要成就在长篇小说,至今已出版了包括《奥吉.马奇历险记》(1953),《赫索格》(1964),及《洪堡的礼物》(1975)在内的9部长篇小说,还有3部中短篇小说集,5部剧本和4部其他著作。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1987)为贝娄的晚期佳作,集中体现了贝娄本人对当代社会婚姻,爱情的思考。这部作品在表现男女关系及婚姻恋爱主题方面极具有代表
塑造美好的中国女性形象
作者: 杨建   来源: 文艺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私人领域   女性美   国画   女性价值   中国妇女   新中国   医疗美容   传媒   女性形象   男性  
描述: 塑造美好的中国女性形象
女性形象刻划的创作缺位
作者: 赵军   来源: 中国电影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男性形象   女主人公   中国电影   形象刻划   主人公形象   女性角色   女权主义   还珠格格   女性形象   电视剧  
描述: 女性形象刻划的创作缺位
韩国电影女性形象四种“变脸”
作者: 聂伟   来源: 上海文汇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九十年代   韩国电影   欲望   观众   影片   爱情   国际电影节   作品   女性形象   女教师  
描述: 韩国电影女性形象四种“变脸”
女性形象的重新塑造
作者: 张行健   来源: 山西日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新写实   女主人公   传记色彩   政治生活   妇人   生活积累   丈夫   女性形象   重新塑造   小说作者  
描述: 女性形象的重新塑造
1月:女性形象的复制与颠覆
作者: 任正英   来源: 中国妇女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女主人公   性别形象   利比里亚   性别关系   女性形象   女性参政   年轻女性   男性   女性人物   盘点  
描述: 1月:女性形象的复制与颠覆
< 1 2 3 ... 28 29 30 ... 48 49 5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