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尤金·奥尼尔戏剧中塑造女性形象的表现主义手法
作者: 董雯婷   来源: 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尤金·奥尼尔   女性形象   表现主义手法  
描述: 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笔下的女性人物性格多,描写精妙,这得益于他在表现主义手法上大胆的探索和创新。本文对这类作品中雾、陆地、大海、岛屿的象征性,面具的运用,独白、旁白、对白的交错等略作分析。
电子游戏中的性别观念及其对青少年的潜在影响
作者: 刘胜枝   来源: 中国青年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观念   女性形象   电子游戏  
描述: 电子游戏作为一种文化娱乐产品,其中蕴含的性别价值观念必将会对网游用户产生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当前网络用户仍然以青少年群体为主。本文以女性主义为研究视角,从游戏题材的性别化、游戏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玩家的性别遭遇三个方面来分析电子游戏中存在的严重的性别歧视观念。
20世纪初香港华文报纸上翻译小说中的女性——以《唯一趣报有所谓》(1905—1906)所刊载的《七王会》为例
作者: 李波   杨岱若   来源: 山东外语教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唯一趣报有所谓》   《七王会》   改写   女性形象  
描述: 20世纪初,无论是在中国大陆还是在香港,女性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在翻译西方文学作品过程中,译者(特别是男性译者)会怎样传达原文中的女性形象呢?本文以20世纪初在香港《唯一趣报有所谓》上所刊登的翻译小说《七王会》为例,描述女性形象如何被操纵和改写。这种操纵与改写突出表现为女性“被失业”、“被收声”、“被宠召”以及“被隐姓埋名”等。本文将结合20世纪初期的香港人口性别构成、教育背景与就业分布等因素,揭示并解释西方女性形象在翻译中被操纵和改写的社会动因。
从符号学看当代歌词中的女性自我矮化
作者: 陆正兰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矮化   性别符号   异形编码   女性形象  
描述: 流行歌曲是大众情感性别观念的符号表征。当代女性形象的自我矮化倾向,作为一种特殊性别文化现象,在流行歌曲中有着最典型的体现:女性自我物化,自我自限,自我鄙视。在这种当代性别文化的异形编码背后,是文化多层面的作用力,其中性别文化的符号定型力量与当代文化中的性别符号消费的困境是其主要原因。
从《京华烟云》看精彩纷呈的女性群像
作者: 朱静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京华烟云》   女性观   林语堂   女性形象  
描述: 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代表人物,林语堂先生在向西方社会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林语堂一生创作了不少独具特色的英语小说,尤其是其小说中的中国女性形象深入人心,许多女性形象成了那个时代的经典人物形象。根据林语堂同名英语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京华烟云》,非常受观众的欢迎,剧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丰富多彩。本文拟就剧中的主要女性人物形象进行解读,并希望通过分析剧中女性人物形象加深读者对林语堂作品的了解。
从几部经典歌剧看女性艺术形象的塑造变化
作者: 井艳红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塑造变化   民族歌剧   女性形象  
描述: 《白毛女》《洪湖赤卫队》和《伤逝》是中国民族歌剧发展历史上的三部代表作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以女性角色作为歌剧的主人公,三位女主人公分别有着各自的精神气质。本文从这个角度入手,结合她们的主要唱段,对三个女性形象进行了艺术分析,总结出了民族歌剧中女性艺术形象的塑造变化。
论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文学女性身体形态脸谱化叙述
作者: 刘传霞   蒋凯旋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特征   身体形态   脸谱化   女性形象  
描述: 1949年中国大陆的女性解放运动,拓展了女性参与社会生产的广度和深度,以"铁姑娘"为代表的女英雄形象的出现,改变了社会对女性能力的评价,打破了女性柔弱无力的僵化性别印象,在一定程度上触动了"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分工模式以及支持这一模式的文化观念系统,为女性争取到了更多地参与到社会公共领域的权力,改变了传统社会评判女性的标准,瓦解了传统社会对女性角色的设定,但是,消匿女性特征的女英雄和凸显女性性别特征的反面女性的脸谱化文学叙述,又将中国社会具有巨大进步意义现代性社会性别建构推向了另一个二元对立、不平等
颠覆背后的含混:论温顿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作者: 詹春娟   来源: 当代外国文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骑手们》   《云街》   女性形象   蒂姆·温顿  
描述: 当代澳大利亚著名作家蒂姆.温顿的女性意识一直是评论家争论的焦点。他的作品中的男性大多软弱无能,敏感情绪化,而女性则外表强悍,控制欲强,富有男子气概,给人一种母权至上的错觉。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以《云街》和《骑手们》为例,对小说的女性表现进行深入解读。论文着眼于女性的自我认同,女性的姐妹情谊,以及厄勒克特拉叙事模式阴影下的母女关系等几方面,指出温顿虽然对两性气质进行了颠覆,表示出消解男女二元对立的倾向,但是本质上还是个男权主义者,因为温顿小说中女性话语始终被嵌入男权话语模式,成了烘托男性形象,发掘男性
中国禅学思想与水上勉的“救济”观念:以《五号街夕雾楼》、《雁寺》为中心
作者: 孙旸   来源: 求是学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救济   禅学思想   水上勉   女性形象  
描述: 水上勉前期代表作《五号街夕雾楼》和《雁寺》体现了佛教尤其是中国慧能思想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作品中的妓女形象都是作为"佛的化身"登场,用乐观和慈悲使得自我在苦难中得到解脱的同时,也实现了对男性的救济。而这种把苦难仅仅看做一种存在形式不执拗在其中的精神,便是中国禅宗"本来无一物"的思想体现。
寻找属于女性的世界
作者: 刘旭佳   来源: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象化   白鹿原   女性形象  
描述: 《白鹿原》主要讲诉以原上白、鹿两家为主线的氏族之间的发展与斗争。故事情节错综复杂,阶级矛盾、社会纷争、家族争斗相互交融,构成了这篇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民族的秘史”。本文主要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对《白鹿原》中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分析小说中被定义化的女性形象。
< 1 2 3 ... 27 28 29 ... 87 88 8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