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620 条
-
三十年代上海与都市文本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汪注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上海
都市文本
女性形象
文化现象
-
描述:
20世纪30年代左右,上海的社会繁荣程度达到了全新的高峰。在这样的历史──社会背景下,文学创作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各种流派都在这一时期塑造出了不同的女性形象,它们和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一起形成了时代色彩鲜明的文化现象。左翼文学塑造了三类女性形象:劳动女性、革命女性和都市尤物。理论上,她们互为参照,共同反映社会的黑暗面进而证明实施无产阶级革命的合理性。但文本中的事实表明:劳动女性是革命话语的政治符号;革命女性在社会变革过程中严守的仍是男权主导的性别等级;都市尤物尽管具有鲜明的主体意识仍逃不出由男性执掌的权力体
-
《大河报》社会新闻中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乔慧
来源:
郑州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刻板成见
《大河报》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新闻传播学领域里,“性别与媒介”研究在逐渐发展壮大。作为人类历史上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传播媒介,报纸在这个“电子传播时代”仍有其巨大的魅力和影响力。一般来说,在各类新闻中,社会新闻中女性形象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能较好地反映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选取《大河报》社会新闻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希望通过实证分析能到找到《大河报》社会新闻中所呈现的是何种女性形象,这一形象是如何构建的,是否存在着性别的“刻板成见”。本文通过分析,发现《大河报》社会新闻在报道中确实存在着性别的“刻板成见”。在文章最后分析了媒介中存在女性
-
《红楼梦》与《源氏物语》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
作者:
陈锐清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比较
《红楼梦》
《源氏物语》
女性形象
-
描述:
曹雪芹的《红楼梦》与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分别是中国和日本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它们都以女性为主要描写对象,成功塑造了许多美好而生动的女性形象,对女性的悲剧命运寄予深刻的同情,是两部关注妇女命运的优秀文学作品。比较两部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同”与“异”,这样可以使我们更客观、更准确地认识《红楼梦》和《源氏物语》中的女性形象,更清楚地认识中日两国各自文化的特殊性,对探寻整个人类文学的共同规律和美学本质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男性作家曹雪芹和女性作家紫式部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真实地描绘了她们的复杂性格与丰富心理世界
-
论中国西部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与性别叙事
-
作者:
苏敏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电影
性别叙事
西部电影
女性形象
-
描述:
女性千百年来一直作为“被书写、被表述”的对象出现在包括电影在内的各种文学艺术作品中。中国电影从诞生之日起便在银幕上塑造了众多经典的女性形象。中国西部电影是新时期中国电影史上最为突出的思潮、现象之一。这一电影实践和思潮的突现,已经构成了相当可观的实绩和相对动态的成熟的艺术特征,它不仅吸纳、包容了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电影艺术发展探索的成果,并且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电影美学特征;同时,它的横空出世和逐渐成熟,又显示出了对中国电影传统的深厚继承,在艺术品貌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历史特征。本文以中国西部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为
-
1945-1949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杨林玉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电影
意义建构
女性形象
40年代
-
描述:
本论文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分析40年代战后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借鉴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作为辅助研究视角,以对男权制(包括男性统治、男性认同、将女性客体化以及男权制的思维模式)的批判贯穿始终。其中,对女性形象的意义建构过程及其与叙述话语之间的互文关系结合了具体影片进行分析和论证。本论文从梳理清末以来中国社会女性形象的发展轨迹入手,追溯40年代战后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之历史渊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40年代战后电影创作环境以及社会文化思潮与艺术传统对于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归结此时期女性形象
-
论余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与性别意识
-
作者:
熊锦华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意识
女性形象
女性主体性
-
描述:
本文选取了余华文本中最具普遍性的三种女性类型进行分析,分别是天使型、妖妇型、自主型。通过论述,余华小说中一直被评论界所忽视的性别问题得以明朗化。笔者认为余华并没有完全超越创作主体自我性别立场的局限性,塑造的女性形象没有完全表现女性的生命真实。他通过女性形象发出的仍然是男性的心声,显示的是男性对女性的内在欲望,体现了现实生活中男权中心社会对女人的期望和控制,是传统男权的女性价值尺度在文学中的折射。
-
彭小莲电影中的上海意识和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蒲洪花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彭小莲
独特身份
上海意识
女性形象
-
描述:
彭小莲作为一名著名的上海导演,以其敏锐而独特的眼光在电影领域中独占一角。彭小莲的独特的女性视角在电影中以一种大家可以接受的,相对比较温和的方式来展现,她极力地描写着个体眼中的社会、历史和人生。她的作品中对上海这个城市的书写,使得她成为一个极为成功的海派导演。 彭小莲的影片近年来在国内和国外频繁的获奖,这就引起了影视界的关注。通过彭小莲这个个体导演,不仅从她身上了解她的创作特色,还可以通过她与第五代其他导演的比较,认识到她作为一个边缘化的导演的另类的创作,也总结出她身上独有的一种新鲜女性意识。从身份属性上来
-
论九十年代后电影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及女性导演
-
作者:
周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当代文学
电影剧本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对九十年代后电影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及女性导演进行了论述。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对“90年代后中国电影”时间的界定,并描述90年代后中国电影所处的社会环境,阐释选择“90年代后电影”的原因。 第二部分讲述中国电影文本中女性形象的演变过程。主要是从建国前、建国后至文革结束时、改革开放后至1990年前三个时间段梳理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的发展脉络。 第三部分以女性导演以及她们所创造出来的女性形象为阐释对象,对具有代表性女导演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进行简单的类型化划分,揭露出女
-
一段妇女解放的激情之旅——巴金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徐迎红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解放
巴金
女性形象
-
描述:
巴金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在现代文学人物长廊中独具魅力,她们身上散发出特定历史时代的气息,承载着作者独特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本文分三个部分对巴金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考察。 第一部分是巴金女性形象生成论。巴金塑造这些精彩的女性形象是有着特定的文化思想倾向和审美选择的。旧式大家族的长期生活、五四时代精神的激荡,中西文化的熏陶,使得他创作出迥异于其他作家的女性世界。 第二部分是巴金女性形象类型论。巴金的小说主要塑造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一是如瑞珏、梅、蕙、万昭华之类的传统型女性。在她们身上深深刻下了
-
我国报纸新闻报道中女性形象的历史、现状与发展研究
-
作者:
张倩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报纸新闻报道
历史
现状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运用历史梳理和文本内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1950年至2006年的《人民日报》、《中国妇女报》、《南方都市报》三种不同类型的报纸作为分析研究的文本,结合具体的历史文化语境,从整体上勾勒出50多年来我国报纸新闻报道中女性形象嬗变的轨迹,并试图探究嬗变的特点及形成的原因。以此为据,指出了报纸新闻报道中女性形象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策略。旨在为今后女性新闻报道的发展提供一个历史的借鉴和思考问题的新视角。引言提出了论文研究的对象、方法、目的和意义。正文共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建国后报纸新闻报道中女性形象的历
<
1
2
3
...
24
25
26
...
60
61
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