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代上海与都市文本中的女性形象
日期:2017.11.24 点击数:6
【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汪注
【摘要】20世纪30年代左右,上海的社会繁荣程度达到了全新的高峰。在这样的历史──社会背景下,文学创作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各种流派都在这一时期塑造出了不同的女性形象,它们和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一起形成了时代色彩鲜明的文化现象。左翼文学塑造了三类女性形象:劳动女性、革命女性和都市尤物。理论上,她们互为参照,共同反映社会的黑暗面进而证明实施无产阶级革命的合理性。但文本中的事实表明:劳动女性是革命话语的政治符号;革命女性在社会变革过程中严守的仍是男权主导的性别等级;都市尤物尽管具有鲜明的主体意识仍逃不出由男性执掌的权力体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年度】2007
【导师姓名】谢昭新
【分类号】I207.42
【全文挂接】读秀地址
【全文挂接】发现地址
相关文章
- 1、无穷动:一种有关女性主义的文化现象 作者:阮素丹 年份:2009
- 2、旧道德的卫道士 作者:邵长波 年份:2001
- 3、1937-1949海派小说中的职业女性形象 作者:刘思洁 年份:2010
- 4、上海文化特质的象征:《长恨歌》中王琦瑶形象的解读 作者:刘青兰 年份:2015
- 5、论中国新感觉派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熊晶晶 年份:2006
- 6、“性别视角与文学文化研究”学术论坛综述 作者:卢桢 年份: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