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安全的话语承载者:谈《老残游记》中主要女性形象
作者: 温雪茹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残游记》   象征   刘鹗   女性形象  
描述: 《老残游记》是晚清一部重要的小说,被鲁迅先生称作"四大谴责小说"之一。除去批判性,小说亦塑造的几个极为独特的女性形象也十分引人注意,这些女性形象与其他的谴责小说中的女性截然不同,自得风流。本文即主要对这些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浅析温庭筠词中女性词的意象与女性形象
作者: 徐巧婷   来源: 人民中国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菩萨蛮》   女性形象   意象  
描述: 温庭筠是晚唐第一位专力写词的作家,其词开一代风气,被誉为“花间鼻祖”。温词以错彩镂金、秾艳绮丽而别具一格,词中大量运用各种华美的意象,描写了许多婉约香艳、惆怅缱绻的闺阁氛围,塑造了许多娇媚愁苦、怀思抑郁的女性形象。特以《菩萨蛮》系列为例,分析词中的女性词的意象与女性形象。
论新世纪农民工题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王东凯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农民工题材   想象性叙述   改革开放   女性形象  
描述: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农民工题材的小说中,作家主要塑造了劳苦型、自甘堕落型、拼搏成功型等三种女性形象。作家在塑造这些女性形象时,往往忽略了人文精神关怀,呈现出模式化的倾向,没能真正反映女性农民工的生活现状。
赏析中国与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赵文佳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差异   女性形象   英美文学  
描述: 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加深,使得国家之间的联系加强,社会经济的交往密切,使得中国与欧美之间在文化上的交往也逐渐频繁。通过比较分析我国发现,中国与英美国家的文学作品之间存在着很多方面的差异性。尤其是文学作品当中的女性形象塑造上,受到历史传承、文化差异以及生活方式不同的影响,女性形象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魅力。
社会学视阈下的云南少数民族电影女性形象
作者: 杜华国   来源: 高教研究(西南科技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进化   嬗变轨迹   云南少数民族电影   女性形象  
描述: 纵观六十年云南少数民族电影,从"五朵"金花到李纯,再到婼玛,不同时期影片中的女性形象都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彰显着其时代的烙印。在此分别选取了不同历史时期(建国初期、改革开放后、新世纪)的经典代表作品——《五朵金花》、《青春祭》、《婼玛的十七岁》,来梳理云南少数民族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嬗变轨迹以及其映射的社会学意义。
论林芙美子小说《浮云》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王楚楚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命运   爱情   女性形象  
描述: 林芙美子是昭和时期三大女流作家之一,她的很多作品都是从女性主义出发,表达对女性意识的关怀。在小说《浮云》中,更是用她独有的女性写作手法生动的刻画出了一位位残酷现实下的新女性形象。本文试对小说中所刻画的女性形象以及女性的命运进行分析,进一步讨论林芙美子的女性文学。
菲茨杰拉德小说创作中的女性形象解析
作者: 阮芳   来源: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菲茨杰拉德   小说创作   女性形象  
描述: 菲茨杰拉德是20世纪美国文坛与福克纳、海明威齐名的伟大作家,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小说,再现了美国"爵士乐时代"色彩斑斓的社会画卷。在创作中,菲茨杰拉德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揭示了男权制社会下女性的悲剧,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对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简要分析。
赛珍珠《水浒传》译本中女性形象的翻译策略
作者: 刘萍   胡婵   来源: 考试周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浒传》   翻译策略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女性主义要求对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重新评价与提升,培养真正从女性视角进行阅读的女性读者。赛珍珠是首位把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翻译为英文的译者,作为一位接受过西方教育又精通中国文化的女性译者,她在翻译过程中对小说中被异化的女性形象进行了不同的解读,体现了其女性主义意识。
娜拉与中国“五四”文学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作者: 赵如荃   来源: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娜拉   “五四”时期   比较研究   女性形象  
描述: “娜拉”形象出自挪威现实主义戏剧大师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1918年,《玩偶之家》登上了中国舞台,一时间,“娜拉”成为了中国“五四”时期妇女解放的精神楷模,对中国“五四”文学中叛逆女性形象有着原形意义。立足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历史语境,通过对“五四”时期中国文学作品中叛逆女性形象的代表类型的分析与比较,再次探究与思考了这一经典文学现象。
报刊传播与王韬《淞隐漫录》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孙晓艳   何宏玲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报刊传播   淞隐漫录   女性形象  
描述: 晚清报刊业发展迅猛,一系列的文艺副刊、文艺专刊应运而生,传统文言小说也与这种新媒介结合进入传播领域。《淞隐漫录》就是报刊传播中的典型代表,小说塑造了形形色色、鲜明生动的女性形象,尤其是国外女子形象的塑造对当时中国社会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 1 2 3 ... 22 23 24 ... 81 82 8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