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从《红字》中的女性形象看纳撒尼尔·霍桑
作者: 邓平平   来源: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厌女情结   妖女   女性形象   天使  
描述: 《红字》是霍桑杰出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中成功地塑造了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这一追求自由、个性解放,追求真正爱情的先驱女性形象。尽管女主人公在被塑造地如此完美,但作者骨子里是反女权的,男权价值体系在霍桑的作品中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伊芙琳与波莉:《都柏林人》中的两位青年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黄雪冷   来源: 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波莉   依芙琳   女性形象   《都柏林人》  
描述: 分析了乔伊斯的小说《都柏林人》中的依芙琳和波莉这两个女性形象,揭示了像依芙琳和波莉这样可爱、可怜甚至有些迟钝无知的年轻女子的形象。该形象颇具普遍意义,是天主教和英国殖民地统治下的都柏林精神瘫痪的表现。
从"双声话语"角度看《弗兰肯斯坦》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李静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双声话语   《弗兰肯斯坦》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双声话语是一种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本文用这一方法来分析<弗兰肯斯坦>中的两位主要女性形象,指出了在表层故事掩盖之下作者表达的更深层的,更不易理解,更不易为社会所接受的意义层次,涵盖了对十九世纪初西方女性的生存状况、女性的奴化与反抗意识以及对女性出路的深刻反思.
路翎四十年代小说中下层劳动女性形象筒论
作者: 赵伟   来源: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灵探寻   审美   女性形象  
描述: 路翎四十年代乡土小说题材中塑造了一系列的下层劳动者形象,其中劳动女性形象为四十年代的小说提供了新的审美内容,同时,通过人物的刻画也表现了以作者为代表的一类知识分子的心灵探寻路程。
时尚剧情片中女性形象的解读:以电影《穿普拉达的魔鬼》为例
作者: 王晶晶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穿普拉达的魔鬼》   女性形象   时尚剧情  
描述: 时尚剧情片是现在非常流行的一类影片,它往往包含一定的剧情,又兼具流行时尚特色,往往能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视觉盛宴,而深受观众的喜爱与认可.本研究以著名影片<穿普拉达的魔鬼>为例,解读时尚剧情片中的女性形象.
强盗片中的女性形象——观众观影心理机制及意识形态效果分析
作者: 杨雯璃   来源: 商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理机制   女性形象   意识形态效果   强盗片  
描述: 强盗片是伴随着美国社会现实以及技术发展而诞生的一种类型片,在经典好莱坞时期便已形成其固定的模式,而女性又是强盗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文章从精神分析学角度出发,分析强盗片中的女性形象观众,及其引发的观众观影心理机制和所产生的意识形态效果.
淡妆浓抹总相宜:汉代与魏晋时期诗歌中女性形象之比较
作者: 王勇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代   魏晋诗歌   女性形象  
描述: 女性形象一直是诗歌中有机的组成部分,汉代诗歌中的女性大胆质朴,魏晋诗歌中的女性个性鲜明.不过细细品味,我们仍然能从她们所展示的点点滴滴中找到很多细微的差别.那到底是什么导致她们会形成这样的不同,又是什么让她们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精彩呢?本文试就通过对她们情感、内心和社会背景等角度进行比较,并就其中的内在原因进行一个粗浅的窥探.
从“第二性”到四季斑驳:19世纪后期西方文学女性形象的解读
作者: 刁俊娅   来源: 文学教育(中)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文学   19世纪后期   女性形象  
描述: 西方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在19世纪下半叶发生了革命式的突破,这种新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社会价值的实现中。从《茶花女》、《飘》、《安娜·卡列尼娜》到《简·爱》,女性逐渐褪去了"第二性"的华服,并呈现出最原初的四季般的斑驳异彩。
从女性主义文体学角度谈《简爱》的女性形象再现
作者: 何明明   来源: 边疆经济与文化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体学   女性形象   简爱  
描述: 女性主义文体学的目的是唤起人们对文本中性别问题操纵方式的意识。从女性文体学的角度,通过词汇和句法两方面对比分析分别由祝庆英(女)和吴钧燮(男)所译的《简爱》,结论是:祝庆英的译本真正地体现了原著的女性主义特色,再现了女性的地位和形象。
女性形象:日本作家樋口一叶对社会底层人物的注目
作者: 王晓寒   来源: 百色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性   《青梅竹马》   一叶日记   女性形象  
描述: 明治27年到28年,是樋口一叶创作的高峰期。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她曾被迫放弃写作而经营小生意,这段生活经历成为她的作品走向另一个高度和广度的基础,她的现实主义精神有了更深刻和广泛的的含义。从后期作品《大年夜》、《浊流》、《十三夜》、《青梅竹马》和部分日记中能够清楚地看到,一叶作为一个女性作家,从女性的视角出发,以冷静和客观的态度观察并表现现实世界。浪漫主义情调和现实主义灵魂在她的作品中和谐地融为一体,风格自成一派。
< 1 2 3 ... 21 22 23 ... 82 83 8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