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200 条
-
唯美与寄托——邢健健油画作品释读
-
作者:
漠及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式感
创作动机
非理性因素
画家
表现主义
作品
女性形象
象征主义
油画
表现对象
-
描述:
作为一个青年油画家,邢健健是很有眼力的,他选择了年轻貌美的女性作为他贯彻始终的表现对象.他的《吴歌系列》,《青花系列》和《音乐系列》等作品无一不是以清丽佳人为主题唱出的优美、浪漫、甚至哀怨的歌.女性在艺术家眼里永远是创作中不朽的主题!
-
汉娜·霍克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魏玛时代
妇女解放
魏玛德国
现代艺术博物馆
德国十一月革命
刺绣图案
大众传媒
作品
新女性
女性形象
-
描述:
分裂与碎解,霍克的照片拼贴机智地反映了魏玛德国多样化的社会断面,在她的首次美国回顾展中,清楚地展现出她作为女权主义达达先锋的面貌。最近举办了〈汉娜·霍克拼贴画展〉,与此同时举办了学术研讨会,对于霍克的评价是“冲击了柏林达达最早的聚会”,很多人表示赞同...
-
《红楼梦》漫话之一
-
作者:
徐缉熙
来源:
中文自修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庭关系
红楼梦
英雄主义
思想观念
超越
古典小说
贾宝玉
真实人生
女性形象
英雄传奇
-
描述:
中国的古典小说发展到《红楼梦》,登上了辉煌的顶峰。在这部小说中,我们看不到在其他小说中司空见惯的圣君贤相、英雄豪侠;在《三国》《水浒》等小说中着意渲染的英雄主义,在这里也消失了。这意味着《红楼梦》超越了“英雄传奇”的模式,直接面向真实人生,最终完成了我们在前文中所说的“由神化到人化”的转变。《红楼梦》集中描写了一个家庭
-
行业动态
-
作者:
暂无
来源:
声屏世界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媒介监测
经济创收
经营方针
妇女形象
节目创优
北京电台
垂直领导体制
性别角色定型
新闻工作者
女性形象
-
描述:
行业动态
-
试析《致橡树》中的女性话语倾向
-
作者:
金发
来源: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双性同体”
原始思维
性别特征
《致橡树》
女性话语
思维主体
阳性逻各斯中心主义
女性诗歌
女性形象
审美范式
-
描述:
作为对男性中心社会现实语境/阳性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消解/解构,我们的女性话语以歇斯底里、偏执、激愤的情感哭诉着女性所经历的痛苦、压抑、扭曲、分裂等的悲剧命运和抗争,尤其是渲泄了女性经验/价值在现存语境中所处的次文本/边缘话语地位的抗争,从而悲壮地击打着传统的审美范式。应该说,我们的女性诗歌一直处于这种女性话语的前沿;而早期的女性诗歌当以舒婷的《致橡树》为典范,所以深入地探讨该诗的性别特征对于分析当前方兴未艾的女性话语是十分必要的。
-
中日家族小说的双子星座——岛崎藤村的《家》与巴金的《家》
-
作者:
沈小明
来源:
龙岩学院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
青年一代
封建家长制
作家
家族小说
岛崎藤村
巴金
双子星座
家族成员
女性形象
-
描述:
日本作家岛崎藤村1911年发表了《家》;时隔22年,中国也发表了一部同名小说,那就是巴金的《家》。两部《家》讲述的都是家族如何走向衰亡,逐渐分崩离析的故事,都是“旧家庭的历史”。同名同题小说在中日作家的笔下并不多见,但岛崎与巴金却还有《春》、《新生》...
-
新民主主义文化革命大潮中茅盾的妇女观的形成与发展(续)
-
作者:
丁尔纲
来源: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革命
妇女问题
人生道路
形成与发展
妇女运动观
茅盾
妇女观
新民主主义
时代女性
女性形象
-
描述:
而且茅盾又不同于国外某些光说不练的单纯搞学术的妇女问题理论家.他从1921年在党办的旨在培养妇运干部的上海平民女校任教起,就与妇运实践有一定关系.不久夫人孔德沚、弟媳张琴秋介入了妇运,更增加了茅盾接触妇运的机会.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不久,茅盾于1923年9月被选进新成立的中共上海地方兼区(兼管江苏、浙江两省)执行委员会.并以五个执行委员之一的身分兼任负责对国民党实行统战的国民运动委员会委员长,妇女运动也在他的领导范围.同年9月“改组了国民运动委员会,统一管工人、农民、商人、学生、妇女各方面的运动”,由于他
-
灵光照古 冷对热门:评丘丹青的剧作
-
作者:
黄心武
来源:
广东艺术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丹青
王昭君
作品
女性形象
戏曲艺术
民间文化
剧作家
传统文化
中国戏曲
古典诗词
-
描述:
丘丹青是一个很特别的剧作家。他从事戏剧创作是从解放初期开始,但他创作的旺盛期和黄金时代,则是改革开放之后的十多年间。这段时间,国家社会生活发生着急剧的变化,社会热点一个接一个,各种信息,爆炸一般,狂花乱眼,光怪陆离。许多剧作家在这些变化面前显得手忙脚乱,往往来不及进行过滤和沉思,甚至来不及进行价值判断,便匆忙命笔,以追逐眼前的时髦。而丘丹青却没有这种
-
青年博览
-
作者:
暂无
来源: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凝聚力
共青团
机构模式
毛泽东
社会结构
知识分子
工作体系
女性形象
团的工作
股市
-
描述:
一、团的工作社会化的需要与共青团狭隘的工作体系之间的矛盾; 二、单一的行政机构模式的组织设置与经济、社会结构和青年聚集方式的矛盾; 三、青年分流分散与团的活动要求青年相对集中的矛盾; 四、青年盼富求富与团组织空手乏力,无能相助之间的矛盾; 五、团活动投入需求增加与经费来源渠道狭窄之间的矛盾; 六、团的工作和活动上热下
-
局部
-
作者:
何顿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静物
中国作家
现代汉语词典
知青身份
心灵特征
碎片
中学美术教师
六面体
女性形象
大象无形
-
描述:
按约定,本文由本刊与《广州文艺》(98年第4期)同时刊出,《广州文艺》另刊发何顿的新著《冯丽》。 “南方百家·两张帆”已于1998年第1期正式启航,是时,两刊同推张梅的创作谈《误区》之外,《广州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