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200 条
-
电视剧《水浒传》中女性形象塑造的得失
-
作者:
李秀民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浒传
女性形象
-
描述:
电视剧《水浒传》中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等女性形象的塑造应该忠于原著,以不损害原著对人物描述的基本性格和主要事件为原则,否则不但不利于人们正确了解古典名著,而且还容易造成审美误导。
-
《喧哗与骚动》中不可毁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任文
来源: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喧哗与骚动
福克纳
悲剧
女性形象
-
描述:
《喧哗与骚动》中不可毁灭的女性形象任文关键词:福克纳喧哗与骚动女性形象悲剧《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最著名的小说之一。过去评论家们大多把注意力集中在对作品主题、表现手法的探索以及对男性角色的分析上,多少忽略了对其中女性形象的探讨和评价。其实,福克纳对女性...
-
冯梦龙“情教观”与“三言”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刘军华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教观
冯梦龙
女性形象
三言
-
描述:
冯梦龙作为通俗文学家和小说理论家,首次提出了“情教观”的文艺思想。“三言”的编纂及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无不反映他对真情的追求和通过真情教诲众生、改良社会的目的
-
哈代小说中女性形象的重新审视
-
作者:
诸国忠
王海波
来源: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哈代
女性形象
审视
-
描述:
哈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可归纳为三类:1、花容月貌、风致韵绝的女性,在男性社会里,属于男性的客体,显示了作者对女性的偏见和歧视;2、把爱情视为唯一的女性,同样透露出哈代对女性的歧视;3、永远是脆弱的女性,以依靠男性为主,缺少独立的人格。这一切表明哈代是以男性意识去规范和塑造女性的
-
论老舍笔下的女性形象——兼谈老舍的女性观
-
作者:
袁桂娥
张景霓
来源:
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舍小说
妇女解放
女性形象
伦理意识
-
描述:
在老舍小说所构筑的艺术世界里 ,活跃着大量的女性形象 ,与庐隐、茅盾、巴金、萧红等作家不同 ,老舍擅于从伦理意识的角度来展示女性命运 ,把女性命运作为反封建的一个切入点。由此抨击了封建伦理意识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 ,呼唤女性价值和人性的复归。正是这样显示了老舍女性观的“五四”时代精神
-
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重叠性
-
作者:
管旅华
来源: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无自我
叠现
女性形象
-
描述:
由于张爱玲狭窄而深邃的独特视角,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呈现出别人难以重复而在她自己那里却不断复现的情状。这个女性形象展现出的就是那个女性形象的另一侧面,那个女性形象又是这个女性形象在另一种状态下的可能性的演绎。她们土生土长也好,读书留洋也好,都是寄居在旧生活中的无生趣与活力的空心人。这些女性人物互补互现,互映互带。因而每一形象都已超出其所在具体作品赋予的意义,共同叠现出生活的本然和生命的原相
-
茅盾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新论
-
作者:
贺智利
王春惠
来源: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分寸感
茅盾小说
抒情笔调
女性形象
-
描述:
茅盾在他的小说中描写了一系列形态各异、性格有别的女性,其实,在这些女性形象身上,也存在着诸多显在和潜在的共性。茅盾笔下之所以会出现一群似乎同属一型的女性形象是与他本人独特的生活经历以及性格气质密切相关的。女性形象的独特创造,赋予了茅盾,小说极强的艺术魅力,但也有艺术把握上的失误。
-
试析古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康铁成
来源:
南都学坛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华
塑造方法
女性形象
-
描述:
古华是新时期文坛上一位卓有成就的小说家。他在作品中为我们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美好善良却命运悲惨;一类是有文化有见识且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另一类是改革型女性。作者在塑造这些人物时,最常用的是白描手法,其次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第三是通过必要的艺术氛围描写,达到渲染、烘托人物的命运和思想感情的目的。这些女性形象的成功塑造,是古华对新时期文学的重要贡献。
-
爱河漩涡中挣扎的两个不幸女人——安娜·卡列尼娜与蘩漪女性形象比较
-
作者:
叶齐华
胡汉舫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蘩漪
比较
安娜·卡列尼娜
女性形象
-
描述:
托尔斯泰和曹禺笔下的安娜和蘩漪是一对追求个性解放,争取爱情自由,敢于反抗压迫,敢于离经叛道的妇女形象。她们作为反抗封建伦理道德的典型代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变革时期旧家庭关系的瓦解及上流社会精神、道德、伦理方面的危机,充分体现了两位作者对旧社会封建伦理道德的抗议和批判。同时作者对这两种女性性格的动态塑造,赋予了两位女性形象真实的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内涵
-
对广告中的歧视女性形象的文化思考
-
作者:
陆敏
来源:
国际广告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告宣传
性别歧视
女性形象
-
描述:
对广告中的歧视女性形象的文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