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王韬《漫游随录》中的异国女性形象
作者: 杨增和   来源: 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异国   女性形象   王韬  
描述: 王韬在中西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书写异国女性的社会地位、精神肖像、服饰、生活方式等,从全球文化的高度审视中国女性的屈辱命运,为中国近代女性的觉醒提供了一个参照系。
论凌叔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朱晶   来源: 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凌叔华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凌叔华的小说以温婉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系列女性形象 ,她笔下的女性形象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 :旧式女性和新式女性 ,向世人展示了世态的一角和高门巨族的精魂
试论哈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肖晶   来源: 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哈代   特征   艺术表现手法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着重分析哈代小说女性形象及其“悲剧宿命论”观点对女性命运的重要影响和女性形象中性格与环境冲突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对人类文明的态度
试析《金瓶梅》中女性形象的塑造
作者: 王引萍   来源: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瓶梅》   原因   女性形象   塑造倾向  
描述: 本文从形象的整体、形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出发,分析论证了古典小说《金瓶梅》女性形象塑造的倾向及原因。笔者认为,《金瓶梅》在女性的描写对象上,倾向于塑造市井女性;受制于作者笑笑生作为男人的性别意识和作家表现审美理想的需要,迎合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等,《金瓶梅》中的女性形象有着“类型化”的特点。
鲁迅笔下女性形象的审美意蕴
作者: 张宗涛   来源: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意蕴   鲁迅   女性形象  
描述: 鲁迅在他的小说中成功地刻划出了一批形象逼肖、意蕴深沉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无论在人生境况中属叛逆者 ,还是属抗争者 ,抑或属屈从者 ,鲁迅都将其作为“人类以往全部历史的产物” ,艺术地再现了其内在性格特质、人生追求、生活目标的迥异 ,与外在个体命运的同一指归这一特殊人文现象 ,从而赋予这些女性形象以深层审美意蕴 ,折射出鲁迅先生对历史文化、伦理道德、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意识和对特定文化语境造就的中国女性历史命运的深深忧患。
凌叔华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文化意蕴
作者: 罗雪松   来源: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凌叔华   女性形象   文化意蕴  
描述: 最能体现凌叔华小说创作意义的是她的小说集《花之寺》和《女人》 ,因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有别于同时代作家笔下的“时代新女性” ,而被称为“新闺秀”小说的代表 ,不管当初这个称谓是褒是贬 ,但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认为,凌叔华小说中的闺秀形象有深远的文化意蕴 :这些女性形象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文明化育的结果 ,同时又是人类女性身份中与生俱来的特质的必然结果
两位悲剧女性形象之比较
作者: 潘群英   来源: 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   悲剧   权利   女性形象  
描述: 美国现代两位小说家舍伍德·安德森和凯瑟琳·安·波特在他们的小说《林中之死》( 1933年 )及《被遗弃的维德奥奶奶》( 1930年 )中分别以其独特的写作手法描绘了格里姆斯太太和维德奥奶奶两个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格里姆斯太太和维德奥奶奶的共同之处在于作为贤妻良母型的人物 ,她们的悲剧在于在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 ,机器剥夺了人性 ,使她变成了一台喂食机器。维德奥奶奶一生中不断遭到恋人、丈夫、死亡的遗弃。但在临终之际 ,也凭借自己的努力改变了终生被动等待的命运 ,从而警醒后来的女性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我命
《山地语言》中的女英雄——兼评品特戏剧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王岚   来源: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品特   戏剧   山地语言   女性形象  
描述: 品特在他的主要戏剧作品中对女性的描写往往带有性别歧视的色彩 ,侧重于传统的男性视角 ,将女性仅仅视为妻子、母亲或性欲对象。《山地语言》中的萨拉·约翰逊是品特塑造的唯一一位不受性别歧视影响、既富有人情味又具有斗争精神的崇高女性。若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 ,通过分析语言的作用以及人物的语言 ,可提供对品特戏剧的一种解读。
试论曹禺前后期剧作中的两类女性形象
作者: 张浩   来源: 广东社会科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禺剧作   女性形象   差异  
描述: 曹禺剧作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 30年代塑造的蘩漪、白露和金子 ,另一类是 40年代塑造的丁大夫、愫方和瑞珏。本文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曹禺前期塑造的具有个性解放特色的女性形象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曹禺后期塑造的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女性形象 ,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传统文化、时代风气的嬗变以及曹禺独特的创作心理对这两类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 ,并揭示出造成曹禺前后期女性形象差异的深层原因。
从《聊斋》的女性形象谈蒲氏的女性观
作者: 徐虹   来源: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蒲氏女性观   女性形象   聊斋  
描述: 从分析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人鬼狐仙的女性形象入手 ,将鲜活艳丽、风情万种的人狐仙鬼进行分类、剖析 ,并从女性审美、婚恋角度 ,探讨了蒲松龄独特的讲究才智美、提倡真性情 ,主张恋爱自由、强调男女平等进步的女性观。这里 ,对作者的进步思想给予认可、赞扬 ,对作者的封建士大夫思想作出鞭挞、批判 ,挖掘了蒲氏女性观产生的根源及社会影响 ,给予客观的分析评价。
< 1 2 3 ... 18 19 2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