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妇女解放的三部曲 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与“五四”时期文学女性形象比较
作者: 李兴民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   三部曲   形象比较   时代气息   思想启迪   中国新文学   托尔斯泰   中国现代文学   个性解放   女性形象  
描述: 如果说外国文学对中国新文学的诞生和发展起了催生和促进的作用,那么俄罗斯文学和中国新文学的历史联系始终呈现出清晰的脉络。中国新文学异常分明地受到俄罗斯文学的强烈影响。中国现代文学的许多作家,受到它的思想启迪和艺术滋养。而俄罗斯文学的大师们创造出的一大批富有时代气息的女性形象,又多在我国现代文学的女性形象中折射出同样
善恶殊途,美丑判然:《金瓶梅》与《红楼梦》中女性形象之比较
作者: 冯子礼   来源: 青海社会科学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群象   《金瓶梅》   《红楼梦》   晴雯   判然   市井   西门庆   美丑   女性形象   黛玉  
描述: 以一个男主角为视点,表现纷纭众多的女性形象,不落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才子佳人小说的老套,一个个栩栩如生,妍媸互见,洋洋蔚为大观,以再现复杂的世相,寄托作者的情趣和情思,这是《金瓶梅》和《红楼梦》的共同特点,也是它为其它小说所难以望尘之处。但如果从思想高度和审美品格上对二书所刻画的女性群象试加比较,你就会发现二者之间是那样的不同和出人意外地复杂:一方面她们善恶殊途,美丑判然;同时她们间又异中有同,殊途同归,无论从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角度看,这都是一个很有意味的课题。
文化视野里的明清小说女性形象
作者: 何仲生   来源: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清小说   中国传统文化   自我意识   传统观念   文化视野   传统价值观念   女性自我   父系   女性形象   林黛玉  
描述: 文化有其延续性、持久性和渗透性,对于时空的推移转换兼具顺应和抗衡两种向度的内驱力。在社会形态的变革过程中,文化或滞后或超前的现象是经常发生的。而对于极为封闭僵固的“内稳型”的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的演进更是难以造成决定性的影
现代小说中知识分子女性形象漫议(上)
作者: 谭廷杰   来源: 怀化学院学报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蚀》   现代小说   莎菲   个性解放   爱情   知识分子   家庭   女性形象   漫议   知识女性  
描述: 有人曾讲,没有女性便没有文学。这可能有点夸张。著名女作家冰心说:“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女性作者认识自己人生价值的固有思维定式恐怕得到诸多男性作者的认同,大家都热情描写女性,关切妇女的切身问题。的确,在古今中外作家的心灵和文艺作品中,女性形象占据了重要地位。“五四”以来的我国现代小说中,女性,尤其是知识分子女性,数量较多,有的人物形象非常丰满。考察一下现代小说中知识分子女性形象的嬗变、演进,寻求她们在文学史中渐变的轨迹和参照系统,无疑是很
现代小说中知识分子女性形象漫议(下)
作者: 谭廷杰   来源: 怀化学院学报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小说   丽嘉   知识妇女   丁玲   丈夫   知识分子   女性形象   漫议   知识女性   《韦护》  
描述: 到了三十年代,丁玲的创作有了明显转变。开初,她的小说也曾“陷入恋爱与革命冲突的光赤式的阱里去了”。但不久则超越了这一台阶,呈现出崭新面貌。作为转变的起步,即是她从一九三○年起连续发表的《韦护》、《一九三○年春上海》(一) (二)。如果说,最早的《梦珂》、《莎菲女士日记》、《在暑假中》等是丁玲在一条坎坷小道上,为“五四”高潮后一群知识女性的内心苦闷奔走呼号,那么,一九三○年先后发表的《韦护》,
侗族民间文学中的劳动妇女形象与我国古代文人文学中的贵族女性形象之比较
作者: 朱慧珍   来源: 贵州民族研究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侗族   贵族女性   劳动妇女   文人文学   外貌描写   姑娘   民间文学   女性形象   我国古代   贵族妇女  
描述: 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将广大妇女压得抬不起头,直不起腰。妇女在生产劳动中,家庭中支撑着“半边天”,但在社会上很少有她们的地位,而且在精神上还要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此,我国历代进步文人都在不同程度上为妇女的不公正待遇鸣不平,留下了不少烩炙人口的篇章,但统观全局,妇女在我国古典文学中的地位远不如男人,而侗族民间文学则与这总的格局不同、侗族妇女(主要是劳动妇女)在侗族民间文学中不仅
西蒙娜·德·博瓦尔的妇女文学
作者: 热纳维埃芙·热纳里   安利   来源: 当代外国文学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女子   男子   使命   母亲   爱情   意识   作品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一、西蒙娜·德·博瓦尔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对于西蒙娜·德·博瓦尔来说,性别的差异是次要的。人首先是人,然后才有性别之分。人之价值在于他所获得的自由的程度,在于他意识到对自己和对别人的责任。存在主义
论巴金创作中的女性崇拜
作者: 杨联芬   李双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神   《新生》   封建礼教   鸣凤   女性崇拜   类形象   巴金   母亲   爱情   女性形象  
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以女性形象的塑造构成其创作特色,影响其文学史上的地位的,男作家往往居多。巴金,就是其中颇有特色的一位。他塑造的系列女性形象,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女性形象的塑造几乎贯穿其毕生的创作。形象的变迁与作家融铸其中的审美理想,恰好反映出巴金心灵深处虔诚、纯真的女性崇拜意识。
女性原则与“哈克贝利·费恩”
作者: 陈革   来源: 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格拉斯   女性原则   西方文学   模式化   吐温   哈克贝利·费恩   小姐   女性形象   寡妇   小说  
描述: 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玛丽琳·佛兰奇认为,多少世纪以来,西方文学,艺术及语言中众多女性形象尽管反映了现实或代表着生活中女性形象,但她们的形象几乎已被模式化地固定下来。这种传统的为众多文艺作品表现的模式化了的女性给人们以如此强大的影响与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我介)常常无法把生活中的女性与作品中的女性分辨开来,使得人们常常让生活中的女性去模仿作品中的女性,而忽略了真实的
人世的倾斜与畸变——评铁凝《玫瑰门》
作者: 王春林   来源: 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批判   女性作者   人性   自然流畅   阅读感受   新时期文学   王熙凤   玫瑰   作品   女性形象  
描述: 在新时期文学所提供给我们的阅读感受中,能够给我震撼的作品的确屈指可数,而《玫瑰门》即是其中之一。在《玫瑰门》中,或许可以找到铁凝过去某些作品的影子,但这部长篇绝不仅仅是她过去作品的一个累加,而是在总体上对过去她自我的超越。《玫瑰门》真正实现了作者早已开始了的艺术嬗变。作品中自然有文化批判,也有生存批判,还有瞬间的美的显现,但令人叹止的是作品把这诸多的因素都巧妙地融合在了作者笔下的生活当中,十分自然流畅。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对人的复杂性的认识,及作品对丰富复杂的人性的展示。她以女性作者所特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