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海明威笔下的女性形象——批评性话语分析对《雨中的猫》中“对话”分析
作者: 王波   来源: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批评性话语分析   系统功能语法   女性形象   “对话”  
描述: 语言学理论分析文学语篇是语言学跨学科发展的特点之一,其中,批评性话语分析因其自身优势,可以用于揭示文学语篇中话语所体现的性别、阶级等思想意识。本文利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系统功能语法,通过分析《雨中的猫》中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对话",展现了他们的思想意识,进而批判了性别的不平等现象,还原海明威笔下的真实的女性形象。
向往还是逃避?——比较《刘晨阮肇》和《瑞普.凡.温克尔》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张南   廖凯   来源: 科技经济市场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晨阮肇》   《瑞普.凡.温克尔》   女性形象   逃避  
描述: 南北朝《幽冥录》中《刘晨阮肇》的故事与美国小说家华盛顿.欧文的《瑞普.凡.温克尔》的主题不谋而合。本文从二者同一遁世主题下作者对女性的不同态度入手,分析了女性在两者中的形象和她们所代表的事物。
澳大利亚文学中的中国女性文化身份
作者: 马丽莉   来源: 当代外国文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载体   澳大利亚文学   女性形象   文化契合  
描述: 澳大利亚文学中中国女性形象经历了从缺席到“他者”,再到女性形象的书写和女性身份的确立这样一个从单一到多元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文坛上陆续出现有关中国女性的积极正面形象,中国女性不再是被压迫的裹足女性或性感女郎,也不仅仅是西方化了的“他者”形象,她们越来越多地被有意识地刻画成多面的、复杂的形象,她们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之一,对于两性的文化和谐和东西方文化的契合作出了积极贡献。
“美丽”的可能与“纯洁”的必要
作者: 孙桂荣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丽   话语   女性形象   纯洁  
描述: 通过对显示女性外在身体特征的“美丽”或“丑陋”与代表女性内在思想境界的“纯洁”或“淫荡”四个元素及其内涵外延的变异体认,可以清晰地考察出建国后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所经历的巨大话语变迁。1976年之前女性的“美丽”与“纯洁”有着政治一体化年代特有的鲜明意识形态色彩,改革开放之后“美丽”的突围与在暧昧境地中挣扎的“纯洁”则越来越表现出了消费时代女性话语的新症候。女性话语五十多年来的沧桑流变既是时代观念变动的结果,也有女性主义思潮崛起后的文化原因,更是在不同流通机制运行下文学艺术的不同“叙述”
“三言”、“二拍”对女性的审视与思考
作者: 赵晓彤   来源: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言”   自主意识   “二拍”   女性形象  
描述: 晚明冯梦龙的"三言"与凌濛初的"二拍"这两部短篇小说集是当时形象的社会风俗画,塑造了丰富多姿的女性形象。由于社会进步思潮的影响,女性有了自我意识的觉醒,她们力图摆脱卑微顺从的境遇,反抗不公允的社会地位,抵御暴力,追求自由、平等,争取积极主动的人格,同时也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超凡魅力。
见证无悔的青春
作者: 蒋建强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春无悔   梁晓声   女性形象  
描述: 梁晓声作为知青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早期的创作主要取材于知青运动。他将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描述成一段青春悲壮史,为这场运动涂抹上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作品以浪漫悲壮的美学风格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如《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白桦林作证》、《今夜有暴风雪》等。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往往极力渲染边疆生活的艰苦沉重以及与之形成截然反差的年轻人的奋斗与理想,浓墨重彩的凸现出一组浮雕般的青春群像。通过对梁晓声作品中那些诗意化、浪漫化、英雄主义化的女性形象的分析,来考察创作主体的主观愿望与整个社会的审美心理。
铭昶视线——张春新作品
作者: 林木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作品   张春新   女性形象   复杂线型  
描述: 张春新在笔墨水纸的性能特点上掌握得也是游刃有余。由于造型已超越准确再现而达灵动自由之境,张春新在运笔过程中,考虑更多的是线自身的韵律、节奏与形式意味。我们在其画中可以发现他经常使用或轻快或厚重或顿断或飘逸的各种意味的复杂线型去表达不同甚至是同样的女性形象。[第一段]
苦心孤诣的寻根情结
作者: 孙玉华   来源: 外语与外语教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理想   女性形象   寻根情结  
描述: 拉斯普京笔下的老年妇女形象体现了俄罗斯人民的优秀品质,是俄罗斯民间世界观的传承者。她们以其深厚的生活底蕴和丰富的社会内涵在俄罗斯文学界独树一帜。考察这一文学典型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对于剖析作家的创作思想和美学追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图雅的婚事》:回归现实的另一种可能
作者: 沈小风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回归现实   民族特色   女性形象  
描述: 在西方获得大奖的影片《图雅的婚事》关注中国的现实状况,不刻意营造民族特色,对图雅作为一名女性进行人性化的表达,从而使这个形象获得了现实的意义,也为中国电影回归现实提供了一种可能。
近三十年中国女性文艺形象塑造与女性关怀
作者: 魏国英   陈诚   来源: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十年   女性形象   女性关怀  
描述: 近三十年来,中国女性文艺形象塑造与女性关怀在时代发展的主题下,经历了一个不断转变与深入的过程:在社会解放、婚姻家庭、女性自身需求等不同层面展开;从女性社会角色承担、自我身份认同及生理本能彰显等不同维度深入女性真切的现实关怀,这是一段在矛盾、困惑与不断质疑中走向深化与完善的女性生存之路。
< 1 2 3 ... 15 16 17 ... 60 61 6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