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500 条
-
奥斯卡·王尔德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周抒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尔德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意识
女性
-
描述:
奥斯卡·王尔德是19世纪英国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创作体裁丰富,涉及诗歌、童话、小说、文论和戏剧,而真正使王尔德在文坛名声大噪的是他的童话、小说和戏剧。在这些作品中,王尔德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我们在分析评论这些女性形象时,不能仅仅局限于唯美主义的视角,还应重视王尔德在创作过程中流露出的女性主义意识。王尔德在创作早期就对女性十分关注,所以我们在他的童话中看到的女性不再是传统童话中的象征性符号,而是具有现实意义与价值的个体形象。从小说中的西碧儿到悲剧中的莎乐美再到喜剧中的温德米尔夫人等若干女性,王尔德的笔下
-
《林兰香》女性形象及其文化意蕴
-
作者:
杨小英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林兰香》
中国古代小说
女性形象
文化意蕴
-
描述:
成书于清初的白话长篇小说《林兰香》,是中国古代家庭题材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金瓶梅》与巅峰之作《红楼梦》之间的一部重要作品。本文主要比较《林兰香》与才子佳人小说、《金瓶梅》、《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及两性关系的异同,进而分析其文化意蕴,并由此确定其在世情小说史上的地位。 《林兰香》以叙述一个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迁及日常生活琐事为主,倡导正统规范的儒家伦理道德观和价值观。与才子佳人小说的“才女崇拜”一脉相承,小说赞美女性的才能,甚至将家族兴旺昌盛的理想完全寄托在女性身上,但是同时揭示了女性在爱情婚姻生活
-
论叶芝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所蕴涵的追求母题
-
作者:
李婷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追求母题
两个阶段
女性形象
-
描述:
威廉·巴特勒·叶芝是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20世纪诗坛的领军人物,爱尔兰阿贝剧院的创始人和主要撰稿人之一,常年在诗歌领域进行创作和创新,在诸如后浪漫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等多个领域取得的傲人的成就。其诗歌风格多变,由早期的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到后期的杂糅象征与玄学结合。因其曾从事神学及玄学的研究,并受印度宗教影响,诗歌到后期多以表现象征和对世界内涵本源的探讨。面具理论与螺旋理论成为叶芝有代表性的哲学成就。一直以来,叶芝都是爱尔兰诗歌与戏剧界的代表人物,尤其对推动20
-
《呐喊》《彷徨》中的女性形象与鲁迅的妇女观
-
作者:
周桂荣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鲁迅
女性形象
妇女观
-
描述:
鲁迅历来重视对妇女问题的研究和探索,并试图通过文学创作来表现其反封建思想的主题,从而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为妇女解放找到一条正确的出路。关于鲁迅小说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对此有过专门的研究和论述,为我们解读鲁迅作品提供了好的思维方式和角度,本文将鲁迅关于妇女解放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从阅读小说原著入手,借助前人研究此方面的成果,并结合鲁迅的杂文、散文创作,通过对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的整体把握,来考察、分析鲁迅对待妇女问题的态度,力求客观、真实地传递出原著的真正意蕴,从而更好地理解鲁迅的妇女观。
-
13—15世纪西欧城市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李明超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城市文学
西欧
女性形象
性别观念
-
描述:
城市文学是在中世纪的西欧继教会文学和骑士文学之后出现的一种文学形式,它的出现和发展与城市市民阶层的兴起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民的思想主张和价值观念。西方学者对于中世纪西欧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的研究历来比较重视,在教会文学、骑士文学和城市文学的研究领域都涌现出来不少的优秀成果。在目前国内的史学界,以文学作品为文本结合当时史实进行女性形象研究的成果还不多见,仅有的研究多集中于骑士文学。为此,本人选取了13—15世纪西欧城市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作为研究对象,力求通过分析得出女性在其中的全新形象。
-
“文革文学”中女性形象模式之探微
-
作者:
郭渊足
来源:
厦门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模式
文革文学
女性形象
-
描述:
女性形象是中国诗学传统中富有文化意蕴与复杂审美的一种艺术符号,在政治意识高于一切的“文革”时代里,女性形象失去了传统的审美意义。在“男女都一样”的妇女解放与两性平等的文化语境中,“文革文学”以高度统一的政治话语方式,从叙事修辞与叙述定式上将时代女性塑造成“无性、无色、无情、无爱、无欲望”的性别形象模式。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阐述“文革文学”的定义、概况及其当前的研究状态,侧重分析性别视角下的“文革文学”研究特点与意义,并说明本文将以性别视角为切入点探讨“文革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模式;第二部分从文
-
李碧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和历史家国意识
-
作者:
聂焱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历史家国意识
李碧华
女性形象
-
描述: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香港文坛一直被称为“文化沙漠”。而经过70年的酝酿,进入80年代后,香港文学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具有消费文学特征的通俗文学在香港独特的社会现实下产生、发展起来,它的生存和发展适应了竞争激烈、经济高度发展的香港社会现实,是一种有易于读者接受的样式。李碧华就把文学与市场这两种因素恰到好处的结合在一起,努力做到趣味性与适当深度性的结合,她的创作代表了香港文学创作的一个侧面,一种风格,真正实现了“消费的文学”与“文学的消费”的共融共生。本文力图以李碧华的五部长篇小说为切入点,对其
-
我国大众传媒中的女性形象及其研究
-
作者:
万萍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歧视
刻板印象
大众传媒
女性形象
-
描述:
女性形象基本上是由观看者根据在场的缺席,根据在场的他者想象出来的。这种创造与想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形塑者自身的思想观念、审美体验、价值取向等本质力量的投射或对象化,是形塑者的“自我反映”(self-reflection)。 本文首先对戊戌变法以来中国女性形象的嬗变进行简单的历史回顾,然后以在广告、新闻报道和互联网中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女性形象为例,分析传媒建构中女性形象产生的种种偏差,并且尝试探求其深层原因。最后本文提出,时至今日,中国的女性仍在传媒合力建构出的华美异常的“镜像之城”中左冲右突,期望能够破镜而
-
华语流行音乐歌词中的女性形象研究(1994-2006)
-
作者:
杨雅琼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体制
流行曲
歌词
女性形象
-
描述:
女性主义的崛起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去关照社会状况,提醒人们消除性别因素所导致的不平等或歧视,以期建立两性平等和谐的关系。本文希望以流行曲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女性形象的问题,了解对女性制约的情况。 鉴于“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如此大的影响力和权威性,以及评奖的权威性,本论文选取了“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从1994年创办以来至今共12年的最受欢迎歌曲以及1998年第五届至今的神州音乐特别推荐奖最佳歌曲奖中扣除歌词内没有女性形象的歌曲。把歌词中呈现的女性形象(形貌、行为特质、角色、两性关系等)的特征加以分类、
-
浮出男性文本的女性形象——《世说新语》的女性研究
-
作者:
曾静
来源:
云南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话语分析
《世说新语》
女性形象
男性视角
-
描述:
本文通过对《世说新语》女性形象的分类分析,以及同传统宗法父权下妇女形象的对比分析,说明魏晋时期中的女性尽管没有摆脱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从属地位,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家庭等诸多方面的社会地位有了一定提高的历史实态;反映出该文本在历史文本中的独特性,其中色彩纷呈的女性形象,表现出了异常于其前后古代文学史中传统女性形象的另类、迷人和鲜活;《世说新语》中的男性视角,亦反映出异于其前后古代文本中传统男权视角的“最自由、最解放、最智慧和最浓于感情”的特点。 在《世说新语》全书描绘的五、六百人中,各式各样的妇
<
1
2
3
...
15
16
17
...
48
49
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