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339 条
-
欲海中的寻梦者——《胡美丽的故事》中女性的境遇与表达
-
作者:
陈俊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境遇
诗歌
《胡美丽的故事》
悲剧意识
女性形象
-
描述:
欲海中的寻梦者——《胡美丽的故事》中女性的境遇与表达
-
新闻“女性化”的真相:解读《时代》的“女性封面”
-
作者:
单波
周灏
来源:
新闻与传播研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闻报道
周刊
封面设计
《时代》
女性形象
-
描述:
新闻“女性化”是引人注目的后现代主义现象。20世纪70年代以来,包括美国《时代》周刊在内的许多西方主流媒体为扩大媒介市场。逐渐增加与女性相关的报道和文章。表面看这似乎代表着西方社会由男性主导的传媒空间开始朝着所谓“女性化”的方向发展,但通过对《时代》周刊封面故事的具体考察与解读,我们可以看到,西方媒体增加的只是作为生理性别的女性符号,而从社会文化层面看,这种“女性化”的真相实际是女性在媒介中被边缘化和私人化,并在男性视域里遭受到更大的文本贬抑。
-
疗救与守望——鲁迅、张爱玲女性书写比较
-
作者:
欧阳小昱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鲁迅
女性书写
叙述方式
女性形象
-
描述:
疗救与守望——鲁迅、张爱玲女性书写比较
-
电视传媒与妇女现实生活
-
作者:
穆宏
来源:
中国电视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理论
电视节目
电视传媒
妇女生活
女性形象
-
描述:
西方女性主义理论(Western feminist theories)随着60年代西方女权、人权运动的发生而发展起来,在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对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的译介,并且开始了中国自己的理论探索和在批评实践中的应用。在大众传媒领域,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女性主义文学
-
男权意识的解读:《喧哗与骚动》中的凯蒂
-
作者:
宗连花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节
男权意识
女性形象
叙述
《喧哗与骚动》
-
描述:
《喧哗与骚动》在艺术上的辉煌成就使人忽略了小说人物塑造上的浓厚的男权意识。作为一名女性读者,笔者将在本文中重新审视关于凯蒂的每一个故事情节,挖掘扎根于女性经历中的故事,倾听被湮没了的凯蒂的声音,来解读福克纳塑造凯蒂这一形象所带上的男权意识。
-
政治 道德 现代性——论十七年农村小说中的婚变
-
作者:
黄晓华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婚变”题材
农村小说
艺术风格
民族文化
女性形象
-
描述:
政治 道德 现代性——论十七年农村小说中的婚变
-
女性自审——棒喝声中的另类关怀
-
作者:
李菱
来源:
当代戏剧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另类关怀
《中国式离婚》
人物塑造
女性形象
电视剧
-
描述:
女性自审——棒喝声中的另类关怀
-
作为符号的女性——论“样板戏”中革命女性的异化
-
作者:
范玲娜
来源: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样板戏
政治话语
女性形象
符号
异化
-
描述:
样板戏中塑造了许多革命女性形象,但她们并没有多少女性特征,而是作为阶级政治的符号、男性界定的符号而存在。她们的阶级、政治身份远远大于她们的性别身份。而且在这些女性身上显现出的多是男性特征。而男性革命者们不可能真正接受女性,因为“菲勒斯“中心话语影响深入骨髓。马恩的妇女观对革命的形象有一定的影响,但又被扭曲了。在样板戏中虽然想给人一种妇女翻身作主人的印象,但却将妇女置于阶级、政治的话语之下,让她们无法发出作为女性的独立声音。
-
新“女人经”——现代女性的迷失
-
作者:
李径宇
来源:
新闻周刊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职业女性
事业
家庭
现代女性
女性形象
-
描述:
人类学家海伦·费希认为。女人将是21世纪的“第一性”。而在这个世纪之初。女性的首要的任务。仍旧是为自己寻找一个合适的角色定位。以及争取自己该得的权利
-
掇拾新传奇 无奈赋悲歌——《长恨歌》解读之一种
-
作者:
吉素芬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长恨歌》
王安忆
艺术风格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
描述:
掇拾新传奇 无奈赋悲歌——《长恨歌》解读之一种
<
1
2
3
...
14
15
16
...
32
33
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