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佤族民间故事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作者: 杨宝康   来源: 临沧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佤族   民间故事   文化内涵   女性形象   类型  
描述: 佤族民间故事中的女性形象类型多样,具有独特性、生动性和可感性,反映了佤族社会的生活内容。这些女性人物形象文化内涵丰富,主要表现为原始宗教信仰的反映、传统伦理道德的折射、审美追求的体现、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妇女地位的变化。
背离男权审美理想的女性角色:论池莉小说的女性形象
作者: 王艳玲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叛逆精神   池莉   审美意识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在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格巴1979年联合出版的女权主义名著《阁楼上的疯女人》中,她们研究了西方19世纪前的男性文学中的两种不真实的女性形象——天使与妖妇,揭露这两类形象背后隐藏着的男性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歪曲和压抑。把女性塑造成天使般
男权世界中的女性命运——解读老舍早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马双   来源: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   个性主义思想   命运   老舍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通过对老舍早期小说的分析,从中提炼出四种女性形象:忍辱负重而难逃厄运的女性,强悍粗暴无法主宰命运的女性,在传统意识和个性解放之间挣扎的女性,冲破传统枷锁却找不到出路的新女性,挖掘出老舍意识深处的男权视角,从而解读中国女性的命运及老舍对西方个性主义思想的认识和态度。
从《三国演义》的女性形象塑造看叙事的意识形态本质
作者: 罗譞   来源: 零陵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性别歧视   叙事   女性形象   男性中心主义  
描述: 在《三国演义》中,与一系列栩栩如生、可触可摸的男性形象的成功塑造相比,女性形象可谓面目模糊、黯淡无光。她们没有自己的鲜明个性、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在男人眼中,她们是仅供淫乐、侮辱与蹂躏的对象,是政治交易的工具、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究竟实质,乃是父权制社会以来就有的男权至上、以男性中心主义以核心内容的性别歧视观念的反映。这正是叙事的意识形态本质的体现。
从反叛到回归:论丁玲女性人物形象嬗变的文化内涵
作者: 李春梅   来源: 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性主义   文化内涵   集体主义   嬗变   女性形象  
描述: 丁玲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在她创作的不同时期 ,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早期的莎菲是受个性主义影响而觉醒的、具有叛逆精神的新女性 ;左翼时期的美琳从个人主义走向集体主义 ,成为革命女性 ;延安时期的贞贞、陆萍则陷入个体与群体、个性主义与集体主义的矛盾冲突中而具有了二重性 ;晚期的杜晚香完全融入集体、社会 ,是无私无欲、概念化的人物 ,集体主义的代名词。从莎菲到杜晚香的转变过程 ,实际上也是她们在文化上从反叛到回归的过程。
美国女性主义文化研究述评
作者: 张舍茹   来源: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众文化   大众媒介   文化研究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女权主义在欧美作为一种思想活动和一种政治策略已经有了一段很长的历史。虽然女性主义一开始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独立学科,因为它既在现存学科之中,又在现存学科之外,曾一度被称为是只有观点,没有理论和方法的非学术政治。如今,在文化研究和文化社会学的领域,人们对大众文化中的女性形象表现出与日俱增的兴趣,使之成为广泛复苏的女权主义和女权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美国女性主义文化研究在这方面提供了有力证明。
道德与金钱的双重枷锁: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陈红燕   来源: 合肥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心理   文学评论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颓废而又毫无出路,挣扎来去,摆脱不了道德与金钱的双重枷锁,难以避免情感的悲剧。张爱玲小说的主题也是女性文学的永恒主题——无非金钱与爱情。张爱玲与当代女性作家都没有解决女性的出路问题。
博大襟怀徒奈何
作者: 张慧   屈艳萍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楼梦》   《咏月》   香菱   悲剧精神   女性形象  
描述: 《红楼梦》成功地塑造了许多女性形象,其中的许多女孩儿都让人怜叹,香菱则是突出的一个。她本名甄英莲(谐音“真应怜”),生于虽不甚富贵但也是乡宦的人家,却从小被拐,从此开始了悲剧的一生。她不能像晴雯、司棋那样有自己的爱情追求、向往;也不会像平儿、袭人那样,掌一点实权,妄想再爬高一点;又不像鸳鸯那样刚烈,力图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命运;更不像赵姨娘那样龌龊,阴谋害人以求出头。其实她的思想感情相当细腻和丰富,被称为“诗魔”、“诗呆子”。宝钗带她住进了大观园以后,实现了这个愿望。在经过了初步的学习之后,作了一首由黛玉命题
阴阳之变,万物之统-《史记》的女性形象与所反映的女性观照
作者: 陳室如   来源: 国文学志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吕后   史记   女性观照   女性形象   女性  
描述: 《易•序卦傳》:「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人類是由男女兩性組成,人類的整部歷史,實際上便是一部由兩性串演的劇本。 司馬遷的《史記》一書中,描述了至少252位女性,所刻畫的女性角色,包含后妃王室與平民女子,或以德行智慧留名、或以淫亂敗德傳世,其所造成的歷史影響性,均其值得深入探究之處。 《史記》一書所呈現的女性觀照,則主要反映於物化工具論、多元婚姻觀、女禍辯證論……等三方面,從這些不同層面加以探討,皆可對《史記》一書所呈現的女性人物有更深層的挖掘與發現。
唐代女性形象的社会文化艺术分析:简评张金桐所著《唐代妇女与唐代小说》一书
作者: 刘惠文   来源: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金桐   艺术形象   女性形象   社会文化艺术   《唐代妇女与唐代小说》  
描述: 文学是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反映.而这种反映以塑造典型形象为其特征。研究文学方面的问题,首先就要抓住艺术形象这一突出的特征。张金桐博士在南开大学文学院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在李剑国先生的悉心指导下。广罗史料。泛收例证,搜索典型,透视背景,写就了博士学位论文《唐代妇女与唐代小说》,导启了研究古代女性文学研究分析的先河。在论文答辩通过后毕业工作的课余时间里.又在原先论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主题。整梳条理。斟酌字句。修补误陋。付梓出版。以此力作填补了该研究领域内的一项空白。
< 1 2 3 ... 13 14 15 ... 32 33 3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