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与方亚芬照面
作者: 刘佳宏   来源: 戏文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啼笑因缘》   祥林嫂   青藏高原   不同性格   《西厢记》   《游园惊梦》   唱腔   女性形象   仙乐斯广场   女大学生  
描述: 与方亚芬照面
手背和手心
作者: 董宇峰   来源: 书屋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东电视台   《春江花月夜》   中国特色   散文   装帧设计   中国画   罗丹   女性形象   纪实小说   心灵世界  
描述: 在任何场所,你都很容易看到一个女人的手背,但是不容易看到她的手心。 罗丹的手背是书刊装帧设计,手心是写散文。那手背自然已广为人知,至少已有不少读者翻动过她设计的封面。手心呢,知道罗丹也写散文的人,不多。当然她写的也不多,只有几十篇,又没出版文集。我要对读者朋友说的是,她写得好。 在一九九六年二月号《散文》里,我读到她一篇《我是老屋的窗》,她这样描写婆婆:“六十多岁的妇人,腰板笔挺,清瘦清瘦,一种摄人心魄的冷傲和威严从她沉默的身体里发射出来,笼住
母爱主题与女性文学
作者: 黄薇   来源: 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性”   孝友   母爱主题   母亲   男性意识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家长制家庭公社   妻子   小说  
描述: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但丁这么说.另有一个诗人也说:没有母亲便没有世界.可为什么中国古典诗歌中却很少关于母爱主题的诗呢?“孝”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史籍中,甚至有专门记录“孝友”的章节,这大概是外国历史书籍中没有的现象,因此,这就更显得奇怪.
试论《维洛那二绅士》在莎士比亚喜剧创作中的地位
作者: 王维昌   来源: 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扮男装   喜剧创作   喜剧性   阿里斯托芬   莎士比亚   喜剧风格   爱情主题   讽刺喜剧   女性形象   莫里哀  
描述: 莎士比亚的绝大多数喜剧,既不同于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的漫画喜剧,也不同于十七世纪古典主义喜剧家莫里哀的讽刺喜剧,而是一种被人们称之为“抒情喜剧”或“浪漫喜剧”的作品。它的特点,不仅取决于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它所反映的社会内容,而且取决于莎士比亚的思想和艺术风格。但是,莎士比亚并非一开始就体现了自己特有的喜剧风格,而是经历了一个阶段的创作实践之后,才走上了“抒情喜剧”的创作道路的。那么,他的第一步在哪里呢?在我看来,这“第一步”就在《维洛那二绅士》的创作上。正是在这个剧本身上,莎士比亚所独有的喜剧风
芭比妈妈:露丝·汉德勒
作者: 杜涛   来源: 英语自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产线   公司   成人   芭比   露丝   艾略特   模样   女性形象   美国独立   美国女性  
描述: 2002年4月28日,芭比娃娃的设计者、85岁的露丝·汉德勒溘然长逝。露丝的芭比娃娃几乎已经成为全世界小女孩的心爱之物,成为了美国女性的一个象征。露丝用她一生的努力,给了全球女性梦想和希望。
唯美与寄托——邢健健油画作品释读
作者: 漠及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式感   创作动机   非理性因素   画家   表现主义   作品   女性形象   象征主义   油画   表现对象  
描述: 作为一个青年油画家,邢健健是很有眼力的,他选择了年轻貌美的女性作为他贯彻始终的表现对象.他的《吴歌系列》,《青花系列》和《音乐系列》等作品无一不是以清丽佳人为主题唱出的优美、浪漫、甚至哀怨的歌.女性在艺术家眼里永远是创作中不朽的主题!
为迎接托尔斯泰诞辰160周年黑龙江省外国文学学会举行学术研讨会
作者: 林永安   来源: 求是学刊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诞辰   外国文学   托尔斯泰   艺术成就   黑龙江省   妇女观   女性形象   托尔斯泰作品   学术研讨会   性格特点  
描述: 为迎接托尔斯泰诞辰160周年黑龙江省外国文学学会举行学术研讨会
台湾女作家风景线
作者: 葛山   来源: 科学与文化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十年代   台湾文坛   林海音   张爱玲   女作家   青少年   台湾作家   作品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描述: 自五十年代起,台湾文坛就崛起一群女作家,她们的作品获奖比例超过男作家,甚至比男作家的作品更畅销。五十年代,台湾还是封闭型的农业社会,台湾文坛出现许多女作家,有张秀亚、王文漪、艾雯、钟梅音、潘人木、张爱玲和林海音等。而这一代台湾女作家的作品基本没有摆脱我国传统女性文学的影响,多数表现女性婚姻的温情,张爱玲与林海音是这一代女作家的代表。张爱玲青少年在旧中国犬陆度过,她的作品多数
汉娜·霍克
作者: 暂无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魏玛时代   妇女解放   魏玛德国   现代艺术博物馆   德国十一月革命   刺绣图案   大众传媒   作品   新女性   女性形象  
描述: 分裂与碎解,霍克的照片拼贴机智地反映了魏玛德国多样化的社会断面,在她的首次美国回顾展中,清楚地展现出她作为女权主义达达先锋的面貌。最近举办了〈汉娜·霍克拼贴画展〉,与此同时举办了学术研讨会,对于霍克的评价是“冲击了柏林达达最早的聚会”,很多人表示赞同...
马缨花的观念与观念的马缨花
作者: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观念   女主人公   作者   绿化   传统美德   爱情追求   女性形象   梅里美   小说   嘉尔曼  
描述: 当人们走近《绿化树》这幅灰暗苍茫的油画时,几乎都要为那团火红的色彩惊叹一番,唏嘘一阵。是的,是的,马缨花,那个如同这名字一样鲜艳热烈的女主人公。无论是她不拘一格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还是她毫无顾忌的大胆热烈的爱情追求,都使人从中感受到一股不可遏止的生命力在跳跃奔腾,象鲜花一样尽情开放。如此别致的形象,在我们的文学里恐怕是相当罕见的;倒是在法国作家梅里美的笔下,人们看到过这样的女性。这里指的,是嘉尔曼,那个与马
< 1 2 3 ... 1144 1145 1146 ... 1167 1168 116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