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作者: 刘春椤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元杂剧   爱情   女性形象  
描述: 中国古代戏剧中有大量的爱情剧,“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也是中国戏剧的一个永恒母题。在这方面,元代的剧作家有着执着的生活信心和艺术信心:一定要让合理的成为现实的。一定要在舞台上实现他们心头的爱情之梦、团圆之梦,让瑰丽无比的“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理想通过一个个圆满的艺术形态表现出来,给人世间带来一捧温暖。元杂剧有相当一部分是以男女的爱情为题材的,在元代舞台上上演了一曲曲爱情战胜礼教、人性战胜“天理”的凯歌。这些作品提出了与传统道德截然不同的爱情婚姻标准,并塑造了许多极富个性的具有
新闻报道中女性的"刻板印象"与话语困境:两类新闻报道中女性的"刻板印象"与话语困境
作者: 毛力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事学   女性形象   反腐败报道   话语困境  
描述: 本文站在女性主义的立场上,运用叙事学的相关研究方法,对反腐败报道和娱 乐新闻中的女性文本进行了文本细读,以此探究在类似女性受到异常关注的新闻报道 领域,女性是以怎样的形象出现,以及以什么样的方式在言说和被言说.研究发现, 在这些新闻文本中,女性们的高频度出现只是一种"虚假繁荣"的景象,而事实上在 男性话语霸权下,女性在媒体中并没有赢得更高的地位和话语的权力,女性更多地仍 是处在被塑造和被言说的境地:女性的形象被塑造成单调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s), 男性话语体系从男性的意愿出发对女性进行强加
社会转型与女性杂志的变迁
作者: 刘胜枝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杂志   社会转型   女性形象   价值观  
描述: 本文考察了从新中国成立后到当前女性杂志的发展变迁,将女性杂志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并在每一阶段选取有代表性的杂志进行个案研究。第一阶段是1949年——新时期开始,这一阶段的女性杂志隶属于各级妇联,属于政治宣传性刊物,代表性杂志为《中国妇女》。这一时期的女性杂志在内容上有着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主要是配合国家需要,号召妇女积极参与国家政治和经济建设,致力于塑造劳动妇女的光荣形象,培育以国家为本位、以劳动为实现形式的理想女性。第二阶段是80年代初期——90年代初期,这一阶段兴起的女性杂志属于婚姻家庭类刊物,代
在流浪中找寻:论铁凝笔下的女性世界
作者: 曾琦   来源: 湖北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性   小说创作   女性世界   女性形象  
描述: 当代著名作家铁凝,一直执着于女性的探索和开拓,塑造了许多个性特异、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从《哦,香雪》到《麦秸垛》,从《玫瑰门》到《大浴女》,几乎每隔几年,铁凝对女性的思索就会深入一步,在写作题材、手法上也有耳目一新的变化。本文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
毛姆作品中的反女性倾向
作者: 马卓   来源: 大连外国语学院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毛姆   反女性倾向   女性形象  
描述: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1974--1965)是英国文坛上雅俗共赏的文学巨匠之一。无论是在对人生的感悟和人性的剖析上,还是从叙述艺术的独特性方面,毛姆都赢得了不同层次的读者。早期的评论界认为,毛姆竭力展示特定条件下人物的困惑和精神探索,承继了西方作家为人类寻找精神归宿的传统。近年来,毛姆的短篇小说被认为是其作品中的最高艺术成就。受本人创作观和独特生活经历的影响,毛姆不断将创作目光投向女性,表现出维多利亚晚期时代英国男性作家对女性的关注。 毛姆十余篇短篇小说和两部长篇小说《月亮和六便士》(1919)
灰色人生:1980—2004年河南乡土小说中的农村女性
作者: 张春霄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乡土小说   女性形象   中原文化  
描述: 河南,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有自己的特征。长期农业文明积习下,乡土河南“尊家族而轻个人”的传统和“男尊女卑”的观念,是中原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于斯的农村女性,受传统文化心理影响极深,她们的生活状态暴露了河南农民卑微存活里所受的精神挤压。这种现状亦深深影响着在本土成长起来的河南作家,反映于文学,则是乡土书写在他们文学创作中的厚重分量。本文从民间地域角度,对河南乡土小说中的农村女性进行考察,通过农村女性“苦”、“古”、“土”的生存背景和现实生存遭际,来透视中原地域传统文化,及其对
走向成熟:论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小说中的女性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作者: 李晓娟   来源: 南开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英国文学   德拉布尔小说   女性形象   生命意义  
描述: 本文力求通过对英国文坛女作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相关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的分析,勾勒她们在寻求生命意义过程中不断走向成熟的轨迹。 根据德拉布尔作品中女主人公年龄将其作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寻求生命中心的年轻女性;第二阶段为追求个性完整的少妇
《暗夜行路》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林婉娇   来源: 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内心世界   女性形象   物化特征  
描述: 《暗夜行路》是以绝对的男性视角来进行叙述的私小说。因此,女性在小说中都不是作者叙述的对象,而是主人公应对的各个事件里的物象。这样一来,与男主人公的行为和内心世界得到充分展现形成对照的是,女性人物在作品中失去话语权,女性形象不够丰满、不够立体。
浅论茅盾小说创作中的“非时代女性”形象
作者: 丁国兴   来源: 茅盾研究(第九辑)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非知识女性   茅盾小说   女性形象  
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创作领域中,女性形象塑造最为成功的作者之一的茅盾,不但为我们成功地塑造了一批有知识的"时代女性形象",同时也为我们塑造了一批"非知识女性形象",这些形象的得失,与茅盾先生的妇女现有着直接的关系。
从美狄亚看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杨科   来源: 学术界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物化   地位   美狄亚   价值   女性形象  
描述: 美狄亚人物原型源于古希腊神话 ,是欧里庇得斯在著名悲剧《美狄亚》中塑造的一个典型的女性形象 ,以她来关照当今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地位的不平等 ,价值的失落和角色的物化
< 1 2 3 ... 10 11 12 ... 27 28 2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