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闺阁中的女人——论《花间词》男权话语中之女性形象
作者: 朱虹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话语   女性形象  
描述: 在中国文学史上,花间词被尊为“词为艳科之祖”。不仅在于花间词中的用语之艳,更重要的是其中充斥了大量的“美女”形象,并描绘了一些男女的爱情生活。随着20世纪70年代对花间词研究的增多,许多研究之作在讨论花间词的艺术、内容时兼及对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也有少量完全从女性形象的角度进行批评的文章。这些研究都不约而同地肯定了花间词对女性形象塑造的成就,认为体现出了男性作者书写对女性的关注。 但是,这些研究均存在一个问题,即忽视了隐匿于文本话语中的性别身份以及在男性话语之下的女性存在意义再生产功能。个别从女性主义视角对
女性的幻象与镣铐:儿童剧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吴艳平   来源: 第二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儿童剧   女性形象  
描述: 儿童剧中的女性形象普遍存在人物设定背景单一、侧重塑造家庭中女性形象和过于强调外貌美等问题,本文以《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家有儿女》、《喜羊羊和灰太狼》等儿童剧为例,分析儿童剧建构女性形象的方式和原因。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陶琳   来源: 第六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诗经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通过对《诗经》中所涉及反映女性形象的众多诗篇加以全面的比较分析,来考察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时期妇女的社会地位、个性特征、道德风尚、生活情趣,进而对《诗经》这部先秦典籍的历史性、社会性、思想性、艺术性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七月与安生》的女性形象解读
作者: 宿亚琳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七月与安生》   曾国祥   女性形象  
描述: 曾国祥执导的《七月与安生》改编自安妮宝贝的同名小说。安妮宝贝小说以都市女性题材著称,而电影最精彩之处,也正是在于从不同的角度为观众勾勒出七月和安生两张鲜明的女性脸庞。影片通过女性形象,表达了对人生困境独特的理解,也为同类电影在塑造女性形象方面提供了表达形式和思想内涵上的有益借鉴。文章从命运对比与性格塑造、女性形象背后的女性主义、男性形象对女性塑造的补充三方面,解读《七月与安生》中的女性形象。
论艾丽丝·门罗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孙艳琳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说创作   艾丽丝·门罗   女性形象  
描述: 女性形象是进入艾丽丝·门罗小说世界的最佳途径.门罗笔下的女性形象系列经历了从男权社会中女性生活空间和女性话语权的缺失,到女性从精神和肉体两个方面来找寻和建构自我身份,再到解构父权中心,重建女性家园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门罗以女性特有的关照方式和性别敏感切入到女性生活的内部,展示出女性个体对寻求人格建立的完整过程,具有打动人心的艺术效果.
中国早期电影音乐与女性形象塑造
作者: 王思思   来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音乐   女性形象   左翼电影运动  
描述: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电影史上一个特殊的兴盛与高潮期。随着电影的发展,电影音乐的技巧和表现力也在不断增强,从初期模仿西方舶来音乐时期,到左翼电影音乐创作时期,再到建立中国的电影音乐创作体系,电影音乐创作技法和社会主题作用的不断发展,使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也产生了阶段性的变化,经历了从好莱坞式“歌舞女伶”到左翼运动中“独立战士”再到丰满的“现实主义女性”的递进式发展。中国早期电影音乐对女性银幕形象的建构和互文性,显示了其在电影艺术整体发展和时代变革中旺盛的生命力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电影《驴得水》女性形象解析
作者: 黄福奎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权主义   《驴得水》   女性形象  
描述: 电影《驴得水》因其深刻的主旨、戏谑的格调、直接的表现、通俗的故事、紧凑的结构和寓言的风格,让观众交口称赞。这部电影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广泛的解读视角,而影片中构建和刻画的“非弱即暴”的女性形象则是阐述重点。一方面表现了在当时的社会语境下,女性形象被歪曲和践踏,女性沦为男性欲望载体的悲惨现状;另一方面也再现了女性掌控自己命运的顽强斗志和反抗世俗的勇敢精神。本文基于《驴得水》故事梗概和女权主义视角,深刻剖析女性形象,深度探寻影片中升华的女性形象意义。
凝视理论与《生化危机》系列的女性形象
作者: 刘琦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凝视理论   《生化危机》   女性形象  
描述: 改编自经典游戏的《生化危机》系列电影共包含六部。这六部电影在为观众打造一个丧尸世界的同时,也贡献了一个个鲜活的女性形象,为人们以女性主义来考察电影提供了文本。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凝视理论就被运用于电影批评当中,《生化危机》中的女性也可以从凝视理论角度来进行讨论。文章从凝视快感与女性形象、反社会性别秩序的另类迎合、福柯的凝视权力理论与红色女王三方面,从凝视理论观照《生化危机》系列的女性形象。
《人民日报》(2001-2015)话语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张娜   来源: 新闻界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主体意识   人民日报   女性形象  
描述: 本研究旨在考察2001年至2015年间,随着中国社会生活的发展,《人民日报》反映的人们对社会性别的认知转变和这种转变对现实生活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民日报》话语中的部分女性形象折射出当代女性的一些特质,彰显了女性主体意识,即在社会中能肯定和实现自身的需求和价值,这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社会性别认知已经有了很大不同,新的社会性别认知反过来进一步影响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性别分工。男性和女性应超越性别二元对立,使男女双方都能获得全面发展,这也将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
《百万美元宝贝》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杨贤健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伊斯特伍德   女性形象   《百万美元宝贝》  
描述: 《百万美元宝贝》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导演的一部女性题材电影。影片着重展现了梦想与追求的主题,但又没有止步于此,而是以主人公的奋斗历程为基点,探讨了亲情与友情、信仰与尊严、争取与放弃等更深层次的生命主题。影片的人物形象鲜明,特别是女主人公麦琪,其形象真实质朴,性格鲜明,对于展现和提升影片的审美内涵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从鲜明的性格塑造、内敛的情感书写以及人物定位三方面,分析《百万美元宝贝》中麦琪这一女性形象。
< 1 2 3 ... 14 15 16 ... 1164 1165 116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