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参政】搜索到相关结果 25 条
-
女性参政徘徊在权力边缘
-
作者:
李慧英
来源:
中国妇女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女干部
非权力
妇女参政
试点经验
中国妇女
地方性法规
民主参与
女性参政
妇女组织
性别平等
-
描述:
女性参政徘徊在权力边缘
-
省第二届十大女性新闻人物评选启动
-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西日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评选活动
女性教育
正式启动
母亲
行动
女性参政
下岗女工
女性人物
女性创业
农村
-
描述:
省第二届十大女性新闻人物评选启动
-
韩国女性难进决策层
-
作者:
李永爱
来源:
中国妇女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权威主义
政治结构
特殊职业
韩国女性
女性学
个人与社会关系
政党法
女性参政
决策层
性别研究
-
描述:
韩国女性难进决策层
-
关于女大学生村官的调查报告
-
作者:
唐伟
来源:
铜陵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调查报告
妇女参政
性别优势
农村妇女
农村基层
村官
女性形象
女性参政
关注度
女大学生
-
描述:
作为活跃在农村基层的女村官们,是农村妇女参政的重要体现,她们对自身参政的理解、性别优势的认识、职责的明确及面临的困难等必须予以关注。
-
女性研究的走向与拓展
-
作者:
赵慧珠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传统
女性研究
女性解放
社会生活
比较研究
女性人类学
女性参政
女性形象
性别差异
现实研究
-
描述:
女性研究的走向与拓展赵慧珠近年来,随着改革与发展的逐渐深入,女性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的重大问题之一,女性研究也随之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呈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那么,女性研究的进展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在女性研究中还存在什么问题与症结?今后如何寻找恰当的生长...
-
论我国电视妇女节目的边缘化生存
-
作者:
田锋
来源:
采·写·编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众媒介
《半边天》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
中国妇女
中央电视台
文化发展
节目
边缘化
女性参政
省级电视台
-
描述:
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众媒介从此开始关注性别平等,广泛探讨女性参政、妇女与经济文化发展、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家庭暴力、女童教育、法律保护、妇女健康等问题。尤其是有5000名中国妇女代表参加的NGO论坛,对中国妇女的发展发生了日益深刻的影响。在当时的气氛中,有条件的电视台开始考虑开办妇女节目。中央和省级电视台有32家,在世妇会召开前后开办的妇女节
-
用自信托起巾帼从政的一片蓝天
-
作者:
辛建华
来源:
领导科学杂志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失去自信
女领导干部
妇女运动
思想障碍
提高整体素质
传统观
实际工作
女性参政
人的能力
女性领导
-
描述:
用自信托起巾帼从政的一片蓝天辛建华由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代女性参政从政已极少有人公开反对了。然而,我国封建残余思想及传统观念对人们思想和心理的影响,仍然不可低估。这种思想和心理反映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对女性参政从政能力的怀疑、轻视,以及部分人潜...
-
美国女性参政路
-
作者:
暂无
来源:
宁夏画报(生活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盖尔
北美殖民地
民主党人
亚当斯
殖民地时期
Stanton
北美大陆
竞选总统
女性参政
妇女组织
-
描述:
当地时间4月12日,美国前国务卿、民主党人希拉里·克林顿正式宣布参加2016年美国总统竞选,这也是她第二次竞选总统。她的女性不让她在众男性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也让她因此而受到争议。200多年来,美国女性的参政之路走得艰辛却又坚定。
-
美国女性参政路
-
作者:
暂无
来源:
宁夏画报(生活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盖尔
北美殖民地
民主党人
亚当斯
殖民地时期
Stanton
北美大陆
竞选总统
女性参政
妇女组织
-
描述:
当地时间4月12日,美国前国务卿、民主党人希拉里·克林顿正式宣布参加2016年美国总统竞选,这也是她第二次竞选总统。她的女性不让她在众男性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也让她因此而受到争议。200多年来,美国女性的参政之路走得艰辛却又坚定。
-
再论将社会性别视阈纳入宪法学研究
-
作者:
郑军
来源:
法治湖南与区域治理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究方法
社会性别平等
社会性别理论
视阈
性别歧视
平等原则
文化建设
女性参政
宪法学
性别主流化
-
描述:
一、引言宪政理念自产生时起,各种视角和研究方法便层出不穷。20世纪70年代西方妇女运动所引发的女性主义研究视角透过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历史学等学科,正以不同形式向法学科的各个领域辐射、渗透,不论宪法界学者接受还是不接受社会性别理论,该理论都以它崭新、独特的视角从部门法研究视域开始,渐次向居于根本法地位的宪法学领域发起挑战,如今流行的顶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