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写作】搜索到相关结果 29 条
-
“她文学”与审美的转变
-
作者:
李昀
来源:
山东文学·学术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写作
“她文学”
审美转变
两性和谐
-
描述:
在男权意识的审视下,追求物质享乐和精神消费的女性形象正在不断建构,边缘化的女性形象正在不断强化。面对各种新机制的产生,女性日益成为消费的主体,逐步从边缘走向中心,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本文试从女性写作出发,探讨“两派”在中国的影响与新变,并找寻其中的原因,企图从两性和谐中找到出路,尝试为女性写作的发展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
关于女性文学及其批评理论的当前意义
-
作者:
钱虹
来源: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女性写作
“世界华文女作家丛书”
女性阅读
-
描述:
从文学与性别的视角追溯、梳理关于女性主义文学及其批评理论在当今世界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以此来说明世界华文女作家丛书在当下出版的意义。就女性写作的历史而言,其文学创作受到过歧视甚至是蔑视绝非孤立现象。一般被批评家认为是女性作品的缺点或短处,如果采取一个新的角度,就可以视为恰恰是女性文学中带有普遍性的某种特色。随着越来越多的女作家在作品中描写自己的生活感受和经验并形成其创作特色,恰恰丰富和更新了已有的文学传统。女性阅读与女性写作具有不同的涵义。
-
从个人哀痛走向公共伤怀:论迟子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在艺术上的拓展
-
作者:
李红春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写作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迟子建
-
描述: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具有双重突围的效果。在文本之内,主人公突破了私人庭院的限制,在旅途之中将丧夫之痛融入到矿区小镇这一开阔空间中的公共伤痛之中,增强了情感的批判力量;在文本之外,迟子建突破了近些年来女性文学的私人化、身体化写作倾向,为女性写作注入了更具活力的公共性内涵。第一人称的叙述模式使得这两种突围具有了一种相互阐释、彼此促生的关系。但这双重突围还不彻底,作品在艺术上的许多断裂之处与此相关。
-
简论20世纪中国女性写作
-
作者:
王宁宁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文学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
-
描述:
20世纪中国女性写作是文坛必须面对的一个客观存在和研究对象。20世纪中国女性写作所作出的贡献是中国文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梳理了20世纪中国女性写作的产生和发展以及20世纪中国女性写作三次高潮的特点、代表作家与作品,试图厘清相关中西不同女性写作的内涵,说明20世纪中国女性写作的概况和价值所在。
-
王安忆小说中母亲形象探析
-
作者:
赵霞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忆
支柱性形象
母亲
女性写作
-
描述:
王安忆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丰满而又独特、温婉而又坚韧的母亲形象。命运多舛的经历预示了她们苦难,悲凉的生活境遇不但没有使她们倒下却更让她们积极的寻求进行自我救赎的方法。她们生命的延续也都衍生出了与之相似的、并且不断周而复始的命运轨迹和模式。王安忆通过对母亲及子女命运性格以及她们的抗争的叙述描写,抒发了她自己对亲情的特有的感受和对人生的个人体验。王安忆将她自己的特殊的人生体验和生命经历融入到每一个人物身上,将对“母亲”这个词汇以及实体的特殊情感流露于字里行间,将她的成长和在此过程中生存的困惑诉诸笔端。王安忆笔
-
娜拉的挣扎与回归:苏青写作悖论
-
作者:
李珍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娜拉
女性写作
-
描述:
苏青作为现代著名的女作家,无论是她离婚后为生活而写作艰辛,还是对家庭生活、世俗生活的生动而立体的描写,都对中国式“娜拉”形象进行了丰富而富有特色的诠释,成为和张爱玲并驾齐驱的“双子星座”。本文力图从苏青写作行为和作品特色出发,以中国娜拉形象为切入点,探索苏青写作的意义。第一部分主要从苏青的生活经历、文学创作的过程来分析。在上海沦陷时期,苏青等人作者个人的生活体验为创作基础,作品中渗透着女性对平凡岁月日常生活的感受和思考,苏青敢于走进世人面前,以大胆的书写自我经历,将生活的困境细致而立体的呈现在读者面前,她
-
论台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轨迹
-
作者:
李慧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台湾
女性写作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西方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二十世纪中期兴起的一种新的批评理论,并且很快就成为世界文坛研究文学的一种新的理论趋势。1986年《中外文学》推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专号”,台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初具规模。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女性文学迅速崛起并繁荣起来,成为台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现实基础。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繁荣和传播成为台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础。加之当时妇女普遍受到关注的大环境促进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台湾的接受和传播。 台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离不开《中外文学》这本杂志的贡献。在发
-
林白小说论
-
作者:
潘荣华
来源:
宁夏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命意识
林白小说
艺术特点
女性写作
-
描述:
林白是当代文坛一位优秀的女作家,她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已引起文坛注意。《子弹穿 过苹果》、《一个人的战争》等多部作品使她在90年代就被称为中国当代最重要的一位女性 文学代表作家。其二十余年间的创作不断给我们呈现了多部优秀作品,而林白的小说创作也 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认可。1998年林白获得首届中国女性文学创作奖;长篇小说《万物花开》 被列为2003年中国小说排行榜,入围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妇女闲聊录》 获得第三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4年年度小说家奖。 本论文以林白二十多年来的小说为研究对象
-
女性主义文论与当代中国文论建设
-
作者:
张玉能
来源:
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论
女性写作
性别文化性别诗学
女性文学
女性阅读
-
描述:
女性主义文论是以妇女为中心的文论,其研究对象包括妇女形象、女性写作、女性阅读等,倡导一种性别文化,建构一种性别诗学,对张扬女性的文化和文学,解构长期以来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男性中心主义的文化和文学具有革命性意义,但是,女性主义文论过分强调女性文学、女性写作、女性阅读,而且着重在语言分析和文化层面,形成了矫枉过正的女性的性别文化、性别诗学,不利于社会性别的和谐发展。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的当代文论过程中,应该注意吸取女性主义文论的性别文化、性别诗学的合理要求,促进社会性别的和谐发展,充分发挥女性文学、女性写作、女
-
“私小说”中的生活世界
-
作者:
曲英娟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生活
女性特质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
自由恋爱
-
描述:
较之其他民族国家的文学,日本文学无疑具有鲜明的女性特质和女性写作传统。从时间的脉络上看,女性文学蔚为大观,是文学史重要的组成部分,共出现了三次高峰。首先是平安朝的紫式部和清少纳言;其次是以明治时代的通口一叶、谢野晶子为代表的创作群体;第三次高潮则是延续至今的当代女作家创作热潮。①在竞争激烈的日本当代文坛,女作家以其独特的性别立场和敏锐的观察视角,构成了与男作家平分秋色的文坛风景,实现了自我发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