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人类情感的历险
作者: 万莉   来源: 河南社会科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实现   工业文明   女性人物   人性异化  
描述: 人的价值不仅是哲学家研究的课题,同时也是文学家笔下的永恒主题。劳伦斯的小说中蕴含着他的“存在”理论。他笔下的女性人物在努力实践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通过探讨《虹》中的女性人物,认为劳伦斯无论在作品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在经历一场情感历险,都在寻求人性的复归。
《围城》中女性人物形象分析——苏文纨
作者: 巩凤华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围城》   形象分析   女性人物  
描述: 《围城》塑造了一大批鲜活的人物形象,苏文纨就是其中之一。本文笔者对苏文纨的形象做了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
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女性生存悲剧原因浅析
作者: 毛芸芸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生存悲剧   女性人物  
描述: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女性人物的生存空间非常狭窄,因此她们的存在只是一场又一场的悲剧。民族性格、时代环境、作家的宗教情节和自身经历都与其笔下女性人物的悲剧有着莫大的关联。
从苔丝和简爱的对比分析看作家对女性美的认识异同
作者: 马俊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美   苔丝   简爱   女性人物  
描述: 苔丝和简爱是创作于同一时代、出自不同作家之手的小说人物.本文通过两个人物的对比分析,发现在人物塑造上,男性作家和女性作家对女性美的认识各有侧重,两个性情遇异的人物都表现出,对当时社会传统反叛的个性和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气.
美丽而神秘的画卷
作者: 李宇笛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纳博科夫   文学观   女性人物  
描述: 符拉迪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是二十世纪世界著名的文学家和小说家。他的小说有着很强的艺术性,且充满曲折离奇的情节。尽管他的小说在道德层面上曾经引起过诸多争议,但随着对其文学观和艺术观的不断研究,他在文学界中地位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评论家和读者的认可。作为一个文学家,他对小说的创作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即小说的意义在于它由细节和风格所表现出的艺术性,而不是在社会中的道德和说教功能;作为一个小说家,其小说确实充满了艺术性,结构错综复杂、用词精妙、大量运用滑稽模仿、回忆和幻想。他小说中的人物以古怪和神秘
清代民间木版年画女性人物图像研究
作者: 袁宙飞   来源: 装饰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代   木版年画   题材   造型   女性人物  
描述: 清代是民间木版年画发展的鼎盛期,女性人物图像在此期间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状态。这一时期民间木版年画不仅发挥着自身年俗的价值作用,而且成为一种重要的宣传工具。本文即试图以清代民间木版年画女性人物题材及造型为切入点探究其文化内涵。
清代民间木版年画女性人物图像研究
作者: 袁宙飞   来源: 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代   木版年画   题材   造型   女性人物  
描述: 清代是民间木版年画发展的鼎盛期,女性人物图像在此期间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这一时期民间木版年画不仅发挥着自身年俗的价值作用,而且成为一种重要的宣传工具,本文试图从清代民间木版年画女性人物题材及造型上为切入点探究其文化内涵。
为史诗而牺牲的人物个性——评韩天航的中篇小说《母亲和我们》中的女性人物
作者: 廖建国   来源: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雷同   客观   主观   容量   女性人物  
描述: 中篇小说《母亲和我们》塑造了一系列女性人物,然而这些人物存在明显雷同的印迹。这本为文学作品中最忌讳的东西为何被作者轻易就范?文章试图通过主客两方面分析作者失误的原因,并在技术层面上探讨中篇小说具有的人物承载量。
论《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的女性人物
作者: 张海霞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反抗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   依赖   奥尼尔   女性人物  
描述: 尤金·奥尼尔被誉为“美国戏剧之父”,是美国二十世纪最引人注目的剧作家之一。他不仅给美国戏剧注入了严肃的主题元素,而且广泛尝试各种戏剧手法,并取得成功。同时,在刻画女性人物方面,奥尼尔的成就也不容忽视。但他戏剧中的女性意识或多或少被忽视了。对于他的女性人物,不少评论家持否定的态度。他们认为奥尼尔“没有摆脱西方文化和文学中流行的传统的男性观点的狭隘的局限”,认为他笔下的女性人物不是“幼稚单纯”,便是“飞扬跋扈”。路易斯·希佛,他的传记作者,认为奥尼尔“塑造的大多数女人不是淫荡凶悍的恶女人或给人带来灾难的坏女人
汤姆?斯托帕德戏剧中女性人物的双重性
作者: 胡艳歌   来源: 北京科技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姆?斯托帕德   双重性   传统角色   颠覆性   女性人物  
描述: 出生于捷克的英国剧作家汤姆•斯托帕德,在战后英国戏剧舞台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他早期的生活经历——从一个东欧的犹太难民成为英国公民——这种个人身份上的转换,对其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动荡的社会边缘到安全优越的中心,使得斯托帕德一开始就对其英国身份产生认同感,而他却未能完全抛弃内心深处捷克的自我。对中心的拥抱和边缘身份的难以割舍,这种身份的困惑,使得他的许多作品始终徘徊在边缘和中心的主题上。斯托帕德在其剧本《真情》、《阿卡狄亚》、《印度深蓝》中,对女性人物的塑造也呈现出双重性:她们既扮演着传统女性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