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胜女形象”浅析:以寄秋创作的台湾女性形象为例
作者: 莫付欢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胜女形象”   台湾言情小说   女性书写   寄秋  
描述: "胜女"是台湾当代言情女作家寄秋创作中呈现的典型人物形象群。本文从女性书写的视角,阐释在20世纪和21世纪交接的台湾出现"胜女形象"书写浪潮的原因及其意义。
女性通俗小说的历史差异与创作特色
作者: 沈倩倩   来源: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网络文学   通俗小说   女性书写  
描述: 作为社会文明的一种独立存在和文化表达,应该说真正的女性文学是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发端。尤其是作为俗文学题材之一的通俗小说,在发轫初期难以摆脱男性话语的影响,女性作家群也在不断探索由报人向小说家身份的转换,女性在通俗小说的创作上力量显得薄弱。直至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随着新的女性创作主体的涌现与创作思维的膨胀,在叙述视角、文本类型、媒介传载、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这是当代消费与审美理念的提升,也是创作与出版文化的勃兴。
茨威格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塑造与女权主义
作者: 李瑶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茨威格   女权主义   女性书写  
描述: 斯蒂芬茨威格与莫里亚克、契诃夫并称为20世纪欧洲三大中短篇小说家,而茨威格的作品销售量最大、译文的语种最多。他以其独特的温柔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而他作为男性作家,其女性书写又和女权主义有着怎么样的关系?这就是本篇论文着重讨论的。全文分三个部分来阐释茨威格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与女权主义的关系,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先用女性主义的文学批评方法来分析其笔下的女性形象,再阐释其女性书写和女权主义的关系问题。第一部分主要是把茨威格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类。主要通过异化的女性形象和压抑的女性形象两部分来论述的。异
在历史中发现女性:论凌力历史小说的女性书写
作者: 宋艳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经验   女性意识   女性书写   女性群像   女性成长  
描述: 历史小说作为一种宏大的叙事形式,一直被认为是男性的专利,由于历史限定性与创作主体性别的隔膜,历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不仅数量少,而且其历史性价值被有意湮灭,并呈现出严重的类型化与伦理化倾向。在以往的历史叙事中,女性几乎都是作为作者传达某种观念的工具或反衬男性历史的镜子而存在,在女性自我失语的状态下这些女性形象严重地缺少某种“人性深度感”。而凌力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和敏感,叙写了那些被男性历史所忽视和有意遮蔽的边缘性女性,以独树一帜的历史书写,在主流历史遗忘的“空白之页”中发现了历史女性的存在。作为一位严谨的搞
论苏童女性书写下对人性的思考
作者: 王永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苏童   意象主义   对抗冲突模式   女性书写   人性思考  
描述: 苏童是成名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当代作家,由于他对女性的成功书写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他的女性书写也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目前关于苏童的研究数量繁杂,但对其女性书写下的关于人性的思考研究不多,所以本文尝试对此加以研究。<br> 本文从三个部分展开:<br> 第一部分,主要通过对苏童在女性书写中叙事策略进行分析,以此来探讨苏童在女性书写中运用的叙事技巧。本部分从妓女化人物设置、非历史化的表达、女性-女性的对抗冲突模式和意象主义表现手法四个部分来解析苏童女性书写的叙述模式。通过解读文本得
缤纷霓裳里的虚空:浅议张爱玲小说中服饰描写对女性的客体化策略
作者: 王曦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他者景观   陌生化   客体化   恋衣癖   空洞能指   女性书写  
描述: 服饰是女性创造力的一个重要表征,张爱玲用笔替自己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渲染出缤纷霓裳.她以共享的女性经验为基础,在服饰细节描写中暗含女性的性格命运,彰显社会对女性无孔不入的逼迫.本文以张爱玲小说中服饰这一重要意向为切入口,试图分析张爱玲服饰描写对女性采取的客体化策略,从以下四个层面分别予以阐释: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的恋衣癖情节,男性凝视姿态下把女性连同服饰处理为"他者"景观,采用陌生化手法使服饰新的含蓄意指到达表层以重新建构意义,服饰描写中以"空洞"反"空洞"的控诉策略.进而揭示张爱玲这一自我否定策略中暗含的反抗姿
男权阴影下的女性悲剧
作者: 何娟   来源: 群文天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农村女性   男权   男性话语   女性悲剧   女性书写   《玉秀》   《玉米》系列   阴影  
描述: 毕飞宇的《玉米》系列展现了一群农村女性在面对男性身体和心灵上的压迫,或顺从,或依附,或抵抗,甚至造成了心理的扭曲。她们沉沦在男性话语的漩涡中无法自拔,最终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展现了一出出的悲剧。 从《玉米》到《玉秀》,再到《玉秧》,毕飞宇的《玉米》系列书写,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农村女性形象,描绘了一群在男权阴影下苦苦挣扎而心理扭曲的乡村女性。文章对《玉米》系列中的几个比较典型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解读她们在男权阴影下人性是如何被腐蚀而最终成为权力欲望的牺牲品。 玉米作为村支书王连方的长女,在耳濡目染中
女性文学研究的新路径:评张莉《浮出历史地表之前——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
作者: 吴雪丽   来源: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语境   女学生   历史现场   女性文学研究   女性写作   女性问题   女性书写   中国现代   现代女作家   女性主义  
描述: 自上个世纪80年代系统的中国女性批评与理论话语"浮出历史地表",中国的女性文学研究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时间,其间,以西方的女性主义理论解读和阐释中国女性作家作品成为一种主流。虽然西方理论曾经打开了女性研究的视野,并且多有洞见,但是,基于整体西方女性生存经验和历史语境的女性话语并不可能穷尽中国女性生存和写作的真相,遮蔽和盲视也不可避免。在此
智利女性文学的诗性守望:读《从身份游离到话语突围:智利文学的女性书写》
作者: 刘存沛   来源: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米斯特拉尔   现代诗学   超现实主义小说   伊莎贝尔   女诗人   女性书写   女性写作   阿连德   诺贝尔文学奖   拉美地区  
描述: 拉丁美洲文学在整个世界文学的版图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强化了20世纪以后世界文学的表现力量。迄今为止已有六位作家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拉美地区首位女性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便是智利女诗人加夫列拉.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