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主义】搜索到相关结果 2658 条
-
《好人难寻》中隐匿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张琰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立意识
怪诞
女性主义
-
描述:
弗兰纳里.奥康纳(1925-1964)是美国文学的重要代表人,国内外批判界对奥康纳小说的宗教主题、南方文学色彩、怪诞以及暴力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常常忽略了其小说中的女性世界以及女性主题。事实上,奥康纳塑造了众多生动而意义深远的"怪诞"女性形象,通过对这些怪诞女性形象的描述来折射男权控制下的社会。通过对奥康纳文本的分析,探讨她解构、颠覆男性形象和展示隐匿的女性主体和独立意识。
-
《华伦夫人的职业》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张春辉
谭燕萍
来源:
武陵学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华伦夫人的职业》
萧伯纳
女性主义
-
描述:
萧伯纳十分关心妇女问题,他笔下的众多女性形象很大程度上颠覆了维多利亚时期妇女为"家庭天使"的标准。《华伦夫人的职业》是萧伯纳早期创作中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剧作,在这部剧作中,萧伯纳成功地塑造了薇薇和华伦夫人两个女性形象:薇薇是个有主见、独立自尊的女性;华伦夫人也追求独立与自尊,虽然在许多读者的眼里是个"不道德"的女人,但她不过是一个力求生存的女性,是父权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一个受害者。
-
以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对男女运动员的报道失衡现象
-
作者:
罗青
来源:
华中人文论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运动员
大众传媒
女性主义
报道失衡
-
描述:
"象征性地歼灭",这种情况在大众传媒对男女运动员的报道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着手,从历史、社会、媒介、女性自身四方面解读造成对男女运动员报道的失衡现象的原因,从而提出个人合理的改进措施。
-
英雄的心灵之旅
-
作者:
赵攀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英雄原型
弗吉尼亚·伍尔夫
女性主义
约瑟夫·坎贝尔
-
描述:
的小说中,现代英雄也可以是女性,正如《到灯塔去》中的莉丽·布里斯科。笔者将结合伍尔夫的个人经历,运用女性主义和坎贝尔的英雄原型理论,对莉丽·布里斯科这一女性形象进行新的解读。
-
女性主义视域下宫斗剧流行原因分析
-
作者:
朱潇娴
来源: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权谋
女性主义
宫斗剧
-
描述:
自2004年以来,后宫宫斗题材的电视剧层出不穷。从女性观众的角度来看,宫斗剧之所以受到热捧,原因在于女性观众在潜意识里否定了女性主义,以女性搞权谋为卖点的宫斗剧,从表面上看是女性地位得到了提高,实则
-
从传媒的发展解构当下女性杂志中的女性主义
-
作者:
王冰冰
来源:
华人时刊(中旬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杂志
传媒
女性主义
-
描述:
文章通过从传媒的发展,解构当下女性杂志中所提现的女性主义.包括女性杂志中的女性主义背后的消费陷阱,以及女性杂志对女性角色的赋予、对女性形象的建构以及在女性杂志中存在的性别歧视进行批判性思考,呼吁女性杂志应站在女性的立场上为女性主义发声.
-
失“香”的女人:《怀念狼》之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罗浩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平等
女性主义
男权制
-
描述:
贾平凹的《怀念狼》是一部紧扣人类生存意义、精神归属,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长篇小说,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看,小说则是一部带有浓厚男性中心主义色彩的作品。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阐释小说中男权制对女性的压迫
-
《所罗门之歌》之女权主义解析
-
作者:
宋佳雨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社会
《所罗门之歌》
女性主义
托尼.莫里森
-
描述:
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是20世纪美国杰出的小说家。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所罗门之歌》是其第三部长篇小说,发表于1977年,曾获全国图书评论奖、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奖。《所罗门之歌》尽管是以"奶娃"这位男性为主人公,展示他的整个成长经历,然而女性在其成长经历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其中"奶娃"姑妈彼拉多最具有代表性。文章通过从女权主义角度分析文中具有代表性的黑人女性形象,以揭示父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以及黑人妇女为争取独立、自由和解放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与牺牲。
-
拜伦女性观浅论
-
作者:
马旭
来源:
作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拜伦
女性主义
思维和意识界限
-
描述: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强调人的尊严、自由和平等的思想,自然地关注到了女性这个被束缚和囚禁的群体。从他笔下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我们可以看到拜伦对女性怀有的一种矛盾的心理。拜伦一方面同情女性,热情歌颂女性,一方面又背负时代烙印,将女性视为肉身的囚徒。在其矛盾的思想斗争中,拜伦试图消除男女之间在两性对立基础上构建起的思维和意识的界限,解放男性和女性,表现出超时代的进步性和先验性。
-
种族与性别:女性主义视域下的《喜福会》解读
-
作者:
麻淑涛
高卫红
来源: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觉醒
种族
女性主义
男权制
-
描述:
压迫。通过女性主义视角,文章分析了两代美国华裔女性从沉默走向觉醒,在不断抗争中探寻自我的艰辛历程;在男权和种族的樊篱下,美国华裔女性展现了坚强、独立、智慧的优秀现代女性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