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主义】搜索到相关结果 169 条
-
观看之道——桑塔格的女性主义图像观
-
作者:
王建成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文化
消费主义
图像
女性主义
-
描述:
。桑塔格作为西方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高潮中成长起来的女性知识分子,从女性主义立场出发揭示了观看行为的不纯粹性———观看是被父系伦理道德构建和阐释的。因此,桑塔格提倡女性主义的观看之道,主张作家艺术家必须
-
浅析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女性主义
-
作者:
赵丽娜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形象
话语权
女性主义
新闻传播
-
描述:
本文以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女性主义为主要研究对象,简要叙述了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流变,解释了女性主义与新闻传播学的融合,通过大量例证和理论分析了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存在的现状,深入剖析了女性形象被诋毁和女性话语权缺失的事实与原因.同时指出建立两性和谐的媒介世界的必要性.
-
从《飘》透视《京华烟云》中木兰的形象
-
作者:
张瑛
朱娅娜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姚木兰
女性主义
斯佳丽
-
描述:
姚木兰与斯佳丽分别是林语堂《京华烟云》和玛格丽特.米切尔《飘》中的女主角。虽然她们处于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历史文化环境,但特殊的条件分别造就了她们成为时代的杰出女性。本文将由斯佳丽和姚木兰的个性对照分析,比较两个形象分别彰显出的女性主义意识,以期进一步透视林语堂笔下的理想女性形象的新视角。
-
“她者”的眼光: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女性主义形态
-
作者:
季进
余夏云
来源:
中国比较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海外汉学
中国现代文学
女性主义
-
描述:
本文通过抽样分析三部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来阐述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女性主义形态。周蕾将女性与中国现代性的问题,置于“看”与“被看”的双重视角中,强调观察与理解女性形象的方法与立场;刘剑梅从性别与
-
菲兹杰拉德《冬天的梦》中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李红梅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梦
女人
男人
女性主义
-
描述:
》则承袭了这一男性主体的叙事模式,同时刻画了这两种女性形象,并将其并置于男性的目光之下,听凭后者的判决。以女性主义的视角对该小说进行解读,可以发现,在菲氏的小说中,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社会依然是男权意识形态的,女性只能扮演"天使"的角色,"新潮女郎"也概莫能外。
-
浅析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女性主义
-
作者:
暂无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下旬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形象
话语权
女性主义
新闻传播
-
描述:
本文以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女性主义为主要研究对象,简要叙述了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流变,解释了女性主义与新闻传播学的融合,通过大量例证和理论分析了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存在的现状,深入剖析了女性形象被诋毁和女性话语权缺失的事实与原因。同时指出建立两性和谐的媒介世界的必要性。
-
女性主义阅读一种
-
作者:
曾艳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老舍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在老舍的小说中描绘着形形色色的女性,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去分析、提炼出三种女性形象:灵魂空壳者(温柔的贤良女性),男权意志执行者(专横跋扈的悍妇),欲望人性的标本(反叛不洁的欲女),并在此基础上去审视其女性意识。
-
从女性视角下窥探李白妇女诗的男权意识
-
作者:
许夙慧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诗
物化
男权意识
女性主义
-
描述:
李白是盛唐论及妇女诗较多的一位诗人,他的妇女诗题材广泛、思想深刻。但由于诗人未能摆脱传统男权社会文化的桎梏,其塑造的女性形象并不完全是妇女真实情感及生活的再现,而是女性形象在男权意识和思维模式中的再创造。
-
化妆品广告中的男女形象分析:以两则香水广告为例
-
作者:
张甄
来源:
新闻世界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消费社会
化妆品广告
女性主义
-
描述:
本文以两则香水广告为例,探讨和分析了化妆品广告中男性和女性的形象特征及其关系地位,认为不论男性形象还是女性形象都在被观看和消费,二者均依照异性的审美和价值而塑造。现代商业广告的理念标准不是男权社会的价值投射,而是商业文化和消费社会的必然产物,这些广告通过塑造男性和女性形象的理想典范,诱导男女受众进行模仿消费,以达到销售获利的目的。
-
中国当代女性电影的性别意识与形象
-
作者:
牛绿林
来源:
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
意识
女性主义
-
描述:
本文从女性被看的视角出发,阐述了荧幕上女性形象在新的改写和掩饰下依旧没有逃离父权文化的制约命运,相反潜在的巩固了男性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