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主义】搜索到相关结果 237 条
-
雄起,中国女性导演
-
作者:
江月英
来源:
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导演
男性形象
新世纪
电影作品
女性题材
形象刻画
女性角度
女性形象
电影评论
女性主义
-
描述:
很高兴能在这个百花争艳的阳光三月参加"‘美丽·电影’——新世纪女性导演电影作品研讨会"。一些电影评论界的专家们提到了不少电影,如《米香》《红颜》《生活秀》等,以及作为中国新锐女性导演当中的代表徐静蕾的系列作品。再看看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即"女性导演电影",显然《米香》和《红颜》应该放在女性题材电影的讨论范畴,它们分别是男性导演白海滨和霍建起拍摄的以女性形象刻画为主的作品。这就涉及到几个概念
-
女妖抑或女神
-
作者:
朱碧茵
来源:
群文天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神
重新评价
《聊斋志异》
地位问题
个性解放
男性文本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聊斋志异》一直被赋予“个性解放”的阐释,文本中的女性形象被赋予“独立”、“觉醒”、“主动追求幸福”等内涵。然而这样的解读阐释却相当程度的遮蔽了男性作者和男性读者对女性的误读。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
-
作为幽灵的女性写作
-
作者:
吕约
来源:
诗选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幽灵
研究中心
女性意识
诗歌写作
吉祥物
女性诗歌
会议室
女性写作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这间会议室,四面墙壁上挂满了死去的男性大师的画像,我们在这里开一场关于“当代女性诗歌”的会议。墙上挂着这么多男人,死去的黄种男人、死去的“父亲”,这是打击女性写作,还是激励女性写作? 当代新诗研究中心成立仪式的第一个论坛,设置的主题是“当代女性诗歌”,这是否意味着女性诗歌是“当代新诗”的吉祥物?还是说它有辟邪的作用?吉祥物是不伤害人的,可爱的,面带微笑的,辟邪则是吓跑各路怪物的猛兽。不过还有另外一种吉祥物,它本来是猛兽,但脸上是挂着笑的。 对于中国文学与文化来说,“女性写作”是吉祥物还是怪兽,至今悬而未决
-
女性主义·女性电影
-
作者:
峻冰
来源:
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生活
意识形态
理论思潮
妇女解放运动
发达工业社会
女性形象
后结构主义
女性主义
男性
-
描述:
一、女性主义导源于声势浩大的妇女解放运动的"女性主义"的初始重点是为女性争取与男性平等的司法权利和政治地位。上世纪年代以降,随着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的兴起,女性主义理论思潮则将整个社会的男权意识形态纳入自己的批判视阈——对发达工业社会的语言、意识形态结构采取解构式的批判和消解。
-
“她”时代迎面而来
-
作者:
黄海霞
来源:
神州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西
时代
谈判风格
总统选举
女子
女权主义
女性形象
性别意识
女性主义
执政党
-
描述:
2010年的10月31日,巴西最高选举法院宣布,执政党候选人迪尔玛·罗塞夫在总统选举中获胜,出任新一任巴西总统。当选后,她决定带领巴西争取在国际舞台上赢得更大话语权。这是女性光芒在政坛上的又一次闪现;而我国政坛"铁娘子"、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就曾以犀利的言辞和机敏应对的谈判风格著称,令巾帼不让须眉,写就女子
-
女性文学研究的新路径:评张莉《浮出历史地表之前——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
-
作者:
吴雪丽
来源: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语境
女学生
历史现场
女性文学研究
女性写作
女性问题
女性书写
中国现代
现代女作家
女性主义
-
描述:
自上个世纪80年代系统的中国女性批评与理论话语"浮出历史地表",中国的女性文学研究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时间,其间,以西方的女性主义理论解读和阐释中国女性作家作品成为一种主流。虽然西方理论曾经
-
“亚洲的左翼思想与女性主义:回顾与展望”工作坊综述
-
作者:
朱善杰
来源: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妇女解放运动
女权主义者
妇女运动
工作坊
回顾与展望
左翼
女性主义
性别研究
妇女研究
-
描述:
近些年来,以新自由主义为代表的全球经济发展的重心已逐步移向亚洲,伴随其中的政治、思想和社会的急速变化也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亟需回答的新问题,其中左翼思想与女性主义的变化和发展极具代表性,如假如传统的左翼思想和实践已经衰落,
-
“戒严”时期台湾妇女运动的策略及其本土化特征探析
-
作者:
朱云霞
王玉珏
来源:
现代台湾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据时期
台湾光复
妇女研究室
妇女解放
父权文化
社会教化
吕秀莲
女性主义
妇女新知
台湾社会
-
描述:
早期的台湾社会,深受中国汉儒文化传统影响,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文化主导整个社会,性别不平等长期被内化为社会规范,并渗入社会教化机制。虽然台湾早在日据时期就有妇女解放的言论,亦有妇女运动,但殖民体制下的台湾不可能实现妇女的解放,也不具备妇女解放的条件。而1945年台湾光复以后,虽标榜男女平等,有官方妇女团体,女性在某些领域中可以任职,甚至政治上有"妇女保障名额"的政策,但当时的妇女团体主要还是
-
杂志封面对女性的歧视及其原因
-
作者:
龙鸿祥
熊星星
来源:
青年记者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歧视女性
性别歧视
生活情感
传入中国
妇女运动
杂志
封面
女性歧视
女性主义
男性
-
描述:
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的女性主义传入中国。1995年,第四次妇女大会在北京举办,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妇女运动的地位和进程,也带动了与女性相关研究的发展。
-
斯人已逝书尚在 斯文斯魂启后人:读鲍晓兰博士《顶起大半边天》中文版(代序言)
-
作者:
杜芳琴
来源: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半边天
中国妇女研究
社会性别
妇女学
华人移民
理论方法
妇女运动
女工
妇女史学
女性主义
-
描述:
鲍晓兰博士的《顶起大半边天——纽约市的华人服装女工19481992》中译本的出版,对中美两国妇女学和妇女运动都是一件值得记住和纪念的事。这不是一部普通的书,它是一位海外华裔女学者的一片报效祖国、热爱人民的赤诚丹心和追求公平正义、呕心沥血献身学术和妇女运动的结晶;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