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主义】搜索到相关结果 2658 条
-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富家子弟》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李美婧
王一涵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菲茨杰拉德
富家子弟
女性主义
女性
-
描述: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文坛,菲茨杰拉德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他是"迷悯的一代"的代言人,是"爵士乐时代"的桂冠诗人。本文试图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对小说中三位女性形象进行深刻的分析与解读,从而更好地理解菲茨杰拉德作品中的文
-
浅议影视文化中的女性形象缺位现象
-
作者:
徐瑞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影视文化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影视媒体在塑造女性形象时仍然存在着男性话语权主宰的特征,妇女对传播媒介的掌握可能与男性相比十分有限,而传媒对妇女的形象表现和传播几乎一直处于误导状态。本文欲通过对影视文化中女性形象边缘化状态的研究来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从而改变影视媒体中报道女性形象片面化的现状。
-
从女性形象读解《三国演义》的男权话语
-
作者:
柳晓萌
田兆耀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话语
三国演义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根据道德特征《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坏女人,美人,节妇烈女和良母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出作品中的男权话语策略及其本质。
-
女性主义视域下解读电影《女间谍》
-
作者:
王芳
朱锋颖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形象
《女间谍》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近年来,女性主义在好莱坞电影及各国电影当中逐渐呈现出主流化的倾向,越来越多的女性被置于叙事主体的地位,并在电影当中掌握着话语权,男性形象的权威性被刻意消解。最新上映的好莱坞电影《女间谍》将传统意义上
-
美国流行出版物中的女性形象:以超级英雄漫画对女性英雄的塑造为例
-
作者:
李思雪
来源:
新闻春秋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超级英雄漫画
媒介形象
流行文化
女性主义
-
描述:
超级英雄漫画是美国流行出版物的重要类型,不但是美国流行文化的重要元素,更是美国文化产业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美国文化影响力的重要载体。本文重点考察这类出版物中的"女性超级英雄"形象。随着女性主义批评的发展
-
论《爵士乐》中的黑人女性形象
-
作者:
王宪宇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女性形象
托妮·
莫里森
女性主义
-
描述:
维奥莱特,爱丽丝,多卡斯是托妮·莫里森的长篇小说《爵士乐》中的三个女主人公。在这部长篇小说中作者塑造了三个性格迥异,分属不同时代的黑人女性。她们三个分别代表了三种黑人女性形象。通过对这三个女性的描写与分析作者指出了黑人女性获得真正独立与地位的途径。
-
她们并不是弱者:赛珍珠主要作品中的中国女性形象剖析
-
作者:
周敏
来源:
科教文汇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中国女性
新女性
女性主义
赛珍珠
-
描述:
极力强调中国女性的勤劳、勇敢和忍耐力,以尽力重塑中国女性在西方读者心目中的积极形象。同时,赛珍珠通过这些中国女性角色表达了她的女性主义思想。
-
现代性视角下女性形象的媒介生产和意义建构——以女性整容真人秀节目为例
-
作者:
程晓萱
来源:
理论月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媒介生产
整容真人秀节目
现代性
女性主义
-
描述:
在分析电视媒介上呈现的整容真人秀节目时,女性主义是最常被采用、也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范式与视角。然而如果将女性主义作为唯一的范式与视角进行分析,可能忽略其他重要的思考路径,使研究陷入单一视角的绝对化
-
从"双声话语"角度看《弗兰肯斯坦》的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李静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双声话语
《弗兰肯斯坦》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双声话语是一种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本文用这一方法来分析<弗兰肯斯坦>中的两位主要女性形象,指出了在表层故事掩盖之下作者表达的更深层的,更不易理解,更不易为社会所接受的意义层次,涵盖了对十九世纪初西方女性的生存状况、女性的奴化与反抗意识以及对女性出路的深刻反思.
-
戴着枷锁的飘零者:施蛰存和茨威格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对比研究
-
作者:
雷哲超
何云芳
来源: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波伏娃
茨威格
施蛰存
女性主义
-
描述:
本文主要对施蛰存和茨威格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做了平行研究,从波伏娃的女性主义等角度入手,对比分析了女性在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压抑下,内心产生的漂泊与孤独感在文学表达中的相同性和相异性,通过探究中西不同文化背景下作家如何来塑造女性人物形象,为后代作家提供借鉴和创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