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主义】搜索到相关结果 2658 条
-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婚恋交友类节目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张田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刻板印象
标签化
女性主义
拟态环境
-
描述:
以交友类电视节目为切入点分析大众媒介刻画并维护刻板女性形象的现状,主要分析目前大众媒介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在刻画女性形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并且对这方面的节目特征进行讨论。
-
论女性形象建构的情感符号
-
作者:
宗源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构
两性关系
女性主义
女性文学形象
-
描述: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女性文学蓬勃的发展起来,大批女性文学作品涌现,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是最早触及和质疑两性关系中非爱情因素的合理性。在这一阶段,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追寻和性别超越的渴望是强烈的。
-
《双城记》中主要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吕振华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双城记》
女性主义
父权制思想
-
描述:
文章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研究狄更斯的名著《双城记》,通过女性角色与男性角色的对比发现,小说中的女性人物不仅数量上远远少于男性人物,而且呈扁平化、边缘化的状态;通过女性角色自身的对比发现,书中两位最重
-
《长恨歌》英译本中上海女性形象的美国元素研究
-
作者:
曾颖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长恨歌》
王安忆
王琦瑶
女性主义
-
描述:
情爱追求、母性之爱和宽广独立三个女性主义特质解析译本The Song of Everlasting Sorrow中王琦瑶的形象并说明其形象美国化的原因,从而肯定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译者适当的改写有助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
从白先勇小说谈影视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影视化塑造
-
作者:
孙嘉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先勇
影视剧改编
女性主义
-
描述:
近几年来,随着《青春版牡丹亭》的推出,对白先勇先生的研究更加丰富,随着影视剧市场的繁荣发展,白先勇先生的作品也被改编成了影视剧,这成为了研究白先勇作品的一个新亮点。
-
女性的教育—《妻子与女儿》中主要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甄艳华
韩艺
来源:
边疆经济与文化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
妻子与女儿
女性主义
-
描述:
《妻子与女儿》是盖斯凯尔夫人的最后一部小说,作者在《妻子与女儿》中塑造了两位女儿的形象,莫利和辛西娅。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两位主人公的女性人物形象,是不同的成长和教育过程,使人与人之间产生巨大的差异。
-
基于女性主义视角谈电视剧《芈月传》
-
作者:
司马峥华
纪伟业
来源:
新闻研究导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芈月传》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近期热播的《芈月传》是一部以女性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电视剧,尽管着墨于先秦,但作者无疑在其中融入了当今社会对女性身份的思考。笔者试图以女性主义视角来审视这部电视剧,通过分析男权社会下女性悲剧的共同性
-
从男性附宠到自觉人:宗璞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演变
-
作者:
唐千惠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自由主义
女性主义
-
描述:
宗璞先生的作品,在内部思想的迸发下,不仅沾染了中国传统古典哲学,而且接收了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进步思潮;在外部条件的影响下,充满美好理想与残酷现实的碰撞和冲击,浸染历史与朝代的更迭变幻。从燕园女大学生面对爱情毒药与革命号召的双难选择,到抗战时期主妇决定举家南迁的坚定信念,以至文革"霍乱时期"遭遇爱情与现实打击时的隐忍与反抗。从中可窥探出在国家动荡,家园破碎,梦想渺茫后的女性角色的生存状态和独特心境:她们多是象征新希望的新青年,在与男性的势力的权衡,与强势外界的反抗后,梦想方向得到了指路人的关照和支撑,找到了
-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一个女士的画像》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李章华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一个女士的画像》
伊莎贝尔
女性主义
-
描述:
在《一个女士的画像》当中,亨利·詹姆斯通过非常优秀的文笔,塑造了亨利埃塔和伊莎贝尔等经典的女性人物形象。詹姆斯以一个男性作家的身份,透视了女性在男权主义社会当中的真实处境,认真地思考了女性的演变,从伊莎贝尔的现实人格到亨利埃塔的理想人格,特别是对女性的深切希望,渴望女性在男权主义社会当中的清醒和独立。
-
析美国黑人女作家格罗利亚·内勒笔下的七位黑人女性形象
-
作者:
刘爽
王晓利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觉醒
压迫
女性主义
-
描述:
《布鲁斯特街区的女人们》是20世纪著名美国非裔女作家格罗利亚·内勒的代表作。小说分析了七位非裔女性探索女性权利之路的过程,为女性主义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根据人物的行为和思想,书中人物可分为两种:传统